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

上传人:一****云 文档编号:281692245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 本文简介:民国时期,是中国出版印刷业、新闻业快速发展的阶段,是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阶段。民国时期被称为“中国文献昌盛期的开端”1,这一时期我国出版各类文献超过20万种。据民国时期*目统计,我国民国时期出版的期刊多达2万余种。民国文献是该特殊时期思想文化、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反映该时期社会经济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 本文内容:民国时期,是中国出版印刷业、新闻业快速发展的阶段,是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阶段。民国时期被称为“中国文献昌盛期的开端”1,这一时期我国出版各类文献超过20万种。据民国时期*目统计,我国民国时期出版的期刊多达2万余种

2、。民国文献是该特殊时期思想文化、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反映该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历史文化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期刊具有内容广泛性、记叙真实性、披露连续性、报道精细性等特点2。因此,民国期刊能够还原更多的民国时期的历史细节,具有更为重要的史料研究及现实意义。由于造纸工艺落后、文献保存条件有限、文献保护意识淡漠等原因,民国文献尤其是民国期刊破损情况严重,老化异常迅速,亟需抢救性保护。1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民国文献保护可分为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根据国家图书馆对馆藏近现代纸质文献酸度及变质程度调查,馆藏中文期刊平均PH值为4.2,远远低于快速变质的临界值3。按照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对

3、其进行定级,民国期刊接近一级破损。民国期刊损毁程度严重,原生性保护方面仍存在诸多难点尚未攻克,因此多数收藏机构选择采用再生性的保护措施。数字化建设因其便捷的检索功能与使用功能,而成为当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据(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及补编本的数据,全国50所图书馆于1957年底前所藏建国前国内外出版的中文期刊近2万种,清末至民国时期期刊16400种4-5。目前民国期刊入藏量排名前五的收藏机构依次为: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现阶段,各大图书馆对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工作所持的态度有所不同,有的图书馆采取“保守”保护,以藏为

4、主,减少纸本使用;有的图书馆仅将刊名等基本信息数字化,便于读者检索;如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则是进行全文数字化,尽可能让读者获取更多信息6-7。1.1民国期刊数据库现状概述图书馆的民国期刊数据库建设分两类:综合性数据库建设、专题性数据库建设。已建的综合性民国期刊数据库包括:上海图书馆的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国家图书馆的民国中文期刊资源库、“大学数字图书馆合作计划(CADAL)”等。已建的民国文献专题性数据库包括:国家图书馆的民国法律文献库东京审判资源库、上海图书馆的近代民国中医药专题、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民国教育文献全文数据库等。1.2三个常用的民国期

5、刊数据库比较现阶段已具备一定规模及影响力的民国期刊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的“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CADAL中的民国期刊数据库、国家图书馆的民国期刊数据库。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计划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的期刊25000余种,文献近1000万篇。现已出版11辑,涵盖期刊种数近2万余种,期刊卷期达到35万余期,数据量达到907万余篇。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具有时间跨度长、收藏量较完整、著录字段较全等特点。其检索服务平台操作便捷,用户可通过输入著者、题名、分类号、出版年、卷期号等信息对所需文献进行检索、浏览并可下载获得全文8。大

6、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简称CADAL),其前身是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创始于2009年。CADAL由浙江大学牵头、国内外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目前已完成项目一期建设,截至2015年12月31日,民国期刊入库量为159325(册、件)、在线量为149665(册、件),可提供6578种民国期刊的全文浏览。项目二期正在建设中,计划上线民国期刊14万期。检索服务平台支持用户从作者、刊名、关键词、出版机构、模糊检索等5个途径对文献进行检索、浏览9。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民国期刊13000余种。该馆的民国期刊数据库现已完成4351余种期刊的数字化扫描,并提供全文浏览。该检索服务平台支持

7、用户通过简单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关联检索、条件限定等多种模式进行检索10。该库遵循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持续更新中。2新形势下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规划的逐步完善、技术的稳步发展,我国民国文献的保护、整理、开发利用工作已取得长足发展,学术研究水平亦不断提升,并取得丰硕学术成果。民国文献保护宣传工作不断加强,民众对于民国文献研究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日益完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技术融入到各行业领域。在此大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检索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图书馆用户已具备自己发现和访问资源的能力与技术。图书馆向提供精准服务转型,即在普适化服务的基础上为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开展

8、目的明确、服务及时、资源配置科学的针对服务11已不可避免。民国期刊数据库服务在此大环境下亦需转型。2.1避免重复建设,数据库共享共建现有民国期刊数据库多是依托馆藏进行的扫描建设。缺乏统一的协调规划、未进行数字资源共享,使得图书馆在建库时无法批量获悉其他数据库已有的电子数据,只能利用纸质文献资源进行扫描或拍照。重复建设劳民伤财,更对纸本文献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以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为例,先后有商务印书馆、上海图书馆、大成老旧期刊网、爱如生、睿则恩等多个图书馆及其他机构进行数字化开发12。在建库之前,图书馆应对已有民国期刊数据库进行数字资源检索和调研。对其他数据库已有的数据,不再进行重复建设,利用链接

9、或跨库检索等方式嵌入到自建民国期刊数据库中并标注本馆馆藏信息。对其他数据库未包含的数据,则可进行数字化加工,以减低成本。笔者在民国时期文献总目编纂项目的核对书影工作中发现,民国期刊尚未制定统一的著录标准,检索点选取不规范。著录标准不统一、检索点选取不规范造成了许多本可避免的错误或重复数据,对后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极大不便。民国期刊编目也应顺应发展趋势,建立相应的全国联合目录,构建联合编目中心,降低编目成本,提高编目质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已建有成熟数据库的图书馆或机构可根据民国出版特色,结合实际编目工作,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或培训班。2.2重视小而精,打造特色数据库伴随着整个社会数字化迁移的过

10、程,国内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重视特藏资源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数据库建设,其主题范围涉及民国期刊。现阶段,民国期刊数据库还是以基于书目数据库或全文扫描的数字化资源集合为主,电子数据并未得到充分挖掘与揭示13。相较于图书,期刊所承载的信息具有复杂化、碎片化和不连贯性。如何从民国期刊数据库中抽取学术研究所需有效数据,并加强其关联,进而提升数据的价值,这成为民国期刊数据库由传统服务模式向个性化、精确化和智能化服务模式转型的亟待解决的关键所在。特色数据库应依托馆藏资源,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对某一学科或专题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规范化处理,从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11、14。特色数据库能够高效准确获取特定信息,对信息资源建设意义重大。上海图书馆于2016年起,以民国期刊分类服务体系为基础,开发构建用户服务平台。该平台不局限于提供单一的全文检索,进一步挖掘数据的资源特色,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同时,平台提供民国期刊主题类目的推送服务,用户可以订阅感兴趣的主题类目,平台则根据用户的订阅情况,实时向用户推送相关期刊13。这是民国期刊数据库由传统服务模式向个性化、精确化和智能化服务模式转型的一种有效可行方式。2.3扩大服务受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当前由图书馆开发的民国文献全文数据库中,仅有少数几种可提供免费全文浏览服务。可提供全文下载服务的数据库更是难得。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信息资源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用户获取资源的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