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教育学期末离线作业考核答案知识

上传人:小了****8 文档编号:280905055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教育学期末离线作业考核答案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秋季教育学期末离线作业考核答案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秋季教育学期末离线作业考核答案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秋季教育学期末离线作业考核答案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秋季教育学期末离线作业考核答案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季教育学期末离线作业考核答案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教育学期末离线作业考核答案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期末离线作业考核答案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 分,共 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答: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基本走向: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五、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六、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七、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

2、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二、辨析题(每题10 分,共 20 分。 )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正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 但在今天的时代里, 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 教育还必须主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是不正确的。)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正

3、确。人类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 人类继承和掌握科学的最基本方式是教育。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是生产力水平、是科学。如果人类放弃教育,将一步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本质角度讲,就是想低级动物的倒退。所以,从人的本质角度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三、论述下列问题(每题15 分,共 30 分。 )1、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现条件。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4、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它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 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第二,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 它保证了教育、 教学的良好的秩序, 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地投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使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同时,学校教育又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 这些内容既考虑了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了知识的逻

5、辑顺序、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这样就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第三。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的。 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它是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 又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因而,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 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第四,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 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教师通过有意识地鼓励神经类型弱、 反应迟缓、胆怯、积极主动性差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回答提问,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变得活泼、主动。第五,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

6、定的控制和利用。 它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因素。学校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 以使他们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可见,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正因如此,有人提出了 教育万能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 17 世纪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18 世纪德国的思想家康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 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条件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

7、活动的结果。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 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能的。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答:答: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 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 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

8、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身体素质教育, 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心理素质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

9、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 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 分,共 30 分。 )1、13 岁少年奇奇(化名)由于在校打架等问题受到老师的处理。老师的做法是,

10、让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就“要不要奇奇继续留校读书”的问题进行表决。由于没能够通过表决,奇奇的父亲只好给孩子另外找了一所学校去上学。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答: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打架这样的事情经常见,不知道奇奇打架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如果不严重, 老师这样做的确有些不妥, 这样可能会严重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奇奇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老师私下找奇奇沟通谈心也许效果会好些。如果问题很严重 假设:老师为什么让全班投票,也许奇奇经常欺负班里的同学,经过很多次教育也没有改观。 给班里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因素。这样我认为老师应该把问题反映到学校主管部门, 学校出面解决这

11、个问题。 是让学生留还是走应该由学校决定,让班里的学生投票这样, 奇奇心理会认为自己已经成为班里的公敌,心里也许会有更大的扭曲。总之,班里公开选举三好学生, 班干部等等好的方面的事情应该大力提倡,对于批评教育这种事情,毕竟针对还是一个孩子,没必要去让他承受这么大的挫折,和心理打击。2、某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说“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 提高了自己的资本, 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 ”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

12、法。答:读书乃上为国家,下为自己。该教师观点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将“私”与“公”对立了起来,没有让自我从我个人扩展到更宽泛的大我,在“学生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与“为了社会主义建设” 、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之间没有贯通的可能。如果第一个命题不能在第三个命题中得到超越,没有在第三个命题中重新理解,如果不把自我看作动态超越的概念, 那么, “自己”与“别人”就无法沟通, “我”就不能扩展为 “我们” ,第一个命题便只能停留在培养“单子式”主体人格上,最终难免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不过,我们应该辩证的看问题。“读书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充实、美好。”这是完全正确的,这话是带有一定的“功

13、利”- 为了增强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从而有一个美好的个人生活, 读书就是为了使我们的谋生能力更强,使我们短暂的人生更加完美、充实。这是合情合理的,完全是利党、利国、利民的事情,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针对性、 实效性差的原因就在这里 - 我们的教育总是习惯从成人的自我感觉出发,脱离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成长的实际,甚至脱离现实生活实际,脱离常人的思维方式,从而违背教育规律,导致教育的低效和无效。主要表现为: 1. 脱离中小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的盲目攀高。我们过去的道德教育, 总是一味地拔高, 对公民的道德要求超出了一般人在生活中可以达到的高度,

14、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也是超出了儿童少年可以接受和达到的程度。我们以为把口号喊得越高、越响,就越能鼓舞人、打动人;无论什么事情, 越不考虑自己就越是显得高尚。同时还以为将一些选定好的高、大、全“标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不加分析地、不看具体情况地、盲目地让学生学习、模仿,以为对学生要求越高,就越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其实这种大人们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并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我们知道, 一个人对做某件事情的动力, 首先来自于个人的真实体验和需求,而不是抽象的、冠冕堂皇的、没有具体意义的空目标。儿童认识事物,是从他熟悉的生活经验、他能理解的浅显小道理开始的,是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到远

15、、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而不是相反。而在这件事上,强行让一个儿童去理解和接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意义,就犯了由深到浅、由远到近,由抽象到形象的错误,这种教育方法,孩子们除了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说(背)出这句话以外,是不会有实质性理解的,因此也谈不上形成真正的、持续的学习动力,也就不会如你想像的那样,“人人只要有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就会发愤学习”。 再说,人是应该有崇高的理想,但理想的起点应该是普通和平凡,没有普通和平凡, “崇高”就成了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我们教育孩子应该首先是做一个普通人,要从普通和平凡做起, 培养基本的文明习惯和社会公德, 要让他在成长、 体验及对老师启迪的思考中

16、逐步确立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由成人去代替孩子,或去强迫孩子树立崇高理想。对孩子要求的盲目攀高及强制,不但没能让孩子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反而使孩子在学会说大话、假话、空话、套话的同时,形成双重人格,以及在成长中面对许许多多具体的人生选择时迷失方向,这是十分有害的。一味地向高要求,是犯了急性病,也严重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因为,把要求大人做到的事情强行要求儿童少年去做到;把大人中多数人都还做不到的事情,也强行要求儿童、少年现在就要做到,这是剥夺了儿童的成长权利,剥夺了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由不成熟到成熟过程的权利,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也是违反教育科学的。 2. 缺乏科学方法的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当作知识技能来教学的教育。长期以来, 我们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思想情感的培养与知识教学混淆起来,把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当作了知识、技能来传授,我们以为,只要把大人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制订成概念、定理、标语口号、知识点,让学生尽快记、背、考下来,学生只要能按“标准答案”“回答正确”,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工作就算大功告成,这是把教育简单化,机械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