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与养生》PPT课件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281331612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志与养生》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情志与养生》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情志与养生》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情志与养生》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情志与养生》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志与养生》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志与养生》PPT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情志与养生前言前言 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而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情感,例如:喜爱与厌恶,高兴或悲伤,愉快或忧愁,振奋或恐惧,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雨后青山分外明。”人在高兴的时候,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感到称心如意,精神百倍;而在悲哀之时,会感到一切无望,心灰意冷,认为周围事物都死气沉沉,甚至伤心追泪或绝望,中医历来十分重视情志致病和对疾病的影响,历代医家主张:“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凡心之病当须用心药治才能见效。情志养生情志养生1 23 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情志与健康的关系调养方法调养方法 第一篇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情志与健康的关系七情七情 一

2、、情志的概一、情志的概念念七情七情-分属五志分属五志七情属于中医学七情属于中医学“神神”的范畴,与心、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的范畴,与心、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肝在志为怒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心在志为喜肺在志为忧和悲肺在志为忧和悲 肾在志为恐和惊肾在志为恐和惊反应脏腑生理功能正常、精气血充盈旺盛的外在表现,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在人体生理活动的适应范围内,不会导致疾病。二、情志与健康的关系二、情志与健康的关系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正常的情志正常的情志情志致病情志致病(一)正常的情志(一)正常的情志 正

3、常的情志活动是体内脏腑、气血、阴阳调和的反映,同时又能反作用于人体,调达脏气,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对维护人体的健康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情志致病(二)情志致病黄帝内经-“暴喜伤阳,暴怒伤阴”胡夫兰德人生延寿-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 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妒忌和憎恨等。巴甫洛夫-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10 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心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抗病能心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抗病能力提高,患心脑血

4、管病的可能下降。力提高,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则心宽体胖。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则心宽体胖。 “心主喜,喜伤心心主喜,喜伤心”,“喜则气缓喜则气缓”。气缓包括缓和。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使心气涣散两个含义。紧张情绪和使心气涣散两个含义。 前者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后者确因过喜而伤及心脉,前者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后者确因过喜而

5、伤及心脉,致使血脉迟缓,心气涣散不收。致使血脉迟缓,心气涣散不收。 临床可见心悸不安,倦怠无力,精神不集中,甚则临床可见心悸不安,倦怠无力,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癫狂等症。失神癫狂等症。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不能达到时,所表现的,以紧张情绪为主的一种情志活动。怒既有积极的一面,战前动员要鼓舞战士的士气,激起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使之在战斗时化为巨大的战斗力,怒又有消极 的一面,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和不良的影响。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条达,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肝主怒,怒伤肝

6、肝主怒,怒伤肝”、“怒则气上怒则气上”。肝主疏。肝主疏泄喜于条达,因过怒而伤肝,则使气冲上逆,血泄喜于条达,因过怒而伤肝,则使气冲上逆,血随气涌,并走于上。临床可见头晕头痛,面红目随气涌,并走于上。临床可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目眩耳鸣,甚则咯血呕血或昏扑不省人事等。赤,目眩耳鸣,甚则咯血呕血或昏扑不省人事等。 忧(悲)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忧(悲)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的主要器官。肺开窍于鼻,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当人因因忧肺开窍于鼻,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当人因因忧

7、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肺主悲主忧,悲忧伤肺肺主悲主忧,悲忧伤肺”,“悲则气悲则气消消”。过度悲忧耗伤肺气,肺气消弱抑郁。过度悲忧耗伤肺气,肺气消弱抑郁不达,意志消沉。临床可见胸闷气短,乏不达,意志消沉。临床可见胸闷气短,乏力懈怠,精神不振,面色苍白等症。力懈怠,精神不振,面色苍白等症。 思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时,往往出现

8、饮食无味,食欲下降-脾主运化。 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竹筒血的功能有关。 “脾主思,思伤脾脾主思,思伤脾”,“思则气结思则气结”。思虑过。思虑过度,忧思伤脾,脾失运化无权使气机不畅。临床度,忧思伤脾,脾失运化无权使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胸闷腹胀,胃满痞塞,食滞难消,不思饮食可见胸闷腹胀,胃满痞塞,食滞难消,不思饮食等症,久之尚能耗伤心神还会见到心悸健忘,失等症,久之尚能耗伤心神还会见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眠多梦等症。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这与肾主前

9、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益处的,可以引起警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恐伤肾恐伤肾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陷,二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惊恐,还会导致人的死亡。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现代医学对情志致病的认识现代医学对情志致病的认识据调查,先有50%80%的疾病与精神因素有关。在遭遇强烈刺激,感情极具波动后,短时间内死亡的170例中,59%死于个人不幸与巨大损失消息传来之后;34%死于面临危险或威胁的处境;7%死于暴喜之时。国外有学者统计,情绪不好而致病占74%76%;美国某医院对就诊病人统计,发现65%的疾病与社会逆境有关。坏情绪是如何

