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读中国民间故事笔记 中国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共同创建和拥有的精神财宝,它由14个民族故事组成,每一篇故事都各有不同的、独立的民间文学,从中可以了解及见识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和文化风貌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读中国民间故事笔记,欢迎查阅 读中国民间故事笔记1 我国古代周朝的时候,有个天子叫周穆王,他特殊喜爱玩耍作乐和到处巡游 那时,从西方一个很远的国度,来了一个很会变戏法的人,人称“化人”这化人本领很高他跳进火里却不伤毛发,他会跃上高空站立云端,能将一座城市从东方搬到西方,还会轻松自如地穿墙进壁等等穆王简直将他看做是天神下凡,对他是言听计从,照看得很是周到 有一天,化人邀请穆王到他那里去玩玩,穆王便拉着他的衣袖,腾空上升,到了半天云里,进到了化人住居的宫殿这一下,穆王真是大开眼界了这里的宫殿金碧辉煌,庄重绚丽,到处镶嵌着珍宝和美玉穆王在这里所受的款待,无论是眼睛里看的、耳中听的,嘴里尝的,绝非人间全部后来,化人又请穆王另到一处,只见各种各样漂亮的光影和绚丽夺目的色调,把眼睛都炫耀花了;又听见各种各样悦耳好听的音乐,把心里都震荡得迷乱,沉醉了。
穆王被所见所闻弄得心神不定,便不敢久留,恳求化人带他回去化人用手将穆王轻轻一推,穆王便从半空中坠落下来,猛地醒了噢,原来穆王还好端端地坐在殿上,左右一切如故穆王心中惊奇,便问左右的人:刚才自己到哪里去了?左右的人回说:“并没到哪里去,只不过打了一个模糊这时,旁边坐着的化人开口了:“我和王上只是去神游了一番根本无需身体动弹哪!”这一下,穆王尝到了神游的甜头,不由游兴大发,心想神游都如此好玩,那真正的游玩更不知好玩多少倍呢!于是,穆王心中也没国事了,也不惦记百姓了,他一心要驾着他那八匹骏马拉的车子,去周游天下 说起穆王这八匹骏马,可真是来历不凡它们是出名的御者造父从夸父山上得来的野马经过驯养以后献给穆王的这些野马,原是穆王的祖父定了天下后散放在夸父山的战马的后代子孙,在野性中还保留着祖先的英武气概而且,造父不仅擅长驾马,还擅长养马,这八匹骏马都是他一手调养出来的它们有的奔跑起来都足不践土,有的比飞鸟还快,有的能夜行千里,有的背上生有翅膀……奇妙非凡造父把这八匹骏马献给穆王之后,穆王就叫人把这些马养在东海岛的龙川旁边那里有一种草,名叫“龙刍”,人们都说:“一株龙刍化为龙驹那些骏马吃过之后,更是奇妙无比,天下无双了。
周穆王动身去巡游天下了他叫造父替他驾了八匹骏马拉的车子,带了大帮随从,选定了好日子,动身了他从北方转到西方,在阳纡山见了水神河伯;在休与山见过性情平和温良的帝台;在昆仑山巡游过黄帝的宫殿;在赤乌族接受了赤乌人奉献的美女;在黑水封赏了殷勤接待他的长臂国人……最终,到了大地的西极——崦嵫山,见到了他平日思慕已久的西王母 甲子这天,是个好日子,周穆王便拿了白色的圭、黑色的璧,还有一些彩色的丝带去献给西王母其次天是乙丑,也是黄道吉日穆王就借西王母的瑶池设下筵宴,款待这位西方至高无上的女王西王母心中兴奋,在酒席筵前,唱了一支不用乐器伴奏的歌 宴罢,穆王驾着车子,登上崦嵫山的山顶,叫人在山上树立了一块大石碑,石碑上简洁刻写了他见西王母的事迹;题额上还刻了几个大字,叫做“西王母之山”石碑的两旁又种了几棵槐树,穆王也亲自执锸壅上,种了一棵,作为和西王母友情的纪念临到分别之际,西王母也悲伤地赋了一首诗,以表示她对周穆王的惜别之情和期望之意 这之后,大家才互道珍重,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周穆王便从崦嵫山干脆打道返回了中国 周穆王遨游天下,眼界开阔,心胸安逸,再加上各国进贡给他的养分珍宝,使得他虽然荒.唐一生,却也活了一百零五岁,才寿终正寝了。
这也可算是出人意料了 读中国民间故事笔记2 有个年轻人和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砍柴为生一天他上山砍柴,砍着砍着天突然下起雨来,他便抓紧找地方避雨看到前面有座山神庙,他便进去避雨过了一会儿雨慢慢停了,他刚想出去,突然听到有嘈杂的脚步声,并远远看到一群动物向这里走来年轻人很胆怯,便抓紧爬到屋梁上躲避 很快一群动物走了进来,他偷偷一看,有老虎、狮子、狗熊、猴子等只听猴子讨好地对老虎说,“虎大哥,兄弟最近得了一件珍宝,能变出好多好东西,所以今日特殊请诸位大哥前来一聚老虎兴奋地说,“好,好兄弟,快拿出来给大家瞅瞅吧只见猴子从胸前拿出一个酒杯,还有一双筷子年轻人向外探了一下身子,想看清晰是什么珍宝却听老虎突然说道,“怎么有生人的味道?”年轻人一惊,抓紧把身子缩回去,一动也不敢动了猴子说,“虎大哥,这里哪有生人的味道,唯恐是大哥吃了人身上带的味道吧?”老虎哼了一声,“或许是吧!抓紧说说你这个珍宝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吧!”年轻人听了,紧提的心才略微放下些只听猴子说道,“这个珍宝,只要你用筷子边敲酒杯边念咒语,你想要的东西就会出现在你面前只见猴子一边敲着酒杯一边念动咒语,挤眼间一桌美酒佳肴就出现在他们面前。
于是他们坐下来起先喝酒划拳,始终喝得东倒西歪,趴下来呼呼大睡年轻人等他们睡熟了,静静爬下来,蹑手蹑脚走到桌旁,当心地拿起酒杯和筷子揣到怀里,然后撒腿就往山下跑,始终跑回家 嫂子看他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柴没半根,砍柴的工具也没有了,便责问他年轻人便如数家珍地将事情经过告知了嫂子,并拿出珍宝来演示给哥嫂看嫂子看了很是眼馋,便对年轻人说,“把你这珍宝借给嫂子用两天吧!”年轻人答应了嫂子很兴奋,拿着珍宝回屋又是变好吃的,又是变新衣服、胭脂水粉……两天后珍宝要还给老二了,嫂子很不舍,便怂恿丈夫让他也上山砍柴,也得件珍宝回来 老大在妻子软磨硬泡下只得同意选了一个快下雨的天,老大拿着砍柴工具上山了,然后在下雨之前躲到了老二去的的那座山神庙的屋梁上过了一会儿,果真来了一群动物,老远就听到他们在气呼呼地争论,“上次也不知是哪个胆大包天的竟敢偷了咱们的珍宝,要是让我知道了,肯定要他好看!”老大在里面听了吓得浑身发颤,想跑已经来不及了只见老虎一进门便用劲嗅了嗅道,“好大的生人味,大伙抓紧找找,确定是上次偷咱们珍宝的那个人这群动物就四处搜寻,猴子很快发觉了躲在屋梁上瑟瑟颤抖的老大,上去便将他揪了下来,逼问他让他交出珍宝。
