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七最后一课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1.60KB
约3页
文档ID:281717116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七最后一课_第1页
1/3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七最后一课内容感知 小说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作者把心理、景物、细节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咬文嚼字1.字音哽咽(gěng) 赚钱(zhuàn) 踱步(duó) 惩罚(chéng) 祈祷(qí dǎo)诧异(chà) 郝叟(hǎo sǒu) 钥匙(yào) 挟(xié) 惨白(cǎn)2.多音字3.形近字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品评:这段话寓意深刻,语重心长韩麦尔先生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法语,用它作武器,为法兰西的自由统一而斗争这段比喻深刻、形象:“监狱”使人失去自由,任人宰割,要打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尊严法国语言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能使人民不忘记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也表明了韩麦尔先生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2.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品评:把“字帖”比成“小国旗”说明了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阿尔萨斯一定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中,烘托出教室里浓厚的爱国气氛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文字、祖国语言和对祖国的热爱二、重点语段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剖析:这段文字把景物描写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那种因怕迟到而急于到学校去,而又为路旁景物所吸引,既留恋又不敢再停下来观赏、玩耍的复杂心情我”贪玩,但能管住自己,这是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基点,是他思想转变的条件这里还巧妙地通过“我”目睹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点到了《最后一课》的背景2.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剖析:“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是课文第13段内容一句话单独成段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有着深沉的、丰富的意蕴这句话是在小弗朗士听到韩麦尔老师介绍特别的坏消息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的表现。

这句话里有小弗朗士对普鲁士军队的占领,不许他们学法语的一种强烈的憎恨情感;有小弗朗士对不能再上法语课的惋惜之情;也有他因为小而不懂事,以前没有去认真学习法语而后悔的心情;更有牢牢记住这一屈辱的决心作者采用单句成段的方式,更有强调突出的作用3.“‘我的朋友们啊’”至“‘散学了,——你们走吧’”剖析:这几段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后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表现了他极高的爱国热情和将要离开课堂的极大痛苦将课文推向高潮,给读者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文结束,情未了结构简析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和到校后所见这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1—6段):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 第二层(第7—9段):写小弗郎士到校后的异样感觉 第二部分(从“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到“我真永远忘不了”):描写最后一课的教学活动,突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小弗郎士的思想变化这部分又可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第10段):写教室里不同寻常的严肃气氛 第二层(11—13段):写韩麦尔先生向学生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

第三层(14—20段):上语法课 第四层(21—22段):上习字课 第五层(第23段):上历史课和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从“忽然教室的钟敲了十二下”到结束):写韩麦尔先生悲痛地写下“法兰西万岁”结束最后一课主旨探究 本文通过对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本文的主旨,你有什么看法?审美鉴赏大背景与小事件 都德的《最后一课》,所描写的故事情节很小,也很简单,只不过写了一个调皮的小学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叙述语言也从那个孩子的角度写出,朴素、明朗、简单,还常常带出一些稚气但这篇作品却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和长久的生命力,因为作家独具匠心地处理了大背景与小事件的关系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后的第二年当时,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的土地这是《最后一课》写作的社会大背景 在这篇短短的小说中,作家用巧妙、简洁的笔法,几次点染了法国被侵略的社会背景。

首先是通过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所见所感,把被占领的恐怖气氛渲染出来了其次是在情节的推进中,写韩麦尔先生开始讲课,他又柔和又严肃地对学生们讲:“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普鲁士不仅占领了法国的土地,而且还残暴地剥夺孩子们学习本国语言的权利,这是全篇作品的关键情节,由韩麦尔先生的口中说出就显得更加沉重最后是在作品的结尾:“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在这里,钟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要取代法语这几处点染,虽然笔墨极为俭省,但穿插得当,分量很重,给全篇创造了浓郁的气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