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第20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详解)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280671433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第20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第20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第20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第20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第20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第20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第20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详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广西桂林模拟)某学者指出:“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该学者强调的是,工业革命()A.与技术进步无关B.孕育于特定的历史条件C.只能发生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欧洲D.是偶然发生的文化现象解析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技术的进步,故A项错误;“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即工业革命是在欧洲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故B项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向外传播,工业革命也可以在落后地区发生,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

2、社会文化现象”,并非偶然发生的,故D项错误。答案B2.(河南洛阳模拟)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自由主义”是1819年,第一次出现“社会主义”是1832年,19世纪40年代则出现了“民族主义”“浪漫主义”。与这一现象相关度最大的是()A.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C.宪章运动 D.“一票共和”答案B3.(山东潍坊调研)“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据此说明工业革命后()A.社会分工渐趋细化 B.平等观念日益加强C.社会分配日趋合理 D.家庭稳定性逐渐提高解析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前,家庭为生存而组成,说明维

3、系家庭的是经济,工业革命后,维系家庭的纽带是情感,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为劳动妇女提供走出家庭机会,她们拥有和男子平等的经济地位,工业革命前后维系家庭纽带的变化反映了平等观念日益加强,故B项正确。答案B4.(湖北武汉高三五月模拟)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时间社会经济状况17601830年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1850年英国修建了大约9 654千米的铁路1852年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A.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B.19世纪早期的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C.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D.19世纪中期的英国成为“日不落

4、帝国”解析根据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收入情况,不能推断出贫富差距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虽提到修建铁路,但只能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无法直接得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A5.(山东青岛模拟)造成下表中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包括()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年代16001670175018011851186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2513.521.027.551.062.3圈地运动开展工厂制度确立电力设施应用交通工具变革A. B. C. D.

5、解析圈地运动开展使英国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向城市,故正确;工厂制度确立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大部分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转入工业生产,故正确;电力设施应用属于19世纪70年代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错误;交通工具变革为人口的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6.(吉林长春调研)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解析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经济政策的是荷兰,故A项错误;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也是荷兰人,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实力,他们追求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故C项正确;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是美国,故D项错误。答案C7.(东北师大附中月考)蒸汽和电力作为19世纪两种主要动力,成为两次工业革命标志性产物,它们()A.都源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都是科学家反复实验的结果D.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没有实现科学理论的突破,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

7、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多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垄断组织,二者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跨越性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8.(山西太原调研)“它的出现,使一些国家逐渐朝着轮子上的国家的方向发展。它的出现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业的诞生。”这里的“它”指的是()A.火车机车 B.汽船C.内燃机 D.发电机解析由材料可知,“它”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A、B两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D项本身与石

8、油的开采没有直接关系,故A、B、D三项均排除。答案C9.(四川高三大联考)根据对英国某镇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影响B.城市化进程加快C.人口流动频繁D.工厂机械化冲击解析圈地运动发生在14、15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工匠人员下降与城市化无关,故B项错误;人口流动频繁与工匠人员下降无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完成后,工业机械化对工人技能要求下降,故D项正确。答案D10.(河南高考适应考试)自19世纪下半叶起,英国议会制定了包括工厂法、

9、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重要法律;20世纪初,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等法律又先后出台。这类法律的制定反映了当时英国()A.以法律手段普及社会福利B.社会贫困化加剧C.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解析题干时间“19世纪下半叶起”“20世纪初”以及 “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说明当时出现贫富差距才制定类似法律,故B项正确。答案B11.(黑龙江大庆模拟)下表是英国工业化初期,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对此分析正确的是()不列颠劳动力的分布(18011901)单位:%年份1801185119011.农、林、渔35.921.78.72.第二产业(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2

10、9.742.946.33.第三产业34.535.545.1A.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B.第二产业始终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C.劳动力转移速度完全受工业化程度影响D.劳动力转移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析根据图表,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不断升高,占据主导,第三产业比例增加,居第二位,故A项错误;第二和第三产业均是吸引劳动力的产业,故B项错误;“完全”太绝对,劳动力转移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故C项错误;图表反映的就是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12.(四川德阳调研)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

11、倍左右)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年份1870年1890年1910年商品输出(单位:万金镑)199.6263.5430.4资本输出(单位:万金镑)51.2101.3207.1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解析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经济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的两种方式,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重庆诊断)(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

12、答问题。材料一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更令人震惊的是,1952年12月4日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集,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有四千七百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八千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彻底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材料二由于1952年的伦敦灾难带来的严重后果,英国首次推出严厉措施

13、控制污染;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多项赋权),控制烟雾排放;1968年修正清洁空气法;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规定了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伦敦市政府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鼓励市民出行乘坐公交工具或者骑自行车,开辟更多的绿化带,以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英国政府对排污行为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例如,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法等法律规定,污染工业必须采取手段,避免将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另外,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检测点,警察可拦截有过多排污迹象的汽车对其进行测试,并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推出举措清洁泰晤士河,慢慢地,困扰伦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14、的污染恶名得以解除,泰晤士河里又重新出现鱼的身影,人们已经习惯到泰晤士河钓鱼。以上材料摘编自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英国雾霾污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政府解决雾霾污染的主要手段,并谈谈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1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相关数据,从英国雾霾污染爆发频率、波及范围、破坏程度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结合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及居民环保意识、政府环保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逐一概括;第二小问,从政府倡导可持续发展、加强环保立法、提高民众的环保参与意识等方面分析。答案(1

15、)特点:程度严重、面积大、危害大、频率高。成因:工业化进程加快;不清洁能源的使用;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措施不力。(2)手段:加强立法和执法;加强对环境的监测;政府加强绿化和治污;鼓励民众参与环保。启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政府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意识;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并采取可行性措施;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14.(四川成都三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高三学生绘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思维导图据鲁东海、李真直做两个逻辑统一的历史教学运用所学知识,对如图所示内容提出两项修改意见(包括增加、删除、替换、完善等),并说明理由。(12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严密)解析首先是完整审题,围绕如图中的5个版块逐个审查,找出其中不当、不完善的地方,然后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