付小强《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简明读本》心得体会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877868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付小强《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简明读本》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付小强《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简明读本》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付小强《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简明读本》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付小强《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简明读本》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付小强《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简明读本》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付小强《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简明读本》心得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读后感科学是一项艰巨的事业。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 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 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 知。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 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 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 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 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 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

2、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 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 心。科学家们进行科学工作却不讨论科学的世界观。而他们工作的基础却 是信念。其中一个信念是:当人们一起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能够解释这个 世界的运行方式。这个信念表明:科学家们相信这个世界是能被认知的, 但它将永远无法被完全认知。否则,一旦完成工作,那么科学也就会终止。 这就告诉我们科学知识永远敞开进步的大门,而且,人们绝对不可以宣称 知识已经至善至美。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不应仅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潭活 水,永远更新,这样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另一个信念是:宇宙是一个统 一的体系,研究其中某一部分得到的

3、知识常常可以应用到其他的部分;还 有一个信念是:知识既具有稳定性,也具有变化性。对于学生则要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融入科学并热爱科学,渐渐地产生 科学世界观的意识。在形成科学世界观之前,早期主动参与的科学经历促 使产生自然界统一信念的:同一性,不一致性,延续性,局限性。为了让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更加有效可以减少实验的数量,让学生有时间对问题进 行更深入的探究并引入一些调查研究的课题,使他们与真正的科学探索更 加接近。可以通过个人搞,和小组做的形式,可以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 或分阶段实施。科学活动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特性之一,它可分为现代科学活动和早期 科学活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科学技术史是一门过于

4、高深的课冃O但 是他们完全可以从自己所积累的经验中学到东西。每个人都能发现一些关 于自然的东西,就像每个人都能学会数字、字母以及如何阅读一样。小学 中年级时教师应该着重让学生发现科学界的多样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人,对科学、数学和技术进步 一直在作着重要的贡献。无论谁从事科学、数学或发明创造,无论他们在 何时、何地做这些事,他们的工作所产生的知识和技术最终都将造福世界 上的每一个人。在科学方面,计算机已成为无价之宝,所以要求教师在工 作中数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的角度都是有极大的益处 和必需的。数学依靠的是两样东西:逻辑与创造。而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则有两个 目的:各

5、种实用的目的以及数学的内在趣味。能成为数学家的人毕竟是少 数,但是无论哪项工作都离不开数学却是事实:建筑、养殖、食品等数字 的运用无处不在。规律也属数学范畴,像现在孩子们都在上奥数,实际就 是在学习规律,从而能快速解决一些实用的数学问题。统筹也是包含了数 学的实用性学科,例如把时间统筹安排好,把人员分工安排好,把工作进 度安排好,这些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数学。技术是发展人类文明的强大动力,自从有人类存在,就有了技术。在劳 动中人类获得进步,在进步中人类逐渐自我完善,如今的技术发展不仅包 括研究、设计和技巧,还涉及财政、制造、管理、劳动力、营销和维修。 始终讲述了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了解哪些技术

6、特性,强调有益于明智地 使用技术的思维方法。我们常会开玩笑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这里所说的是广泛意 义上的真理,然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是少数社会精英,因而这句话在科 学领域也是非常适用的,科学研究是探究和认识未知,从古自今,我们人 类是从无知蒙昧发展而来的,远古时代的原始人,他们会把夜晚的山火当 成鬼火,因而惶恐不安,过去的人把地球当做宇宙的中心,当哥白尼提出 “太阳中心说”时,人们觉得不可思议,教会对此感到威胁,中国古代的 皇帝将自己称为天子,认为有天意的存在,董仲舒为此奠定了理论基础提 出:天人感应说,认为人的一切受天意的支配,这无疑是一种唯心说,三 大宗教是人们愚昧惶恐的产物,古今很多人信仰宗教,但它是迷信的,是 和科学真理的对立的。这些都是因为人们不懂科技,不知道世界万物是客 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不再会 把山火当成鬼火,相信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知道宗教是一种迷信,但由 于生活的的无奈和痛苦,他们会理智寻找一种内心的寄托(或是宗教信仰)。 科学研究使人类在现实生活和未知的世界里不再如以前那样恐惧,因为科 学研究能使人类获得真理,是人类前进中一盏明亮的灯。消防指挥系八队:付小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