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析竞争对市场和效率分析影响(共14478字)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9.50KB
约25页
文档ID:281793614
探析竞争对市场和效率分析影响(共14478字)_第1页
1/25

探析竞争对市场和效率分析影响(共14478字)一、无竞争的完全竞争市场传统经济学将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后来又有可竞争市场理 论,但是,经济学最经典的市场仍然是完全竞争市场一般 均衡理论以此为基础,只有经济或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才 能得到一般均衡和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果然而,一般均衡理 论的缔造者瓦尔拉斯却没有使用一个精确的完全竞争定义 根据施蒂格勒的总结,完全竞争概念是在亚当•斯密提出的 观点的基础上逐渐演化和完善成现在的含义也只有使用现 在的含义,才能构造出一般均衡理论亚当•斯密和马歇尔 等早期经济学家都认为竞争既包括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也包 括消费者之间为获取有限供给商品而展开的竞争但科尔奈 在《反均衡》一书中将市场状态分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和 均衡,科尔奈将前两者分别称为压力状态和吸力状态,两者 都是非均衡,前者存在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后者存在消费者 之间的竞争在均衡状态下没有竞争科尔奈出身于社会主 义国家,曾亲眼目睹短缺,所以,将卖方市场列为市场常态 的一种,而市场经济的常态主要是买方市场其他论者也有 这类划分为了简化起见,本文只关注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对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发展是最有意义 的。

要实现资源有效配置,首先需要完全竞争市场是均衡的 为了使用瓦尔拉斯均衡或马歇尔均衡的概念,完全竞争市场 为厂商规定了几个严格的“制度”要求厂商遵守,它们体现 在阿罗一德布鲁模型的假定中该模型假定众多,我们只关 心与企业的自由选择权相关的部分,或者说与企业竞争相关 的部分1. 同一市场的所有厂商必须生产相同质量的商品,这质量 包括商品的物质特性、获得时间和地点,一旦这三个因素中 的一个发生不同,就将产生不同的商品按照这个逻辑推断, 如果有售后服务,售后服务的不同也属于不同商品同质商 品的假定实际上是为了同一个市场内形成一个统一的价格, 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商品使用一个价格,这在均衡时有意义2. 所有厂商都不能单独定价,只能被动接受市场决定的价 格这是剥夺厂商的定价和调价权,是为形成统一的均衡价 格所做的进一步限制3. 厂商必须使用凸性技术凸性技术排除了规模收益递增, 保证主体的最优化得以实现,进而保证供求函数、超额需求 函数、价格调整函数几者之间从前向后传递的连续性连续 的价格调整函数可以满足不动点定理这几个制度性假定基 本上排除了厂商竞争的可能,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包括技术 创新是厂商最基本的竞争手段,因此,很早以前就有众多知 名经济学家批评一般均衡中的完全竞争根本不存在竞争。

自 诩为竞争的最高形式的完全竞争市场居然没有任何竞争排 除了厂商之间的竞争并且做了一系列必要的假定后,一般均 衡理论得到了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存在的结论其中的 价格调整函数是一个从价格单纯形到自身的连续函数,它是 瓦尔拉斯假想的拍卖人使用的:在超额需求时提高相对价格, 超额供给时降低相对价格,直至形成均衡价格使用不动点 定理证明,可以找到一个不动点作为均衡价格在此基础上, 经济学证明,每个竞争性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一般均衡 理论使用公理化方法在逻辑上演绎出均衡和资源有效配置 结果的同时,并未对市场机制作出完全的说明,主要是如何 协调主体间的决策和市场机制中的利益争夺这是排除企业 的竞争手段造成的一般均衡理论只给出了有效配置的结果, 却没有说明配置效率的来源一般均衡理论与市场机制存在 着根本的冲突:一般均衡理论是确定性的静态均衡分析,而 市场机制则需要一个动态非均衡的过程才能体现出来对于 市场机制中的协调问题,即使是新古典理论给出的价格协调 机制,一般均衡理论也没有给予实证性的解释一般均衡理 论也叫价格理论,它认为是价格调整引导资源配置,最终实 现一般均衡和配置效率因此,价格调整在资源有效配置中 是必不可少的,但完全竞争的市场假定强行排除了企业的定 价和调价权,这导致它所分析的市场经济缺少价格调整机制。

