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教案》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0849120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风带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嘉应学院班级: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071班授课教师:林巧授课时间:第 周星期 第 节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地理1 必修 人教版 2008年2月第3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P3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三圈环流形成原理,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掌握大气环流的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模式,使学生了解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教学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与分布 2、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成因、分布 3、气

2、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4、三圈环流的意义【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的形2、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教具】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复习旧课、引入新课(9分钟)师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差异。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它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热力环流。 结合 热力环流简图 假设ABC三地受热均匀,则三地间的气压无变化,不产生运动。 假设A地接受的太阳辐射多,近

3、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增高,形成高气压;BC两地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空气冷却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上空的空气便从气压高的区域流向气压低的区域。A地空气上升后,空气往两边流动,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地区低,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高,形成高气压区。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补充A地上升的气流。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低压 高压 低压 B1 A1C1高压 低 压 高 压 B A C 冷 热 冷师问:常见的热力环流有哪些?生答:点拨:城市风 、海陆风 、山谷风等师述:现在来回顾大气的水平运动,师问:大气的水平运动即

4、风受到哪三种力的作用?生答:点拨: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 摩擦力 (边说边画图)师述: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垂直与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的方向相反,因此近地面的风在这三种力的作用下总是斜交与等压线,在高空由于摩擦力减小甚至消失致使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局地的大气运动规律,那么纵观全球,大气运动又有怎样的规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大气环流。请翻开课本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三、讲授新课(30分钟)板书: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师述: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大气环流”的概念及“

5、大气环流”的意义。板书:一、大气环流的定义和意义师述: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是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大气环流的意义是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以交换,促进地球上的水热平衡。掌握大气环流的规律是了解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基础,所以大气环流是我们学习的重难点,大气环流存在怎样的规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请思考课本33页的活动思考题。板书:二、三圈环流 1、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 师述:现在假设我们的地球表面是均匀且地球不会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所以赤道和两极便存在温差,全球就形成了两个强大的热力环流。(边说边画图)赤道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多,终年

6、高温,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两极附近接收的太阳辐射少,大气冷却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受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赤道地区近地面由于空气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形成低气压。南北两极由于空气不断冷却下沉,极地地区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增高,形成高气压。所以,受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补充赤道的上升气流。从而形成赤道与极地的单圈闭合环流。板书:单圈闭合环流师问:思考一下这种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能够维持吗?为什么?板书:生答:点拨:地球是不断自转的,地球的自转会产生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对这种简单的单圈闭合环流会有怎样的影响?接下来让

7、我们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师述: 现在我们以北半球为例,我们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分析大气运动的状况。赤道附近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多, 终年高温,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气流往两极流动, 近地面空气减小,在赤道附近形成低气压;由于空气在赤道上空大量积聚,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受气压梯度力的作用,赤道上空的空气流向北极上空,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这股气流逐渐偏转成为西南风,在北纬30附近的上空时偏转成西风,偏转成西风的气流不能继续向北流动,于是气流在北纬30上空大量积聚,由于受重力的影响,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高气压。从北纬

8、30附近流出两股气流,一股向北极挺进,另一股向南流回赤道地区,补充赤道地区上升的气流。这样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低纬度环流。寒冷的两极及其附近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最少,空气冷却下沉, 在北极附近的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北极地区的下沉气流流向低纬地区。从北极地区向南流出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遇到来自北纬30附近流出的气流。这股冷重的气流,见迎面而来的轻而暖的气流“非我族类,必杀之”,于是拔出一把极其锋利的大刀,叫“极锋”,竖在北纬60附近,来自中纬地区暖而轻的气流使出绝招“鲤鱼跃龙门”越过极锋。上升气流到高空后,又分别流向中纬地区和极地,从而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这就是北半球的三圈环流。 师问:同

9、样在南半球也存在三圈环流。南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大致相同,不同的在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方向不同。我们在理解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分布的基础上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等会请同学来展示一下他的学习成果。 与学生交流,抽查学生上讲台展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分布。点拨:经过同学的演示,全球三圈环流就此形成。由于大气环流的存在,即是说主要受地表温度分布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全球就形成了7个气压带。是哪7个气压带呢,翻开课本34页看图210,认清他们分布在哪里,是怎样形成的,跟三圈环流有什么关系?师述:我们来看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 赤道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多,终年高温,气流受热膨胀上升,于是赤道附近的空气密度较小,气

10、压较低,形成低气压。所以在南北纬5之间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同学们要注意这个“带”字,别因为粗心而忘了“带上”小弟弟。为什么要注意“带”呢?因为在赤道地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后,气流往两极流动,在赤道南北纬5附近都形成了是低气压区,这个低气压区域呈带状分布,所以我们称之为“赤道低气压带”。在南、北纬30附近,由于气流在这里堆积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高,气压增高,形成高气压。由于此处位于副热带,在南、北纬30度附近形成高气压,呈带状分布,所以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南北两极,由于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终年低温空,气冷却下沉, 在南北两极附近的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在北极附近,我们称为极地高气压带。我们现在来看南

11、、北纬60附近,由于南、北纬60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因此,南、北纬60附近形成一个相对低的气压带,我们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师问:从图上我们看见全球分布了7个气压带,这7个气压带的成因相同吗?点拨: 这七个气压带的成因不同,成因可分为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 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形成低气压或高气压的原因,称为热力原因。赤道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两极是地球最大的冷源。因此,相对应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造成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域集聚辐合或辐散,导致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称为动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12、是气流辐合或辐散形成的,与地面受热状况无关,因此这两个气压带的成因是动力原因。师述:我们现在看气压带分布图,大家有没有发现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高低气压相间分布,即存在气压差。存在气压差就会形成“气压梯度力”。 近地面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高压指向低压”, 因此我们的风就形成了。 在图上画出风带,以北半球为例。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受气压梯度力的驱使,近地面的气流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东北风。在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区域风均偏转成东北风,该区域呈带状分布,并且东北非常守信用,因此称为“东北信风带”。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

13、低气压带之间,受气压梯度力的驱使,气流从副热带流向副极地。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由于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常年盛行偏西风,所以称为“盛行西风带”。在极地地区和副极地之间,气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驱使,气流从极地流向副极地。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东风,称为“极地东风带”。 北半球的风带已经形成,我们在理解北半球风带形成的基础上想想南半球的风带是怎样形成的,他的分布情况怎样? 指导学生完成南半球的风带形成分布示意图,抽查学生上台展示。 在同学的展示中全球的六个风带形成了。师述: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

14、内也随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具体的情况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气压带风带分布范围是“春秋分日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界对称分布,大约跨5个纬度;夏至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大约5个纬度;冬至日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大约5个纬度。(结合课本插图讲解)四、总结新课(3分钟)师述:这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全球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我们要掌握全球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理解气压带的两种成因,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五、复习巩固(1分钟)师问: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上有?个气压带 ,?个风带。风带的成因有 、 两种成因。六、布置作业(1分钟) 绘制并认真理解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示意图,下节课考核。预习教材P30-40七、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一、大气环流的定义和意义二、三圈环流 1、单圈闭合环流的形成 (地球不自转,地表均一) 2、三圈环流的形成与分布 (地球自转,地表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