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与法基教案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80878380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与法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思修与法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思修与法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思修与法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思修与法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修与法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与法基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决崇高信念教学目的和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理想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根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想信念信仰的特征及关系在个体人生价值中的地位;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及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案例教学,教师局部讲授,重点指导学生实验性参与讨论并思考相关问题。 导入语:人为什么要有理想? 1引子: 一位大学生在校友录上的留言:“上课,枯燥,没劲;自习,无聊,没劲;睡觉,多了也累,没劲;打工,累死累活,让人剥削,没劲大学

2、让我好失望。为我哭泣吧,我的大学2问题:人生是否一定需要理想信念? 在早些时候的一个调查中,76%的人认为需要,24%的人认为“无所谓,“不需要。认为需要的人群中,相当一局部人认为人生需要一个理想但并不重要。 另一个长达20年的追踪调查: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们问:“你们有目标吗?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目标,4%的学生曾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了。20年之后,那4%把目标写下来的学生都在自己的行业中做出了巨大的奉献,而那些没有写下自己目标的人在为实现这4%的人的目标效劳。 因而: 人贵有自尊之心,自立之举,自强之志。 立志而圣那么圣,立志而贤那么贤。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夫之 理想信念是

3、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达。理想信念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决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特征与类型。 1、理想的含义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现状

4、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因此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现实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开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达。 2、理想的特征 第一、超越性。 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高于现实。理想是关于未来“应怎样的设想,而现实是现在实际“是怎样。事实与应当、“是怎样与“应怎样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理想是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东西。人不仅生活在现在,而且生活在对未来的追求之中;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蓝图不断地推动着现在的变化,改造着现实。理想以预见的方式反映未来,把握未来:“将来如何如何。因而,理想具有超前性

5、,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这正是人高于其它动物之处。马克思曾指出,蜘蛛织网与工人的纺织相似,而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甚至使建筑工程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更高明,因为建筑师在动手建造一个建筑物之前,已经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同时,与现实相比,理想是更为美好的。人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而与理想相比,现实那么显露出其缺陷。正因如此,理想对人们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吸引着人们通过自己的奋斗,不断地改造现实,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第二、可能性。 真正的理想,又需要具有实现即变成现实的可能性。理想是立足于现实根底之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这是理

6、想和空想、梦想的根本区别。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反映了人们所追求的一定目标。但它脱离实际,违背客观,因而是一种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主观臆想。梦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有些梦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有些那么是符合现实开展要求的想象,如科学梦想,只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的可能。所以,理想不是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的空想,也不是还没有足够条件和根据的梦想,而是立足于现实根底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理想又是以现实为根底的。贺麟先生说过,“离开现实而言理想,理想就会成为梦想和梦想,离开理想而言现实,现实就会成盲目的命运和冷酷无情的力量事实上

7、有许多人埋没在现实之中,为现实所束缚,作现实的奴隶,更有许多人,沉溺于梦想中,不认识现实,竭力逃避现实。因此,理想的形成,不仅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情感,而且需要人们理性地认识现实的客观条件及其开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现实的根底之上,使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三,差异性。 理想的差异性,或者说理想的多样性, 首先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开展而发生变化。比方,中国古代儒家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长惠幼顺、亲亲尊尊,依礼而行的差序社会。封建士大夫向往的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而劳动人民向往的是没有剥

8、削,没有压迫的生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小农生活理想。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理想,那么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 其次,一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的理想进行各种调整。一个人童年时期的个人理想也许是做一个歌唱家,到了青年时期其理想那么可能变成了做一个文学家,成年以后,其理想又可能会变成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想,这些都是正常的。 第四,实践性。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3、理想的类型 由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人

9、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对未来想象的多层次性,人们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理想又是多方面的、多类型的。 理想的类型: 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 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状况的向往追求。社会理想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它最敏锐地反映着社会开展的特性及其变化趋势。 二者的关系:社会

10、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表达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 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与道德理想。 政治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 纵观历史上的成功人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项羽在少年时代,有一次看到秦始皇南巡的壮观时,就对其叔父说:“你可取而代之!吓得其叔父忙掩其口,他却说:“大丈夫本当如此,才不负平生之志!所以,他成就了霸业。 生活理想:是一个人按照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情趣,对未来生活方式、生活结构、生活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生

11、活理想并不只是对生活条件的期盼,更重要的是人们期望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怎样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充实。生活理想很重要,它会直接影响着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败。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正是由于从生活上被腐败思想翻开了缺口,从而堕落的。 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对事业要到达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职业对个人的生存和开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职业是人的谋生手段;第二,职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 调查: 职业选择中的价值取向大学生职业道德理想的一次调查 追求自我实现符合个人兴趣和特长,能实现个人的抱负占被调查人数的41%; 追求生理需要收入高、劳动条件好,轻松自由,便于流动,离家近占35%; 追求

12、尊重需要晋升时机多,社会声望高,有职有权占10%; 追求平安需要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占8%; 追求社交需要人际关系融洽占6%。 对大学生而言,较早确实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有助于自己充实的度过大学四年。 案例:一个大学生写给开复老师的信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假设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李开复的回信: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

13、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根底知识、实践贯穿、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道德理想 道德理想是指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和做人的标准,也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含义 什么是信念呢?心理学家的解释极其简单,那就是:“坚决的信心。然而,心理学家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说明,信念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一种执

14、著,是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这种力量,看似微乎其微,但它确实左右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心理科学家断言:在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两种人,谁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他必定就是相信自己会失败;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事业充满信心的人,他必定也是一个相信自己是肩负特殊使命的人,在未来的岁月里,他必将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不取得自己梦想中的成功就决不会罢休! 信念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和经验根底上的对某种观念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理想与信念是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表达,信念是理想的根底和支撑。 2、信念的主要特征 稳定性。 人的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人的信念的形本钱身,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而是在人的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人生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而且,如前所述,一个人的信念不仅基于他长期的认识和经验因素,而且受制于其稳定的情感认同,并与他的生命意志和人格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一个人的信念形成以后,不会因为某个个别事件就发生改变。斯大林曾说过,手帕都不是轻易更换的,更何况人的信念呢!当然,信念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经过时间和现实变迁的考验,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