10、让人患病的呢坏情绪是如何让人患病的呢恶劣情绪刺激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 肾上腺皮质 垂体前叶激素 胰岛素分泌神经调节障碍机体变化和功能及代谢失调(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22情绪与心血管疾病情绪与心血管疾病情绪持续紧张或精神过度疲劳是高血压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些人由于暴怒,恐惧,紧张或过于激动而引起心血管病,甚至导致死亡。在愤怒的情绪下,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可导致舒张压的显著增高,在恐惧的情绪下,由于心输出量的增加,可引起收缩压的上升。情绪与神经系统情绪与神经系统七情太过,导致神经系统的严重失调,就会引起各

11、种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病和强迫症。极为严重的,还可引起神经错乱,行为失常。所谓反应性精神病大都是这样引起的。它是由强烈,突然或持久的精神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神经障碍。情绪与消化系统情绪与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对情绪反应也相当敏感,情绪不良而致病者占70%80%。诸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胃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肠过敏,腹痛腹泻等。情绪与呼吸系统情绪与呼吸系统 在呼吸方面,当受到较大的打击,心理失去平衡时,可引起胸闷,气急,心率改变,面色苍白,头额冒汗,哮喘等。当换气过度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成分降低,则可出现手指发麻,肌肉颤抖,头晕,甚至昏厥。情绪与癌症情绪与癌症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

12、,与心,脑血管疾病一起,号称“世界三大死神”。 不良的心里一社会刺激因素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 现代心身医学实验证实不良心里因素,过度紧张刺激,由于悲伤可以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免疫性淋巴细胞成熟障碍,抑制免疫功能,诱发癌症。情志变化情志变化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动荡家庭变故人际纠葛环境因素四时更迭月廓圆缺颜色气味病理因素“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情志变化情志变化2.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体质差异体质强弱不同,对情志刺激的耐受力有一定的差异性格差异“当事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年龄差异儿童易惊,成人易怒(思),老人易悲性别差异“

13、女属阴,得气多郁”外台秘要 情志养生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情志养生的概念情志养生的概念调养心神调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摄情志调剂生活调剂生活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情志养生情志养生(一)调养心神(一)调养心神“仙鹤神清因骨老,鸳鸯头白为情多”古人认为神在于养,情在于节(一)调养心神(一)调养心神1.清净养神调养心神首在静养老庄道家养生;无为 静养 恬淡虚无天玄子:“养生大

14、法有六:曰心广、心正、心平、心安、心静、心定”素问 生气通天论:“清净者肉奏比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现代生理学证实,人在入静后生命活动中的中枢大脑又回复到人的儿童时代的慢波状态;气功入静后,脑电波活动与常人不同。(一)调养心神(一)调养心神1.清净养神方法(1)少私寡欲减少私心杂念,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道德经:“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太上老君养生决“去六害”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财货,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一)调养心神(一)调养心神2.立志养德立志养德养生的首要就是重视道德修养,是养生的首要就是重视道德修养,是“养生之根养生之根”。孔子提出孔子提出“德润身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大

15、德必得其寿”,“仁仁者寿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等观点。(一)调养心神(一)调养心神3.3.性格乐观开朗性格乐观开朗 性格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人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上。性格开朗是胸怀宽广、气量豁达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性格虽然与人的基因和遗传因素直接相关,但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是可以改变的。人们都有一个使自己的性格适应于自然、社会和自身健康的改造任务。(一)调养心神(一)调养心神4、保持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平衡 当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竞争。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心理健康。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16、,保证健康的体魄,就必须培养在竞争中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二)调摄情志(二)调摄情志 通过主动的控制和调节情志,避免产生反常或不良情绪,达到调摄情志已养生的目的。(二)调摄情志(二)调摄情志节制法节制法所调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吕氏春秋说:“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重视精神修养,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感情才能维护心理的协调平衡。(二)调摄情志(二)调摄情志疏泄法疏泄法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会,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称之为疏泄法。(二)调摄情志(二)调摄情志转移法转移法转移法又可称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或转移到另外事物上去。(二)调摄情志(二)调摄情志转移法方法(二)调摄情志(二)调摄情志情志制约法 情志制约法情志制约法方法方法(1)喜伤心,恐胜喜)喜伤心,恐胜喜 清代清代冷庐医话冷庐医话中,说到一江南书生在京考中状因中,说到一江南书生在京考中状因过于高兴而发狂,大笑不止。过于高兴而发狂,大笑不止。儒林外史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