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280911366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的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的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实用的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语文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短文三篇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三篇短文,富含哲理,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有思想冲击的力量。它们告诉学生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要学会思想,学会平等、合作和承担责任,它有助于学生提高生命质量。同时,三篇短文质朴而富含哲理的语言和以小见大、比喻、对比等技巧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论,为了维系良好的教育生态,全面提高学生

2、素养,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我采用“三段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构建“高效课堂”。“三段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前自学、课中展示、课后反思三段。这种学习模式最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三、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预设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定教”。学生自学后,根据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我们共同讨论,师生一起预设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概括三篇短文的主旨,能说出关键句的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摘抄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品味文章朴实富含哲理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

3、命观,提高个人素养。学生跟老师一起预设学习目标,将以往的“要我学什么”变成现在的“我要学什么”。我们还确定学习重点:能概括三篇短文的主旨。学习难点:能说出文章关键句的内涵。预设用1课时完成学习目标。四、说学习过程为完成学习目标,我引导如下:第一段:课前自学。学生利用课前30分钟左右时间自学,自学内容是教师编制发放的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学生自学基本上能弄懂导学案中50%的问题;余下的对学,即“找学习对子”或小组成员,对余下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弄懂近70%,初步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余下的30%属疑难问题,留待课上展示时师生共同解决。魏书生说:“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

4、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其实课前自学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地预习,能激活学生的合作、探究欲望,为课堂展示做好准备。第二段:高效课堂课中展示。(这是我们课改后的教室学生分组对坐,各组都有自己的学习领地,小黑板环绕在教室四周,以便各小组进行课中展示。高效课堂学习小组评价表,方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及时评价。现在教室的任何地方都能成为课中展示的焦点。)课前8分钟,我让课代表分配好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各小组长抽签明确要展示的内容,组员则抓紧时间板书。上课铃响后,老师带领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后,紧接着用5分钟站立交流。站立交流一是让展示的同学打好腹稿准备发言,二是让其他同学讨论

5、本组答案,并看其他小组的板书,看有没有需要补充、质疑、对抗的内容。这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心环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集中体现。交流结束后,学生开始分组展示,进行学习。本课的具体学习过程如下:第一环节,我设置为整体把握。主要是看看学生预习得怎么样。我设计问题如下:想想编者为什么以这样的顺序编排三篇短文,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抽到签的小组展示的答案是:“这三篇短文是递进关系,热爱生命提出问题,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和信条则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请问大家有什么疑问吗?”这时有其他的小组提出观点:“我们认为是总分关系。第一篇总写,后两篇分写。”看到两个小组都没抓住要点,我就提醒:“我设置这道题,是想让你们

6、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不行。它明问三篇短文的内在联系,暗问文章的主旨。能不能围绕主旨来回答这道题呢?”有学生回答:热爱生命提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命题,要我们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对于死亡也不会觉得烦恼。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和信条则阐述了具体做法,告诉我们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人们在生活中,要遵守那些在幼儿园里就学过的最基本的规则,如讲究卫生、注意营养、要观察生活、要与人和谐相处等等。接下来,我用课件显示三篇短文的联系和主旨,让学生能整体把握文本。这是本课的重点。第二环节,我设置为局部探究。三篇短文意味隽永

7、,常读常新,我把她们奉为我精神世界的一弘清泉,正因如此,我希望学生能和我产生共鸣。这一环节我请同学们深入文本,找出自己深刻领悟了的句子,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展示组的同学站在该组黑板前,“下面由我为大家展示,我们组选择的句子是热爱生命里的生之本质在于死,我们认为人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一生是极短暂、极有限的,死亡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终极归宿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该学生谈句子内涵没能紧扣文本,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学生可以用热爱生命的最后几句话“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

8、丰盈饱满”来阐释怎样珍惜生命。同时,我引用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这一段,引导学生弄懂这个句子的意思,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好好地幸福生活。其他组的同学也踊跃选择句子谈体会,为本组加分。有同学选择了热爱生命中“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这句话,他说,当他看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看到操场上清澈的露珠和草丛中有“二虫斗”时,他都会觉得生活无限美好。这时我点拨一句,“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周遭事物,就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精彩,生活的美好。”语文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本课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四单元是中国古代戏曲单元,是对第三单元现当代戏剧的拓展和延伸。

9、通过第三单元对现当代戏剧的学习和鉴赏,学生对戏曲或戏剧的特点有了一点了解,再结合这两个单元的两篇鉴赏文,应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体会其中的抒情性特点和曲辞的音韵美,以及运用浪漫主义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本文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本文的学习力求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用法上的一些异同。(3)理清窦娥冤的

