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汇报(孟惠玲)ppt-

上传人:x****x 文档编号:280911461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汇报(孟惠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汇报(孟惠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汇报(孟惠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汇报(孟惠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汇报(孟惠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汇报(孟惠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汇报(孟惠玲)ppt-(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mpanyLOGO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汇报务工作汇报务工作汇报务工作汇报(服务工作组)(服务工作组) . . . 三、文献传递服务简介二、服务工作组的成立情况四、文献传递服务效果五、今后的工作目目录录12345一、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基本情况 . . . 一、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基本情况 . . . v2006年在湖北省政府、湖北省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于正式启动。 . . . 全省各高校图书馆的文献合理布局分工协调纸本馆藏文献和网上电子文献相结合的文献资源体系

2、提供服务全省所有高校的师生现代网络条件和技术建设目标: . . . 文献中心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 . . . 6组织机构321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导小组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管理中心专家咨询组织 . . . 专项工作组系统工作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组服务工作组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管理中心 . . . 二、服务工作组的成立情况2007年5月成立 . . . 成员列表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孟惠玲副组长华中师范大学吴建华武汉科技大学金晓祥中南民族大学陈朋成员湖北大学张慧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汉桥武汉

3、理工大学郭玉强华中农业大学李翠中国地质大学叶玫华中科技大学陈茹 . . . 2007年5月第一次会议。v开始计划实施起草如下文献:v 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手册;v 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规范;v 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组工作总实施方案;v 讨论实现全省文献传递服务的网络、硬件、软件条件;v 全省高校文献传递分配额度以及实施办法。 . . . 第一次会议最能见效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数据库培训与讲座要做的事情AB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D数据库使用服务效果评估工作C . . . v2007年6月14日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研讨会召开v在学科中心馆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共完

4、成了三个文献:v 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手册(讨论稿)v 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规范(讨论稿)v 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协议(讨论稿) . . . 下一步工作重点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全省加大对文献传递服务的宣传加强学科中心馆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科中心馆与全省各馆之间的联系争取让更多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知道有这项服务 . . . 服务工作组的主要职责v1。负责制定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各类服务系统的建设计划;v2。协调数字图书馆各学科文献中心文献服务方面的工作;v3。开展与本项目相关的各种电子资源和应用系统使用的培训与咨询;v4。建立全省高校图书馆网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系统

5、;v5。建立全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工作网;v6。评估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效果等。 . . . 三、文献传递服务简介 . . . 概念v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都是图书馆为了满足用户对本馆未收藏文献的需求而开展的服务,都是资源共享地的手段之一,在利用外部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方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v文献传递不同于馆际互借。 . . . 概念v馆际互借是同系统或者不同系统的图书馆之间根据已有的协议,相互出借馆藏文献,是一种返还式的文献提供服务。v而文献传递则是更广泛意义的文献提供服务,它突破传统馆际互借服务的范围,多种方式地利用各种类型和来源的外部文献资源,在适当的时间将用户所需文献的替代

6、品以快速方式与合理价格,直接或者间接传递给用户的一种非返还式文献提供服务。 . . . 合理配置资源v文献传递服务的开展能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图书馆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对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使其各类信息资源和各项服务功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同时,也使用户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华中科技大学外文期刊利用种数表统计年份藏刊年份新增刊种数藏刊种数利用种数利用率%2001(4-12月)1999-2001128164185552.1020022000-20021231710103560.5320032001-200327148168246.0520042002-2004161

7、03264062.02 . . . 期刊裁减v在期刊裁减方面保持的原则是:期刊利用率低的就裁减,有些刊利用频率不高,却是重点学科或特色研究必须的,就利用文献传递来保障读者对删减期刊文献的需求,可将裁减期刊所节省的经费用于购买众多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学校名称20002005年裁减期刊裁减期刊费用文献传递补贴费用清华大学570种279万元20万 / 年复旦大学336种43万元10万 / 年武汉大学797种468万元10万 / 年 . . . 服务情况概况v目前,CALIS服务馆46个,成员馆若干个,传递量20042006年5月15日为止49万笔。v湖北省的情况:约有20多个学校开展了文献传递:(武汉

8、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学院、湖北师范学院、三峡大学、长江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湖北大学、中南政法大学、武汉科技大学) . . . 湖北省高校状况资源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因此,通过文献传递服务,使各个学校的师生都能充分享受其它学校的资源。普通高校总数在校生总人数在校研究生总人数高校总藏书数在校生人均图书数199855210119157113017多万册143.6册2005118(含33所独立院校)1012665713036833万67.5册 . . . 四、文献传递服

9、务效果 . . . 校内服务v例一,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华中科技大学是涵盖理、工、医、文、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文献收藏丰富,读者文献的需求量大,图书馆经费投入很大,但随着学科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资源不足的情况。例如公司的技术报告,技术设计手册,多语种的会议录,文科资源底子薄,文献资料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文献传递。从2003年到现在我们共传回文献 3000多篇,解决了教学科研的困难。 . . . v2003年我们为学校引力中心提供文献142篇,其中60年代前的文献达到60篇,17世纪的文章10篇。v我们传回的文献特色是:类型多(会议录、技术报告等),文种多(英、日、德等)

10、,载体不同(电子、纸本、光盘等)。v请求的对象广泛:以国内高校图书馆为主,同时向科学院、研究所、大企业拓展,以国内为主,向国外图书馆拓展。如,有一篇瑞士DRSCNAT大学的博士论文,我们向国外请求了8次,才成功索取到。 . . . 校外服务v例二,认真、耐心的做好每件外来文献传递服务工作v某研究所研究大电网技术,需要大量的日文会议论文文献,但是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没有收藏,工作人员马上向外请求,附近的几个科学院所都没有收藏,检索日文资料难度很大,因为文献数据库少,无法检索,最后通过国家图书馆与日本国立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半年后才传回文献,研究所的技术员非常感谢。 . . . 大力宣传“文献传递”服

11、务工作 不仅让馆员知不仅让馆员知道什么是文献道什么是文献传递工作传递工作加大宣传加大宣传让更多的师生让更多的师生知知道什么是文献传递道什么是文献传递服务服务-每个图书馆把它作为每个图书馆把它作为一种开创性的服务工作一种开创性的服务工作 . . . v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始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工作,起步时,给了一个岗位,并配备工作额度,当时文献传递协作单位少(我们还没有与一家单位签协议),服务手段落后,仅用一台微机通过Email进行传递信息,工作人员压力很大。华中科技大学的文献传递服务工作 . . . v2002年图书馆在这项工作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v 增加人员v 提高传递工作量v 配备

12、一台服务器v 引进清华大学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系统v 拿出10万/年经费用于文献传递补贴。2002年 . . . 2002年v工作人员为了做好工作,也花了很大精力去探讨工作方法:v 加大宣传力度,找需求,在学校举办多次讲座,让更多的师生、学生知道,扩大文献的需求量v 走出校门,找更多的信息源,通过努力,已与300个单位建立了文献传递关系v 再走出校门到高校、企业、科研单位宣传,培训,寻找更多的文献需求者v 自建网页,利用网页开展宣传,利用电话、Email开展服务v 制定更多的服务方式来满足读者需求:节假日、寒暑假,读者有求必应,得到了许多用户的好评。 . . . 五、今后的工作 . . . v通过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知道文献传递服务;v加强全省高校图书馆的联系,提高全省文献保障率;v把文献传递服务落实到实处,让更多学校的读者受益;v逐步完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软件建设。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