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大汉乐府民歌女性形象的特点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23KB
约2页
文档ID:281659726
电大汉乐府民歌女性形象的特点_第1页
1/2

电大汉乐府民歌女性形象的特点 汉乐府民歌女性形象的特点 俗话说:妇女半边天妇女是推动历史发展前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在当今社会里,男女是平等的,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也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同等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历史上,女性与男性却是不平等的我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宗法社会,女性的地位是卑微的,她们只是做为男子的玩物、家庭的附庸、姑舅的奴役和传宗接代的工具封建社会里的女性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忍受着悲惨的命运,但她们又是勤劳善良的,这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如《诗经》、汉乐府民歌等在现存的四十多首汉乐府民歌中,约有四分之一的篇章是写女性题材的,一方面反映了女性悲惨的命运,另一方面又赞扬了女性的美好形象 一、女子身世太悲凉 汉乐府民歌里反映女性悲凉命运的作品很多,也很深刻概括来说,汉乐府民歌中所反映的封建社会女性担任了四种不幸的角色:一是上层阶级掠夺的对象,二是丈夫的玩物,三是被爱情伤害的失恋者,四是封建礼教迫害下的不幸者 在宗法社会里,“子女玉帛”都是上层阶级掠夺的对象,有权有势的人可以为所欲为霸占良家妇女,汉代的选婚、赐婚、抢婚制度,都是这种掠夺现象的集中表现。

每年八月,朝廷都会派人到民间选取女子,带回宫中,或选为妃子,或赠予别人,不少的女性惨遭劫掠《婕蝶行》中的“婕蝶”形象,就是这种残酷的制度下的牺牲品这个美丽的女孩子,还没有享受过生命的春光,就被统治阶级掠夺去,她无效的挣扎与反抗,更显示出她的悲哀另外,从《陌上桑》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抢婚的流行使君一见到罗敷,就被她的美色迷住了,要与她共载,把她带回自己的家中虽然聪明的罗敷用言辞摆脱了他的纠缠,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那个时候女子的悲哀:没有地位,没有自由,时刻要谨防着被掠夺去 荒淫无耻、喜新厌旧是宗法社会上层阶级的痼癖,他们不仅任意掠夺妇女,而且把妇女视为玩物,这给妇女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汉乐府民歌中有不少表达这一主题的篇章如《怨歌行》,以扇子的命运来比喻女子的命运,天气一转凉,扇子就“弃指箧笥中”,而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容颜消褪,也被抛弃,“思情中道绝”年轻貌美时可供男子玩乐,女子就成了珍宝,年老色衰了,则马上被抛弃,年龄的增长竟成了女子的过错和悲哀!不仅统治阶级把女子当成玩物,社会底层的男子也有这个痼癖如《塘上行》,歌谣中的主人公深爱着丈夫,但丈夫却朝三暮四,有了新欢忘了旧爱,把她抛弃了。

可是她依然痴痴地希望丈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韭;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苦苦哀求丈夫珍爱旧情,字字是泪,可见女子心中的痛苦 尽管女子只能成为男子的附庸,但她们也积极追求爱情,可是不管她们爱得再深,付出再多,到头来受欺骗、受侮辱、饮恨含愤的总是她们《有所思》中纯真的女子把自己赤诚的爱情交给一个远在大海南的男子,可是这个男子却“有他心”,爱人的背叛如晴天霹雳,兄嫂的取笑撕碎了她的自尊心,爱与恨让她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还有《白头吟》中的女主人“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后“凄凄复凄凄”的心情,失恋的打击让她痛苦万分另外《饮马长城窟行》中妇女,深深思念远行的丈夫,好不容易盼来了丈夫的来信,却只字不提归期,丈夫的不重视让她失望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无论女子如何珍惜爱情,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 汉代是封建礼教形成的重要时代随着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完善,妇女的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