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索乡村治理的“五治融合”新机制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KB
约5页
文档ID:281451739
探索乡村治理的“五治融合”新机制_第1页
1/5

探索乡村治理的“五治融合”新机制杜发星余娟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不能仅限于产业、行业和地域性开展的技术层面,还应表达在深化乡村的基层治理上为此,一定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共建共 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立在基层,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 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郭勒木德镇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下辖镇,环格尔木市四周,东与大格勒乡接壤,南和玉树曲麻莱县交接,西与乌图美仁 乡为邻,北至察尔汗盐湖行政区域26223. 9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底,全镇户籍人口 30783人,辖15个村委会、6个牧委会、1个社区郭勒木德镇管辖范围大,人口数量多,村社区数量为格尔木之最, 在郭勒木德镇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在调研中了解到,城北村率先建立了党支部联络群、为民村级微 信等网络平台,随后各村积极创立,干部群众实现“双向互动”,让 群众随时了解各项政策信息,及时对村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 和建议,表达诉求,协商议事,表达了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 众人商量”的理念,“双向互动”架起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成 为连接为民办事的“小灵通”。

郭镇西村党支部引导群众选择“不伤 面子、不伤和气、不花钱、少跑腿”的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实 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成讼,正在努力打造郭勒木德镇 首个“无诉村”示范点每个村都建有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党 建、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建设、卫健妇联等办事窗口,其事务涉及 村民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充分发挥村干部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群众 “代言”,在代办服务中帮助表述不到位的村民把诉求说清楚,在不 同场合参政建言、协商议事中将村民的诉求充分表达出来探索“互 联网+党建”模式,推行“昆仑红・党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信息 共享,网上办理,干部代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极大地方便了群 众,使农牧民群众办事不出村,表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跑出了 群众服务的“加速度”,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对郭勒木德镇局部村庄走访和与村干部的座谈中,笔者初步掌 握了第一手比拟详实的乡村治理资料,梳理出了以下问题一)自治方面农民主动参与村庄公共事务,依托村民会议, 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 层次的村民自治实践1.广泛召集村民代表难,表现为在家的不理事, 理事的不在家。

各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宣传力度不大、气氛不浓、群众 参与意识不强的现象,尤其是对村内精神文化生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工作量大,群众的一些诉求无法得到满足,特别 是涉及宅基地、户籍、工程落地等工作,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无法对接, 群众满意度差村集体经济开展存在工程选择难,开展速度还不够快、 规模不够大等问题二)德治方面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变,很多农民开始 参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农村社会原有的道德价值体系遭受 冲击1.道德的约束力缺乏,作用发挥不够有效,加强农村社会治理 仅依赖于道德教化远远不够2.德治尚未与其他治理有机结合比方 农村纠纷通过其他手段解决,既加大了各部门的负担,又无法有效解 决矛盾三)法治方面通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和实时监控、图像 采集、传输、控制等手段,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的基础设施体系在 邻里纠纷、劳务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征地拆迁纠纷中,纠纷解 决呈现理性化、法治化1.村民自律性不高,村民生产生活中的约束 较少,生活中有很高的自由度,不习惯受到约束和管理在各项工作 管理中,容易造成一些管理矛盾和个体冲突2.农村基层组织能力不 强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不积极,如2022年疫情防控时,需人员 在村主要道路值守,进行登记及消毒工作,大局部群众认为这项工作 是村干部和党员的事。

四)家治方面不同于传统的“五治融合”模式,“家治”是 本文所讲的新型乡村治理机制的最显著特征格尔木市是典型的移民 城市,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多,农村也是典型的移民安置村由于村 两委班子成员来自各个家庭各个家族,依靠家风家训维护和建立治理 秩序的现象明显1.为家族、家庭成员谋利益的少,卸任后家族家庭 意见大2.村干部中大姓比例少,不参选,怕得罪人,亲情友情淡化五)智治方面智能化是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格尔 木“昆仑红-党建”综合服务平台(益村平台)就是运用科技、网络、 信息技术等智能化手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种探索L使用率 不高,平台功能单一村级事务办理及村民办事大多需要走传统流程, 有些市属职能部门不在平台上,未实现无纸化办公,村级事务需要公 章办理2.平台后期推广应用面临考验目前,昆仑红党建平台已在 各村完成一次性硬件设施投入,网络平台信息技术人员以兼职为主, 没有专职人员管理,维护管理方面人员缺乏郭勒木德镇在乡村治理中已经呈现了 “五治”的雏形,虽然很多 地方还是局限于某一方面、某一事项的为民服务的单一做法,但已经 迈出了步子,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各村情况千差万别,实施乡村治理的基础、管理能力、制度建设等方面条件也不同,在结合实际制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 应积极探索乡村治理“五治融合”运行机制,形成以自治增活力、以 德治扬正气、以法治强保障、以家治聚人心、以智治提效率的善治之 路。

一)建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自治新格局基层群众自治和民主协商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直接体制,推进乡村治理、基层公益事业要加强群众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探索推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下沉, 整合碎片化矛盾纠纷调解力量,形成协作分工的共同治理新格局二)大力加强乡村德治支撑体系建设乡村治理需要借助道德手段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又要结合乡村 约定成俗的道德规范以及非正式规那么,有效弥补其他方面治理的缺乏 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加强诚信建设和社会主义公 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受到 教育、自觉践行,培育乡风文明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 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崇尚良好家风,弘扬传统美德,在乡村治 理中德治中发挥积极作用三)切实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利用公众号平台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 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作用,增强村民法治观念,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 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 设,提高村干部依法履职能力和依法治理水平做好日常综治工作, 重要时间节点节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好祭祀消防、日常 森林草原防火、食品监督检查等平安防范和教育工作,打造平安法治 示范村庄。

四)注重发挥家治助力乡村治理作用家族是乡村的基本社会细胞,维护乡村基层政权稳定的基础,是 现代教育的新风气与传统家风家训的统筹结合乡村振兴中家族情感 构成乡村治理的血缘纽带,家乡情结构成乡村治理的地缘凝聚乡村 振兴治理有效目标的实施,一靠家族亲情,二靠邻里友情,三靠国家 恩情家族情感一直是乡村精神文化的感召力所在,应注重发挥家风 家训在形成服从性管理,维护家族荣誉、家族血脉、家族伦理中的重 要作用,从而使其成为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五)积极探索创新智治服务方式针对农牧区青壮年平时“不在村里,在群里”,传统管理方式 “管不好,够不到”的特点,今后在乡村治理中应进一步发挥好互联 网、党建服务平台等作用,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充分发挥 智治的保障作用,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建议政府对党 建平台后期维护、管理、服务投入专项资金,加大人员培训上岗,将 兼职人员向专职人员过渡转变,给予岗位补助,保证网络平台正常运 转,实现平台上有人说事、有人办事,事后大家关注作者单位:格尔木市委党校)责任编辑:张先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