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280872378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IT 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软件编码与应用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软件开发平台,精通两门程序设计语言,了解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精通本专业操作技能,具有软件开发的功能模块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等综合素质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编码或开发、软件调试及技术服务与软件销售等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

2、门人才。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面向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研究并实践高职教育的理论,确立了以技术理论、技术实现、技术运用和技术应用为教育主线的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专业实验 / 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适合教改需求的专业教材建设,建立起具有职业氛围的教学环境与运作机制。一、课程团队建设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既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要求教师也应是集理论、技术和技能于一身,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 “双师素质 ”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

3、软件技术专业鼓励专业教师进行学历提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另外,从企业聘请一部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1 / 7根据国家高职院校建设相关政策、借鉴兄弟院校教师规模、适合我院实际需求情况,确定专任教师师生比在 1:16 左右,专任教师总量达到 10 人,扩大兼职教师队伍,本着能力够用就行,数量不受限制的原则进行发展。教师队伍素质目标:( 1)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教师应坚持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为人师表,教书育

4、人,团结协作,严谨治学;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2)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要求:教师应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专业实际技能,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教研、科研及开拓创新能力。双师素质教师比例90%以上。二、教学资源建设1.专业建设资源库包括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职业标准及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专业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等资源,该资源将软件开发新技术、新标准不断融入专业发展中,使软件技术专业充满活力和生命力。2.课程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课程作品方案、职业标准、理论教材、实验实训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习题库、

5、试题库等资源。以 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 Java程序设计、 Web 技术基础、 ASP.NET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课程为公共基础平台建设课程,建设规范课程,并共享数字化资源。2 / 73.教学资源库包括案例分析、实训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教学录像等资源,提供相应教学资源,满足教师和学生需求。4.实训基地资源库包括虚拟软件企业、虚拟场景以及虚拟实训项目、校内教学条件、基地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实施及管理制度等资源,引导本院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既能满足教学、学生技能培养需要,又能满足企业使用人才需求。5.社会服务资源库包括学生作品库

6、、专业实验室作品库、大赛作品库、师资培训项目、技能取证项目及题库、其他社会服务项目等资源,为本院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补充智力因素。同时社会服务项目资源还将考虑地区特点,多开发拓展模块,以便形成区域社会服务特色。6.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是教学资源库开发与使用的桥梁。借助本专业技术优势,依托专业自主创新实验室,通过对教学资源库系统的需求分析,结合企业、学生、教师等多方面需求,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设计与构建,为教学资源库使用、推广提供支撑。三、课程改革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主要包括核心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1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核心课程体系是单个专业课程之间

7、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结的有机整体,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素质形成规律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整个改革的重点,其思路就是将目前以学科为主的教育模式,改为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3 / 7 就业导向原则。专业课必须为学生进入未来职业世界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必须以就业导向为指导,学有所用; 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要贴近社会需求,这也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客观要求; 先进、灵活性原则。跟

8、踪最新技术,站在科技最前沿。课程内容要随计算机技术发展进行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及教材要及时更新。知识够用,又要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目标性原则。改革应始终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总线,课程体系中单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始终指向这个目标。因此,课程体系实质上是个目标体系的实现。应根据培养目标来决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具体包括: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指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根本性地位;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这是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必然要求;增设与岗位联系、与认证结合的专业模块;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和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机制,融入企业文化。2教学模式

9、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能力本位 ”不同于传统普通教育的 “学科本位”,“学科本位 ”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严谨性,而 “能力本位 ”则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4 / 7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推行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主要以知识的传授为特征,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

10、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具有高级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 “3教”(教师 教材 教室 )教学理念,推行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教学模式。典型的方式有:“启发式教学 ”、“开展课堂讨论 ”、“探究式学习 ”等等。我们主要采取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线来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溶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来拓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项目驱动、改造拓广、层层递进 ”教学模式和分项目调研、项目开发、项目验收三个阶段进行的“三段论 ”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企业

11、模式和文化。专业技术课大都是应用软件工具或开发平台进行软件开发,很容易习惯性地形成以操作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依葫芦画瓢之后仍然是对编程实质的困惑。我们的做法是:教师必须用自己走过的编程生洼作为蓝本,将企业模式和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打造学生的个性和技术人格,让学生有一种建立在技术底蕴基础上的个性张扬,树立培养学生 “编程思想 ”的教学理念。5 / 7通过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环节,完成编程思想的培养成长轨迹:“代码一 算法一 思想 ”,有了编程思想以后学生就可以遵循“思想一 算法一 代码 ”的企业编程规范; 多维和多层次的课程教学设计。在教学手段方面,除了教材外,更多的是教学

12、网站和论坛。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网站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可减轻课堂教学学时的压力,而且通过论坛进行师生的零距离导与学,同时达到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在教学层次上;考虑到学生基础程度的不同,在课堂教学、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中,要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层次的同学都要达到最低的标准并向高一级标准努力。也就是说一个课堂的练习要有多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的,体现课程主要内容;第二个层次略为扩充,体现一定的技巧和算法;第三个层次就是要求学生的设计无论从界面、风格、完整型还是算法、技巧、易用性等方面接近专业程序员的习惯和水平。3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

13、。对于 IT 学科的专业技术课程,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已不再适应了。应注重过程考核,也就是通过过程的监控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原则上多种方式并举。 形成式考核:与传统考核模式的区别在于:形成式考核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考核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考核的内容除知识点外,还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完成课程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是对学生的全方位的考察,是一种更科学的评价体系。 答辩形式进行考核:6 / 7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把握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上面。实践证明,通过答辩,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通过答辩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也能较为准确与全面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作品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对于操作型课程,如 Web 技术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最终能制作出一个个作品,如开发一个教学网站,最好的考核方式就是评价学生所做的作品。因为这类作品不是能在12 小时内能完成的。这种考核方式可大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