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河东段整治疏浚工程疏浚施工方案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81162473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河东段整治疏浚工程疏浚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x河东段整治疏浚工程疏浚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x河东段整治疏浚工程疏浚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x河东段整治疏浚工程疏浚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x河东段整治疏浚工程疏浚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河东段整治疏浚工程疏浚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河东段整治疏浚工程疏浚施工方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东段(X段)整治工程疏浚施工方案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 编制日期:2016.07.27目 录第1章工程概况3第2章项目组织及管理机构5第3章主要施工船机7第4章施工测量8第5章施工顺序与工艺流程11第6章质量管理保障措施26第7章安全管理保证措施27一、工程概况(1)工程范围、位置内X河东段(X段)整治工程河道清淤工程,起点位于(逸仙桥)X 区X河与中山东路交汇处,终点位于下首闸,工程长度1991.4米;工程 主要内容为:河床淤泥疏浚,疏浚淤泥27198. 84岸坡清理除杂;工程采 用环保绞吸式挖泥船水下清淤,淤泥脱水后干化,并运输至甲方人指定地 点。为了尽快启动x河段清淤工作,

2、扬州市和江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决 定对具有条件的X河段夫子庙附近部区域清淤,清淤量约2. 7万方。(2)自然条件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的特点。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进入梅雨季节,降雨明显增多,大、暴雨频繁出现。梅雨过后进入盛夏,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 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适宜植物生长的无霜期约225天。洪涝、干 旱、暴雨、连阴雨、台风、高温、强对流天气(雷暴、隗线,冰雹等)、 寒潮、低温、霜冻、大风、雾等灾害时有发生。(3)合同工程

3、量(暂定)表1-1底泥疏浚及脱水固结工程主要工程量表序号工程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湖底清淤及运输75m32.71982淤泥固化万n?2.7198最终工程量以实际竣工结算工程量计。(4)计划工期本次清淤工程计划2016年8刀1日开工(具体开工日期以监理审批的开工令为准),2016年10月30日完成,共3个月。1. 施工实现目标(1)质量目标严格按设计要求、国家或行业的现行规范、标准要求施工,施工全过 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完整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全过程处于 受控状态,竣工工程质量合格率100%,杜绝重大质量事故。力争达到市级 以上优质工程的评选要求。(2)工期目标按照合同所要求的工期时间,结

4、合所配备的施工设备,根据现场实际 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表,确保本工程3个刀完工(详见附表1:施 工进度计划表)O(3)安全目标建立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体系与保障措施,杜绝人身伤亡事故、重大 机械事故、火灾、爆炸事故,避免一般轻伤事故和机械事故,力争达到“施 工安全零事故”。(4)文明施工目标施工场地规划整洁,设备摆放整齐有序,场内道路畅通,临吋设施布 置合理,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产生的废浆等,施工现场达到武汉市水 务局有关文明施工规定的要求。实现标准化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 工,争创“市级文明工地”。二、项目组织及管理机构2.1分 项 目 组 织 机 构2.2分项目人员分工在本项目任

5、职的主要人员一览表拟任职务姓名主要职责工地人员1、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分项工程底质量、安全、工期、效益等目 标的实施。2、项目总工负责分项工程质量目标的实施,指导、监督施工人 员处理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审核实施性的分项 工程施工方案,领导技术档案的整理,原始资料的 积累。3、安全总监负责本分项目的安全生产,组织安全交底检查监督,纠正进场人员的违章指挥及操作,确保安全生产,并完成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交办的工作4、项目副经理分项工程进度、现场分管领导。5、质检负责人跟踪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督实施“三检制度” 进行质量评定,并在技术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收 集、整理、归档好各类施工资料6、测量负责人负

6、责本项目的坐标、高程测量、复核、放样定位, 完成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交办的工作并做好所有 测量的内业资料。7、现场施工员负责现场指导班组施工,组织分项技术交底,组 织隐蔽验收及做好施工记录资料,并完成项目经理 及技术负责人交办的工作。三、主要施工船机绞吸式挖泥船1艘,2016年8刀12日进场;水上交通配备12匹机动交通船1艘,供人员上下、检查、接驳之用。四、施工测量4.1、控制测量4.1.1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1)坐标系统2)高程系统:4.1.2A此次工程开工前,经实地踏勘、校核(详见控制点校核报告),确认 以下控制点标石稳定完好,标识清楚,选作为此次工程的控制依据。可用控制点坐标表序号点名XY

7、高程1234564.1.2B收集到测区内足够的平面控制点,开工前对整个测区布设了首级控制 网控制点校核。此次控制点校核测量是采用中海达GPS, GPS标称精度为 土 10mm+lppm,点位精度均优于土20mm,满足了控制测量精度要求。控制测量所用仪器在使用期间均在强检和自检证书有效期内。4.1.3. 水深测量(单波速)水深测量仪器采用的是hd370冋声测深仪。此仪器的测深精度为 lcm+0.1%*D (D为水深),满足规范要求。该仪器有标准RS-232接口与计 算机联机,在中海达水道测量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全自动化水深数据采集。 为保证该仪器的精准度和稳定性,在测量前进行了测深仪稳定性试验,具

8、 体做法是在换能器下方5米处固定实验板,开机采集测量数据,时间8小 时,大于最长实际测量时间。测试结果表明测深仪性能稳定,满足测量精 度要求。外业测量平面定位设备本次测量采用rtk-GPS定位方法实施测量定位, 定位设备使用中海达f61接收机,其标称定位精度W2cm。在中海达水深 测量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定位数据采集。对于1: 2000测图而言,其图上 最大i吴差为3mm,小于规范规定的图上5mm,达到了水深测量定位精度 需要。测线布设的方向设定为垂直于水流方向线,根据测图比例,1: 2000测 图测线间距设为20m。定位间距8mo垂直于主测线布设有检测线,其长度 不小于主测线总长度的5%。测深

