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洱茶的地方民文化特征及文化内涵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281752933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普洱茶的地方民文化特征及文化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普洱茶的地方民文化特征及文化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普洱茶的地方民文化特征及文化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普洱茶的地方民文化特征及文化内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普洱茶的地方民文化特征及文化内涵 论普洱茶的地方民文化特征及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中国境内不同的民族文化所组成,云南民族文化,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民族文化是由各民族千百年来生活沉淀而成,因而各民族的文化形态异态纷呈,同时,又因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有的渐趋于统一,并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巩固、确立,直至今天。 中华民族文化,是与中国各民族的精神、性格、文化特征相一致的。同样,各民族文化只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的背景下的分支。离开了中国特有的的地域和历史,民族文化便失去了其文化的根本。

2、 作为以各民族文化为组成的综合文化体系,民族文化是以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氛围为基础,以生产、生活、制度及宗教信仰为核心,以语言文字、建筑、民居、服饰、饮食、艺术、节庆、礼俗等为体现,以经济生活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为内涵的,是一定社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道德、礼仪和思想交流的综合文化活动。 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仅以其中最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茶文化而言,民间茶道强调“精行俭德”的人文精神,注重烹饪条件和方法,追求恬静舒适的雅趣;佛教茶礼讲求在安寂,幽静的品茶中修禅;宫廷茶道则体现富丽高贵,政治色彩尤为鲜明等。

3、因此,中国仅茶文化便呈现多元化走向,极具深刻的内涵,而且不同时代又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再以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茶道为例,唐代茶道以文人为主体,至宋代文人茶道更系统化,有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熠盏、点茶等基本程序,追求的是借茶励志的操守和淡泊清尚的风度。宫廷茶道突出茶叶精美、茶艺精湛、礼仪繁缛、等级鲜明等特点。民间还有以争香斗味为特色的斗茶和“使汤纹水脉为物象者”的分茶。明代朱权改革传统茶道,“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朱权晚年崇尚道家思想,认为茶发“自然之性”,饮者要“清心神”、“参造化”、“通仙灵”,追求秉于灵性,回归自然的境界。明清时代,紫砂茶具兴起,饮茶法由煮向冲泡发展

4、,茶道程序由繁转为简单,但茶道仍追求用水、茶具、茶叶俱佳。茶道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性文化,带有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茗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 中华民族茶文化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由多种民族构成的多元一体的民族民族茶文化,中国云南25个民族的民族茶文化文化,是构成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多元化的基础,是中华民族茶文化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民族茶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传承的。从总体上说,一定的民族茶文化总是与一定的民族社会相适应,某一性质的社会必然有某一性

5、质的茶文化。农耕民族社会有农耕民族茶文化,游牧民族社会有游牧民族茶文化。随着民族社会的不断变迁,民族茶文化也总是会不断地变迁。但另一方面,民族茶文化的变迁并非总是与民族社会的变迁同步,它也有自身相对独立的传承与变迁规律,或者社会及自然条件已经改变了,但某些民族文化传统却延续着,或者社会及自然条件本身并没有改变,但某些外来文化的传入的影响,却使民族文化发生了某种变迁,继而这种变迁又最终影响到整个民族社会的变迁。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