10、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2、能力目标:(1)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2)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德育目标: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以及人们的反抗精。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鉴赏窦娥的三桩誓愿。2、难点:理解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这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性。四、教学内容及步骤主要分两大块:一、整体感知。二、细节探究。三、引向深入主要根据思维由易及难,由感性向理性的发展走向而定。(一)整体感知 设计两个问题,设题意图:把握情节基本构成,

11、了解窦娥基本性格特点。善良与冤有什么关系?是否节外生枝?像第二题,是过渡性问题,衔接整体感知与细节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促进全方位思考,我故意卖了个关子,也是故意质疑法,不但使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性,也能完成思维由浅入深的一个过渡。看似绕圈子,实则“诱敌深入”。(二)细节探究 :主要突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我们知道读剧本最关键是要培养现场感。因此在品位语言一环,我首先用创设情境法,学生朗读滚绣球,放映越剧片断。制造现场感,给同学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主要运用比较阅读法。体会语言特色。 好的比较最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 所以选用越剧斩娥片断,是我精心设计的,二者以同样的故事同样的

12、感情,用不同的语文字内容来表达。关键是“同中求异” 体会本文语言的通俗易懂,本色质朴,抒情性强,富于音韵美。比较阅读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方法,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科学严谨,又交给同学品味语言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基本完成教学目标1。鉴赏语言附加题(学生理解好,课堂节奏快情况下)以“只落得两泪涟涟”为例。通过不同风格的改写,本色派语文采派区别,这中间还穿插对比朗读。更好体会怨言,集人物情感。接下来突破中带难点。理解三桩誓愿,把握该剧的艺术性及思想价值。第一步: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创设情景,把同学待到强烈的悲剧氛围中。利于深入思考探究。对突破重难点,我设置5个层进式的问题,

13、应该说有梯度有深度。符合思维以及认知规律。 其中三个问题,是解决重难点关键。做重点说明。(1)本色语言不用典故可以吗?理解三个典故,是理解浪漫主义手法、解决教学重点的一把钥匙。主要运用启发加比较法,着重培养同学的求异思维,以往谈到三个典故都是说它表明冤情之大,使誓愿合理,但我要引导同学通过三个典故之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看到冤情古已有之,部分时代,地位,性别,同样蒙冤,理解深层社会内涵;典故中的人物都没有积极的反抗,也是对窦娥抗争精神的衬托,对作品主题的深化。增强学生自主发现、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下面理解浪漫主义手法奠基。(2)、现实中,这三桩誓愿可能实现吗?如何评价这种写法?理解浪漫主义

14、手法,不但是领会作品艺术性的关键,又是把握全文思想价值的钥匙,研究中,还可以引进孔雀东南飞聊斋等作品,举例对比,分析探讨,老师适当点拨引导 。 让同学看到运用浪漫主义笔法,除了加强艺术感染力外,越超越现实,越表明现实的黑暗不公,越为“冤”张本。也越让人们看到窦娥的刚烈反抗性。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管中窥豹,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激发对古典文学的探究热情。完成教学目标2,突破难点。(3)、窦娥前面指斥天地鬼神,最后又要依赖天地昭雪冤情,样前后矛盾吗?这个问题旨在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更理性的境界,从而充分领会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主要运用教师点拨,

15、学生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的教学手法,另外,作品的思想性有着开放性和模糊性,所以,在探究中,提倡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又增强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感悟,确立自己的审美取向。 需要强调的是:在理解作品思想性时,在设计上我力求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结合字词句章,从人物的语言、关键语句入手,(管理美无心蒸发,使百姓有口难言;轮到你山阳县,为我),得出结论,而不是空泛的品评议论,因为我们再上的是语文课,而不是思想政治课。总之,这5个问题循序渐进, 符合认知规律 。 使学生对艺术性、思想性的领悟没有生涩感,拔高感,而是步步蓄势、水到渠成。 既学到知识,又得到探究问题的方法。增强了鉴赏能力,提升语文了素养。 到此我们教学重点难点也一一被攻破了。(三)引向深入包括结束语合作业两部分:意在把本课的思想性引向更深处,在审美情趣及价值上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社会人生更深的思考,达到言有余而意无穷的效果。语文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15课短文两篇的第一篇谈读书。谈读书一文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文章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是谈读书的益处;其次谈读书的方法;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