连完成一般均衡存在性证明的肯尼斯•阿罗也意识到一般均 衡的价格调整与完全竞争假定的冲突一般均衡理论的处理 办法是坚持完全竞争假定,同时用一个假想的拍卖人来调整 价格,它实际上也是均衡的实现过程价格调整和均衡的实 现是资源有效配置中最重要的过程,但一般均衡理论却将它 置于一个假想的过程中对完全竞争最初的一个理解是单个 厂商的产量相对于整个市场的产量微不足道,没有能力影响 价格,古诺称之为“竞争或竞争效果的极限”然而,这个 含义到了一般均衡理论中就变成了单个厂商是市场价格的 被动接受者没有影响价格的能力”与“没有定价权”含 义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说单个厂商相对于市场总量而言非常 渺小,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不足,即使它改变自己的价格, 市场价格也不会因此被改变一点而后者则是说单个厂商没 有决定自己价格的权力,这是从制度的角度排除了厂商的定 价或调价的权力熊彼特注意到了这两种竞争含义的不同, 他在评论古诺的竞争理论时谈到了这一点如果没有一般均 衡及其效率分析,完全竞争可以使用“单个企业无力影响价 格”这个含义,但一般均衡的概念和资源配置效率要求必须 剥夺企业的定价权,这可以保证一个市场实现统一的均衡价 格。

资源配置与利益争夺或竞争的冲突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在亚当•斯密之前,人们就担心每个主体都只顾自己利益会 导致社会的混乱,亚当•斯密以其力作《国富论》表明,每 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 下,资源会达到有效配置但是,在亚当•斯密那里,他没 有剥夺厂商之间竞争的权力,相反,他把个体的自由选择权 包括厂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的权力作为经济与市场发展的 动力对于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而言,价格竞争是 竞争过程的本质一般均衡理论在致力于资源有效配置的同 时并没有忘记利益问题,但它只关注利益最大化选择,以此 代表对利益问题的处理单个主体争取自身利益包含两个方 面,一是与其他主体争夺利益,这在市场中就是竞争,二是 让自身利益实现最大化亚当•斯密的理论中包含了这两方 面的含义,这两方面自然也是斯密的资源优化配置的应有之 义厂商之间竞争令价格降低到等于成本,且各厂商的利润 率相等;每个厂商都实现最优选择是经济整体上最优配置的 前提一般均衡理论所用的静态均衡不可能将这两个含义都 包括在内,它只是片面地用最优化来处理利益问题不仅如 此,现在全部新古典经济理论都在用最优化,并产生了三个 组合的分析工具:静态最优化与静态一般均衡、动态最优化与动态一般均衡、随机动态最优化与随机动态一般均衡。

这 些分析工具几乎囊括了主流经济学所有的理论与模型以一 般均衡理论为代表和基础的新古典经济理论所用的最优化 是画地为牢式的,基本上是给定外界环境下的最优化,不存 在任何与其他主体利益争夺的意思这令一般均衡理论彻底 放弃了真正的竞争二、模型技术成就了一般均衡和配置效率任何科学都是在寻找其研究对象的有关规律,就连研究随 机现象的概率论也希望得到随机现象的规律,概率论的创始 人之一俄罗斯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说过,概率论的认识论价 值在于对偶然现象集体性大规模考察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 非随机的规律性寻找规律就是寻找确定性或确定性的规律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的,而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则试图建立 高度确定性的规律,它比其他社会科学的确定性要高,因为, 它所得到的规律是用稳定的函数表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 以精确定量而鉴于现实世界的经济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及 经济主体行为纷繁复杂,经济学模型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全面 确定化的过程:只要遇到不确定性或引起不确定性的因素就 将其转变为确定性,然后进行逻辑演绎,构建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因此,全面确定化再加上逻辑演绎,这就是经济学 的模型技术崔殿超指出了针对新古典金融模型所进行的确 定化,不过,这个内容需要完善。

