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17(含详解)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280671196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17(含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17(含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17(含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17(含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17(含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17(含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专题17(含详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一、现代世界专题十七一、选择题1(北京卷22)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D)19481968年美国政府财政盈亏示意图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排除A项;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13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排除B项;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

2、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项。2(德州二模)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该做法(A)A旨在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B主要目的是扩大美国文化影响C使得美国资本在当地迅速扩张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以及开展这种活动的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说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的亚非拉

3、地区,故答案为A项;B项没有考虑到当时美苏“冷战”格局,这一做法应当是服务于美苏对抗需要的,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资本的扩张,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不结盟运动无关,排除D项。 3(泸州三模)1957年美国国会授权艾森豪威尔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地区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可在这一地区使用 武力,以对付所谓“国际共产主义的武装侵略”,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这意味着(D)A美苏争霸重心转移到第三世界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C美国侵略方式由军事变为经济D马歇尔计划在中东地区重演【解析】根据“1957年美国国会授权艾森豪威尔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地区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可在这一地区使用

4、武力,以对付所谓国际共产主义的武装侵略”,联系所学,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意在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来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因此“艾森豪威尔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有异曲同工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苏争霸重心转移到第三世界,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了美国的政策,无法体现美国在美苏争霸中是否处于优势,排除B项;1961年美国曾发动越南战争,因此,“美国侵略方式由军事变为经济”表述错误,排除C项。4(重庆二模)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以此“和平竞赛”。苏联在华盛顿举办了宇航技术展览,美国人参观后感到害怕。而美国在苏联举办了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苏联人大为震

5、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内心向往美国。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D)A苏联尖端科技领先美国B美苏关系得到一定缓和C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低下D美苏冷战方式的多样性【解析】美根据材料“苏联在华盛顿举办了宇航技术展览,美国人参观后感到害怕”仅能说明苏联航空航天水平高于美国,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20世纪60年代苏美争霸剑拔弩张,出现了诸如古巴导弹危机等实践,所以双方关系并未缓和,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内心向往美国”仅能说明美国厨房科技水平高,令苏联人羡慕,不能证明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

6、,以此和平竞赛”展示双方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是用“和平”的方式进行对抗,说明冷战方式的多样性,故D项正确。5(开封三模)1960年,石油资源富集的中东地区成立了以保持石油市场稳定与繁荣为宗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协调各国石油政策、控制原油产量和价格、保障石油生产国收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了国际能源机构(IEA),展开国际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表明20世纪后半期(D)A经济外交拆除各种围墙藩篱B发达国家主导石油生产消费C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相对应D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解析】由材料可知,两个组织的建立均体

7、现了国家间的合作,使得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体现,故D项正确;在集团内部的合作,对集团以外的国家不再适用,实际上也是新的壁垒的形成,故A项错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旨在摆脱大国的控制,故B项错误;两大组织形成时没有明显的国际格局的变化,故C项错误。6(河南六市二模)有学者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据此可知(D)A经济全球化开始于两极格局瓦解B两极格局终结实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C两极格局存在制约全球经济发展D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解析】冷战时期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全球化实质上属于半全球化,苏联解体之

8、后,意识形态的限制被打破,才开始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所以说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故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前已经实现,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两极格局对于全球化的制约作用,故C项错误。7(江苏20)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A)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解析】由材料信息全球化使“民族

9、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可知,该学者客观地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批判反全球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错误;该学者没有提出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故D项错误。8(肇庆三模)下表是美国对日、欧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据表可以推断(D)年代1950196019701980与日本2.42.015.919.4与欧共体2.010.75.817.8A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世界经济由单极走向多极D20世纪末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解析】表格

10、显示美国对日、欧进出口贸易逐渐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欧洲和日本经济势力上涨,对于美国经济是巨大冲击,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20世纪70年代,A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全球化增强信息,B项错误;表格只显示美、欧洲和日本,并不是多极化经济,C项错误。9(聊城二模)1997年4月,美国以日本对农产品进口的某些措施剥夺或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构成了贸易技术壁垒为由,向WTO提出与日本进行磋商的要求。1998年10月,WTO专家组提交的报告认为,日本限制进口的措施有违WTO协议要求。经美日磋商,1999年12月日本取消了相关措施。这一案例反映了(A)A国际贸易的法制化B农业在美日贸易中的主导性CWTO裁定的

11、歧视性D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性【解析】“WTO专家组提交的报告认为,日本限制进口的措施有违WTO协议要求”,然后美日磋商后,取消相关措施,这说明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故A项正确;美日都是发达国家,美国贸易中高科技产业应该是主导,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WTO的裁定具有歧视性和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性,故C、D两项错误。 10(衡水金卷调研卷四)下图为英国“脱欧”漫画:摘编自中国交通新闻网(2016年7月5日)据上图,作者意在强调(B)A英国“脱欧”会冲击欧洲政治格局B英国“脱欧”致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C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主要阻力是英国D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同一过程【解析】英国“脱欧”说明欧

12、盟内部存在一定问题,体现出英国“脱欧”致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B项正确;A项中冲击错误;C项中主要阻力并不是英国;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同一过程显然不符合材材料主旨,D项错误。11(乌鲁木齐)2016年9月5日,习近平在G20杭州峰会闭幕式上致辞:“围绕会议主题和重点议题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果的讨论,就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发展等议题,达成很多重要共识。”这届G20峰会的共识(C)A说明G20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区域组织B促进了亚太经济组织的完善C有利于与会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D成为中国领导世界经济的标志【解析】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

13、该组织的宗旨是为推动已经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从材料中的“就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发展等议题,达成很多重要共识”来看,这届G20峰会的共识有利于与会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故答案为C项;A项“最成功”说法绝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G20峰会与亚太经济组织无关,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2(绵阳三模)下图漫画载于2018年3月9日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题目是自筑壁垒。它从深层次说明了(A)A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B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矛

14、盾突出C当今世界单极格局仍不可动摇D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陷入孤立【解析】漫画的寓意是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自筑壁垒”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说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任重道远,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美矛盾,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政治格局,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美国陷入孤立”,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山东省实验中学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7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海关进口税则“完全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1928年7月,美国首先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地位。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其后国民政府多

15、次修订关税税则,实施出口免税或退税,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从1928年的3000万银元上升到1931年的33800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3亿银元左右。摘编自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等材料二为服务于政府开支和保护幼稚工业,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极力主张高关税,这一政策得到长期推行。1930年斯穆特霍利法将保护主义发展到极端:将应税品的平均关税率提高到55.3%,美国政府收到了34个国家的正式抗议。1932年罗斯福上台,为自由贸易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经过贸易自由主义者与保护主义者的激烈较量,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出台,美国在关税的谈判、关税水平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该法授权总统与外国进行双边关税减让谈判时,可将关税升高或者降低到50%。且通过谈判,关税可以不断地降低,这就改变了美国关税具有不可谈判性的单边主义特点,导致了关税的大幅度降低。二战结束后,他们向全世界推广美国的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