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评课稿(3篇)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281156167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评课稿(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颐和园评课稿(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颐和园评课稿(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颐和园评课稿(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颐和园评课稿(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颐和园评课稿(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评课稿(3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颐和园评课稿(3篇) 各位老师: 大家好! 颐和园是李霞老师的一堂教学表示课。各环节布局安置合理,并运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观与神秘。 一、名声在外,令人迷醉 课一开头,李老师由第一单元学习的美观的风光导入,引导学生赏识作为世界遗产名录之一的颐和园美观与神秘,引起猛烈的阅读期望。更难得的是老师预计去过颐和园的学生不多,出示了几张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观图片。不过,这时要是能适时让学生描述一下眼中的颐和园的美的话,可能在下面的学习中与的情感共鸣会更深一些,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表达。 二、字词扎实,关注需求 四年级写字教学也是

2、不容忽略的,对有些轻易写错的字,教师实时举行了必要而多样化的指导,如“殿、栽、堤”的字形强调,“耸峙、神清气爽”的理解等。感觉李老师想学生所想,课教学显现扎实的一面。 三、顺学而导,关注景点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依次,用生动的语言、切实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观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爱好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扶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为此,李老师首先指导学生明确游览依次,然后关注“长廊”与“万寿山”,品评其中的美。“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为用好课文这一例子,学习抓住景物描绘的特点,李老师在教学不同景时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长廊”抓住“长”、“美”,更加

3、是聚焦于“每一间的横槛上没有哪两幅是一致。”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画多,请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其中一幅画。从而达成读、写、说、想的结合。“万寿山”学习重点在于体会“滑”字的妙处,引导学生字斟句酌。 只是在教学中读的时间还可以充分些,读的形式还可以多样些。更加是当学生读得不够入境时,老师不妨示范引读,由于老师上课的激情在课堂中起抉择作用与李老师共勉! 颐和园评课稿(篇2) 本周五上午,凝听了周秋钰老师执教的颐和园一课。本堂课,周老师崇敬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扶助学生解决第一层面的“文章按什么依次写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在抓关键词理解的根基上,自读自悟,相互交流,来感受本文用美好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各处景点的

4、风景特殊,把赞美之情融入到字里行间的写法。 一、简易图,简约而不简朴 上课伊始,周老师别出心裁地活了颐和园的线路图,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去细读和理解文本。游览的依次是怎样的?快速欣赏课文,用“”划出写游览依次的句子,等下请同学边说我边画线路图。“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著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风景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走过十七孔桥就到了湖中心的小岛。”学生按照游览路线,与老师一同游览了颐和园的一草一木。在周老师的引导下,课文中静态的

5、文字,早已化作学生头脑中情景交融、赏心悦目的画面。叶圣陶曾说“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遵循的写作思路,去重新体验了一下的原始创造过程即本文中游览颐和园的依次。 二、沉入词语,彰显其生命力 词语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细读文本,就要带来学生沉入词语,通过和学生一道品评词语运用的精妙,感悟文本的核心内容。例如,对“横槛”一词的理解,周老师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举行教学,先请学生读课文中带与横槛有关的句子,再引导“你能根据课文的提示,用手指出哪是横槛?请一个同学上来到老师的课本上来指。”在学生读词语的过程中,周老师也适时加以指导。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读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

6、心的状态,一些学生读词时总是一个语气语调,读完老师要求的全体的词语,呆板单调地读词,已成为学生读词的通病。而周老师在学生读词时,是这样加以引导的:“每个词都是有生命力的,只要你精心地读,就能彰显词语的魅力。”“耸峙是什么意思?该怎么读这个词,才能释放它的生命力?”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去读这个词,想必才能读出词语的意味。 三、触摸文字,感受不同的美 触摸语言文字,周老师与学生一起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熏陶,会意本文中颐和园的意境。周老师引领学生重点品读了长廊这一景点的介绍。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坚持语文的课程本位,把学习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作为首要的教学内容。没有举行空洞的内容说教,而是扶助学生

7、学会抓获关键词语,深入品评感悟。抓住“一眼望不到边”“3700多米长”“几千幅画”等词语,感受长廊的长和美。对“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一致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这两个句子,学生举行了研读,假设能让学生想象这几千幅画上的内容、画面,想必会带给学生更大的视觉冲击。对花木这一句,周老师请学生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这幅景象,可见老师对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视。假设能让学生感受到长廊两旁的花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也好多,可能更能让学生置身这花海之中,感受长廊的美。 四、当导游,体验学文的喜悦 学生借助文本,走进了颐和园美的画面和

8、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结果的环节,周老师请学生当导游,介绍长廊。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来复述所学的内容,积累词语。有了前面一个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学以致用,从语言中读出文本的内涵,因此在当导游的环节,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这节课,周老师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读在其中,体验在其中,对课文的感悟由浅入深,使学生获得了学文的喜悦。 颐和园评课稿(篇3) 颐和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按照游览的依次,用生动的语言、切实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爱好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扶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

9、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巩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的好教材。本课重点教学的段落是第一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对比分散。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黄老师留神从以下方面举行教学。 一、 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美。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学生预习后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根基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美好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观。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根基。 二、 创设情境,通过网络欣赏查阅,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节课中黄老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10、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学识的运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探寻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课件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供给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学识面。学生通过在颐和园查阅相关资料,在教学生字的环节及学习文章段落的环节,都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 加强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才能。 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是重点。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方法分组举行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学生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查看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诚恳的感性熟悉,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才能也得到了培养。 通本节课中,学生在老师高效、实用的教学空气中,议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表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