老大说珍宝不是自己偷的,可这群动物哪里肯信见一再逼问之下老大还是不愿交出珍宝,动物们火了,在他颈项上套上绳子,然后拽着绳子围着山神庙转起圈来…… 天黑了,丈夫还没有回来,嫂子急了,只好去找老二老二一听嫂子的述说就急了,哥哥确定是凶多吉少了他顾不得胆怯,马上点上火把和嫂子上山去找哥哥在山神庙里外转了一大圈,他们最终在山神庙后面的半山坡上发觉了奄奄一息的老大,他们抓紧把他颈项上的绳子解下来,然后背回家回家后又忙活了好半天,老大才最终缓过一口气来,只是他的颈项被拉得老长了,怎么办呢?老二拿出珍宝,念动咒语,一下下轻轻敲着杯子,老大的颈项也一点点往回缩嫂子在一旁看得等不及,就抢过筷子用劲敲,老二忙说这样不行,可嫂子不听,仍旧用劲地敲只听“咚”的一声,老大的头掉进肚子里去了嫂子一见蒙了,马上扔了手上的筷子扑过去,可是已经晚了,老大已经气绝身亡了嫂子懊悔不已,都是自己的贪心和任性害了丈夫 读中国民间故事笔记3 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 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爱争论天下大事。
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好玩,所以老百姓都喜爱亲近他 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听听他究竟毁些什么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 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 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 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 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 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望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 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 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真名副其实!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
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 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顺手捡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 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 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 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 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簇新的名称哪!” 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 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原来当时正在大兴文字狱,特地找岔子杀人假如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 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最终,他们来到香积厨 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 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 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
你望见只当不望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仔细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 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正在犯难,猛听得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 读中国民间故事笔记4 民国时期,统帅奉系的东北军阀张作霖虽然在公开场合经常被人们尊称为“张大帅”,可是在暗地里,人们却对这位土匪出身的“土皇帝”颇不以为然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们更是认为张作霖根本不懂得一点学问、礼仪,凭借槍杆子闯世界,也就是在当时的乱世中才偶然得势对于别人的这些背地里的不敬,张作霖事实上心知肚明,但是他并不以之为耻,相反却一向我行我素,并且还常常以“不懂文化”的人自居 虽然人们对张作霖的生平事迹多有争论,但是他在对日本人的看法上,人们却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大声称好张作霖应付日本人有他自己的一套虽然他没有大义凛然、文采飞扬的抗日誓词,但是日本人却对他又怕又恨 作为奉系军阀的统帅,张作霖常常受邀参与各种各样的宴席,大多数时候,张作霖会派自己的弟弟张作相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