经济学模型所做的全面确 定化大体上包括五个方面1. 主体的行为模式确定化,都做最优化选择人的行为模 式多种多样,有理性的、非理性的在非理性行为中,行为 经济学就揭示并区分了多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属于认知上偏 差的有代表性启发式、获得便利性、锚定效应、后悔厌恶、 过度自信、过度乐观,属于偏好上差异的有框架偏差、损失 厌恶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几乎肯定会做出不同选择,非 理性行为中的不同模式也会做出不同选择,而众多微观主体 不同的选择必将对总体上的均衡产生影响为了排除行为模 式不确定的影响,新古典理论假定所有的主体都是理性行为 者这也是做均衡模型所必需的理性行为假定连带着主体 决策所掌握的信息确定化,即信息是完全的2. 主体最优决策的依据确定化如消费者选择的是消费品 而不是投资品,在给定偏好结构的情况下,本来饱和需求量(如吃两个面包就饱了,不再需要了)和预算约束(即收入) 都可以决定消费量,但一般均衡理论假定偏好是非庵足的, 连带着假定消费集有下界无上界,实际上就是假定不存在饱 和需求量,这样,消费量就由预算约束决定,在价格给定情 况下,消费量由收入决定从这个角度考虑,一般均衡不过 是一个收入恒等式。

消费量都由预算约束决定,可以保证总 量上供求均衡的实现事实上,在现实中,这种消费由收入 决定是穷人的状态,本来还想吃,但兜里没钱了以饱和需 求量决定需求,也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如果承认饱和需求量 或庵足点的存在,消费者可能存在剩余收入,从总量上存在 需求不足的非均衡可能,一般均衡的实现就面临不确定性 经济学在每一种最优行为上都避免行为依据的不确定性,以 保证得到确定性的结果3. 目标单一化、选择变量确定化生产者唯一确定的目标 是利润最大化,消费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并因此假定偏 好是稳定的主体用于最优化计算的目标函数必须是明确和 稳定的如果允许生产者在价格、质量、数量、创新、广告、 营销策略上都可以进行选择,生产者在那个变量上进行选择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很难说,选择变量的不确定性将产生很 大的市场不确定性4. 经济系统中,主体的角色和数量确定化,包括生产者和 消费者亚当•斯密所说的行业的进出在这里事实上不存在 To对于用数学方法精确地描述主体行为的模型来说,主体 角色和数量的确定都是必须的甚至还在主体间做同质性假 定,然后分析代表性主体行为5•主体间决策协调结果确定化,为此必须做均衡假定。

如果微观主体做了最优化假定,则总体上必须有均衡假定与之 匹配奥利弗•法夫罗认为最优化和均衡是联系在一起的, 最优化和均衡的强主张相互暗示着对方:在完全竞争模型中,对个体最优化来说,均衡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均衡价格是 个体最优化的基本参数,如果不存在均衡或均衡价格不能确定,个体的最优化计算没有意义;对均衡来说,个体的最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果个体的选择不是最优选择, 他随时可能改变自己的选择,当个体改变自己的选择后,市 场的均衡就会改变,此时的均衡不是稳定的均衡为了实现 主体间协调结果确定化,还要求主体在其他方面整齐划一, 如厂商间实行统一的价格、统一的质量,并且在拍卖者调整 出均衡的价格后才能贯彻生产和消费决策上述五点本身未 必属于不确定性,但它们是从根基上消除了市场中的不确定 性经济学模型技术的另一方面是逻辑演绎逻辑演绎本在 科学方法论之内,一门科学不仅需要逻辑严谨,而且需要内 生地解释一些现象和问题经济学现在使用的数学公理化方 法更是以逻辑演绎著称数学上的公理化方法就是指从尽可 能少的原始概念和不加证明的原始命题(即公理)出发,按 照逻辑规则推导出其他命题,建立起一个演绎系统的方法。

供给函数、需求函数、劳动供给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及其他 要素供求函数等都是最优化的结果,但是,在早期古诺和卡 塞尔都直接使用过需求函数德布鲁系统阐释一般均衡理论 的《价值理论》是完整使用公理化方法的第一本经济学箸作 严格的逻辑演绎需要现象或事物间有确定的因果关系,因此, 逻辑演绎进一步增强和巩固了前面的确定化理论经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