9、线间距为图上2cm,定位间距不大于图上 3cm o为保证水深测量精度,有大风、大浪等特殊气象严禁测量,确保了水 深测量的准确性。每次水深测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水深数据改正:1)外业测量前后均用试验板对测深仪测深误差进行了校核。2)采用无验潮测深法。3)每次外业测量前后观察记录换能器吃水数据。水深测量数据采用的是中海达软件进行处理。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打假, 输入原始水深,然后加入潮位改正数、测深仪仪器改正数和吃水改正数, 依据成图比例尺,按规范要求的水深点间距进行排序,形成dat文件, 调入AutoCAD,再在AutoCAD软件中绘制岸线、管线、灯标等地物符号。通过以上水深测量过程控制,工程

10、的各项测量数据精度达到了规范标 准,满足了甲方对测量的质量要求。水深测量所用仪器在使用期间均在强检和自检证书有效期内。4.1.4、施工测量本次施工测量为保证测量精度和工作的效率采用了精度较高的中海达 RTK GPS进行施工定位。中海达RTK-GPS使用前在控制点上已进行稳定 性比对,采集定位数据3600个点,历吋1个小时,经统计计算内符合为0.003、 外符合为0.02,精度达到标称精度,满足工程需要和规范要求。RTKGPS 每次使用前、后均在控制点或临时控制点上作过比对,填写了 RTK-DGPS 定位比对表。采用RTK将设计图纸给出的施工区域坐标点测设至施工区域,并进行 施工区域放线,检测放

11、样点和施工控制点一般每月校核一次。定位放线后 测量数据及测量成果图均及时呈报了监理、业主,监理与第三方复测合格 后才进行的施工。施工测量所用中海达GPSRTK仪器在使用期间均在强检和自检证书有 效期内。4.1.5. 成图编绘木次水深测量图纸分幅采用自由分幅法。测量区的测图比例为1: 2000, 由2张组成;图纸整饰符合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的要求。4. 1.6测量小组人员及测量仪器组长:高亚普(施工测量总负责人)组员:武鹏飞、石耀波、谢超五、施工顺序与工艺流程测量仪器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测量用途1水准仪DSZ21标高控制2Rtk-gpsF-612测量定位3测深仪Hd

12、-3701水深测量4钢尺5m/50m10/2尺寸量测注:所有测量仪器使用前必须校验,合格后方可使5.1为保证项目工期要求,总体施工按分区、分块、分工序交叉同步作业,前一个工序为满足后一个施工工序的需要,保证各工序连续性施工, 减少邻近工序之间的间隔时间,加快设备周转周期,加快项冃的施工进度。本清淤工程包括:河底淤泥疏浚一一淤泥脱水固化一一泥饼转运三个施工步骤。本项目清淤工程施工工艺流程为:使用环保清淤船分区抽取湖塘底部淤泥投入1艘清淤船,通过架设在湖泊水面的排泥浮管将泥浆(含固量1525%)送至陆上调节泥池内,调节泥池泥浆经搅拌均匀后用泥浆泵通过管道送入筛选设备筛滤出5mm以上杂质,经过去除杂

13、质垃圾后的极细淤泥 在进入沉渣池,通过设置在管道上的泵输入固化剂搅拌平台,再通过管道 送入均化池内进行搅拌使泥浆与I古I化剂充分拌匀,再用泵输送至板框式脱 水设备进行压滤固化最终形成泥饼成品,外运泥饼到指定区域堆埋处理, 同时絮凝后的清水通过沉淀池经监测合格后经沟渠和管道排放入湖中。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如下:注:工艺流程图5. 2输泥管线布设(1) 布设原则 尽量缩短排泥管线长度,减少沿程阻力;排泥管线宜平顺,避免出现大于60度的拐弯角,以减小输送局部阻力; 管线尽可能不爬坡、少爬坡,特别是陡坡; 管线布置便于排泥管线的维护; 合理安排施工区域,避免漏采现象;(2) 排泥管线的布设根据岸边调节泥池

14、位置,综合考虑船舶、管线设备和湖面位置等情况 进行管线的布置。在实际施工中,合理调整清淤船的清淤区域,减少输泥 管线的移设。本工程所有管线均采用厚壁式,内径为435mm的橡胶管,单节长度 612m。 浮管架设水上浮管采用1+1模式连接,中间用橡胶软管连接。浮管在现场陆地 连接,分段下水至施工区域,由交通船最后进行总体连接。水上管线每200m布置一口锚固定,使得管线布置整体顺畅;浮管抛锚 完成后,浮管两端分别与绞吸式挖泥船连接头及岸管连接头相连。管道转 弯处采用橡胶管作柔性连接,即用橡胶管使浮管和岸管作弧形连接。浮管 布置呈近似流线型弯曲,不可形成死弯。 岸管架设水面管线布设应顺直,流畅,岸管架设路线尽量平直。管线架设好后, 挖泥船进行吹水试验,同时检查管线漏水情况,安全正常后方可进行疏浚 施工。岸管做好埋设加固、回填压实,并设立警示标示。为保证泥浆沉淀效果及清除泥浆中粗杂物,在泥浆出水口安装一个单 面网铁箱(面向泥池侧采用钢丝网,其它部位用铁板焊接),将粗杂物进行过滤同时降低泥浆的出口流速和压力,加速泥浆在泥池内的沉淀。(3)排泥管线的管理及维护清淤船作业时,用交通船安排专人定时巡查输泥管线,若发现输泥管 破裂、接头松动、输泥管鼓胀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清淤船暂停作业,对管 道进行修复或更换。5.3分项施工要求根据施工工艺及项目开展实施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