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3.11-春提技能+一课两练-(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种**** 文档编号:281696038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3.11-春提技能+一课两练-(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3.11-春提技能+一课两练-(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3.11-春提技能+一课两练-(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3.11-春提技能+一课两练-(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3.11-春提技能+一课两练-(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3.11-春提技能+一课两练-(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3.11-春提技能+一课两练-(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3.11 春提技能+一课两练 (新版)新人教版【练基础】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yn)抚摸(m)黄晕(yn)B.嫩绿(nn)朗润(yn)稀疏(sh)C.静默(m)撑伞(chn)抖擞(su)D.眨眼(zh)健壮(jin)落地(lo)【解析】选C。A项“晕”应读yn;B项“润”应读rn;D项“落”应读lu。2.下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瞭亮地响着。改为;改为。答案:翠脆瞭嘹3.选词填空。(1)小草

2、偷偷地从土里(A.长B.冒C.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A.触摸B.抚摸C.轻抚)着你。(3)春天像(A.健康B.健壮C.强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答案:(1)C(2)B(3)B4.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是,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他的散文的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等。答案:朱自清散文家5.课内阅读。阅读课文5、6段,回答(1)(4)题。(1)第5段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写出了对春天的丰富感受,请从课文中画出对应的语句。写嗅觉的写听觉的写触觉的答案: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

3、花的香。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2)第5段文字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解析】此题考查文段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对春风的和暖与清新特点的描写中思考作者的情感。答案:借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赞颂了春天,写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3)第6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句仅仅是写树叶子、小草的颜色吗?为什么?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写树叶和小草的颜色是为了写春雨,属于侧面描写。答案:不仅仅是写树叶和小草的颜色,因为这一句还侧面写出了春雨对树、草等自然万物的洗涤、滋润。(4)细雨“密密地斜

4、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要考虑细雨“斜”的原因春风使然,“织”字与“像细丝”照应。答案: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可是含蓄地写了春风。“织”字与“细丝”的比喻又相照应,生动形象。【练能力】一、美文品析(2013苏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5题。春天是改革家鲍尔吉原野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

5、,但屋檐还有冰凌。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

6、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

7、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

8、壑里的泥汤浊水了。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1.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应围绕前三段进行归纳。“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春天来去匆匆,从事的工作一般

9、人看不懂,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答案:在北方,春天的脚步快,来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从事的工作;春天常在幕后做工作。2.文章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方法作用的理解。写江南春天,是为了和北方的春天形成对比,突出北方春天的特点。答案: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觉察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做铺垫。3.文章第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答: 【解析】此题考查搜集信息的能力。细读第段不难发现碰到的问题。其作用是为了突出春天能正视并改正自身存

10、在的问题,坚持改革的决心。答案:(1)改革本身带来的“泥泞和肮脏”问题;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2)写这两个问题说明春天能正视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不畏阻力,表现了其坚持改革的决心。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加点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一寸高”和“一米厚”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小草和白雪的不同特点。目的是为了表现春天的锐意改革。答案:一寸高,强调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实强大,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鲜明有力地体现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5.根

11、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事物形象的概括能力。可以结合第段的内容筛选有关语句来概括归纳。答案:(1)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2)具有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3)具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决心;(4)具有坚信改革成功的乐观精神;(5)具有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品格;(6)具有不贪功劳、功成即身退的豁达胸怀。二、综合运用6.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无边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1)【寻觅足迹】在寻找春天的踪迹的过程中,老师要求同学们编辑“自然日志”,请把你给“自然日志”取的名字说出来。(不超过4个字)答: 答案(示例):我爱自然;走进自然;拥抱自然。(2)【诗情画意】请为下列两幅图片配上恰当的描写春天的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