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基本介绍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80662636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舞基本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民族舞基本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民族舞基本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舞基本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舞基本介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族舞基本介绍根本介绍 民族民间舞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和可伸缩的界面,它可以包涵各种程度的加工。民族舞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物,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它需要艺术家进展高度的再制造,从民间来最终又回到民间去,练习民族舞好处有如下:1、 有较强趣味性 2、 培育舞者气质 3、 让人心情愉悦 4、有益身心 编辑本段分类 民间舞,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制造,不断积存、进展而形成的,并在广阔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和人民的生活有着最亲密的联系,它直接反映着劳 民族舞 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感情、抱负和愿望。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

2、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风格特色的民间舞蹈。在欧洲芭蕾舞剧中的民间舞蹈,一般称作代表性舞蹈或性格舞蹈,它是经过舞蹈的专业加工,使其与芭蕾的风格相和谐、统一在一起。编辑本段艺术特点 载歌载舞,自由活泼。中国民间舞蹈很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舞蹈与唱歌的严密结合。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可以比纯舞蹈易于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特别为中国广阔人民群众所宠爱。巧用道具,技艺结合。中国的许多民间舞蹈都奇妙地使用道具,如扇子、手帕、长绸、手鼓、单鼓、花棍、花灯、花伞等等,这就大大地加强了舞蹈的艺 民族舞 术表现

3、力量,使得舞蹈动作更加丰富美丽、绚丽多姿。情节生动,形象鲜亮。中国的民间舞蹈很着重于内容,大多都有肯定的故事传奇为依据,因此,人物形象鲜亮、人物性格突出。虽然有的舞蹈仅是表现某一种心情,但它也多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片断而消失的。如广东的英歌是表现梁山泊英雄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福建的大鼓凉伞传奇是表现郑胜利抵挡外寇练兵的活动。自娱娱人,意旨统一。中国许多民间舞蹈经常是自娱性和表演性的统一。有些舞蹈活动,对于舞者来说,他是自娱,同时也是为了表演给观众看,因此舞者很留意自己舞蹈技艺的提高,故而中国的民间舞蹈得到了较高程度的进展。情之所至,即兴发挥。中国各个地区的民间舞蹈在流传中,虽然都有肯定

4、的格式和标准,但也都有即兴发挥的传统,特殊是在一些民间舞蹈家的身上这一点尤为突出。在他们情感最感动的时刻,经常是能消失闪耀着独特光荣的舞蹈的时候。编辑本段进展 50年月初,在政府的大力提倡和仔细实施下,大规模地开展了“抢救遗产”的工作。表达在舞蹈领域,一方面是有效的考察、搜集、整理散见于民间的各民族舞蹈,通过加工再创作,以其精华呈现于舞台;另一方面则是对戏曲舞蹈的继承、进展,使其脱胎为独立的舞蹈艺术。 民族舞 各民族自然传衍的舞蹈尤其是技艺性较强的,在传衍过程中其根本风格往往集中表达在一些有代表性的艺人身上,他(她)们大都是农夫,堪称民间舞蹈家,但长期以来地位低下,甚至过着忍饥挨饿、颠沛流离的

5、生活。所以,“抢救遗产”也是对身怀超群技艺的民间艺人的挽救,他们自身和他们的艺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敬重破天荒地登入了大雅之堂。这一工作,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实行的根本政策,也可说是“延安新秧歌运动”的连续和进展。新一代的舞人自觉沿着讲话的指导思想,深入生活,向群众学习,仔细地对于那些,看似“粗糙”却是“最生动”的民间舞蹈进展学习、搜集、整理,本着“去其糟粕”剔除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不安康成份,“取其精华”选取人民性的审美特质进展提炼、加工再制造。在建国后的十多年中,在毛泽东所提倡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洋溢着时代气息,反映了人民精神面貌

6、的优秀舞蹈。它们不仅为广阔群众喜闻乐见,而且在国际文化沟通中,为世界舞坛所瞩目。前面已经提及的如:戴爱莲的荷花舞、飞天;贾作光的鄂尔多斯舞等都是这一时期领时代风骚之佳作,象这样的作品还有许多。如:红绸舞(群舞)首演于1949年,编导:金明(1927)等,编曲:程云,首演者:长春文工团郑建基、王亚彬、刘海茹。一队男女青年,高举着“火把”跳着欢快的秧歌, 民族舞 “火把”变成了红色的长绸如火龙飘舞,强健的舞姿与变幻的“火龙”交相辉映,洋溢着青春活力。舞蹈以民间秧歌和传统技艺“百丈帆”为根底,选取了“燃烧的火把”这一有意味的形式,宣泄着人民得解放的共同心声。1950年该舞第一次进京演出,轰动首都。次

7、年,入选参与第3届“世青节”获金质奖。半个世纪以来,演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和世界的五洲四海,人们不约而同地说它是:“中国之火的象征”。其它汉族舞蹈,如:花鼓舞、丰收歌等,都堪称佳作。花鼓舞(群舞),首演于1956年,编导:张毅(1934),作曲轶名;首演者:大连市歌舞团,张毅领衔。“花鼓”流传于山东省,常年以来,它是贫苦农夫流浪乞讨的一种卖艺形式。鼓棒上系有半米多长的鼓穗,舞者以鼓棒与鼓穗的顶端交替击鼓形成一种独特的技艺。张毅给予“花鼓舞”以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并将鼓穗加长突出其技艺性,在激扬、多变的节奏中,人体衰弱的律动与彩色鼓穗的丰富线条相交错,构成舞蹈的独特魅力。该舞曾获1957年“世青节”金

8、质奖。在这股强劲的时 民族舞 代潮流中,少数民族舞蹈之花姹紫千红,遍地开放。孔雀舞(女子群舞)是金明的又一佳作,首演于1956年。作曲:罗忠熔;首演者:中心歌舞团资华筠、崔美善领衔。高高山岗上,一只开屏的“孔雀”,抖动着漂亮的翅膀冲下山来,一双双“翅膀”化作了“孔雀姑娘”,踏着象脚鼓与锣的敲击声,和着美丽的旋律,分散着“鸟王”翩翩起舞饮水、照影、沐浴、飞行 孔雀是聚居在西南边陲的傣族古代图腾崇拜宗教艺术的遗存,始终被视为吉利、幸福的象征。民间流传的传统“孔雀舞”只有男性表演,舞者身背象征翅膀的沉重道具,限制了形体的自由与伸展。编创者突破传统尝试以女性来展现孔雀的漂亮,在服饰上也进展了革新去掉沉

9、重的道具,代之以坠满孔雀羽毛的宽摆长裙这个舞蹈于1956年首次在全国舞蹈会演中亮相,就以其新颖和美丽,备受观众青睐,次年又在“世青节”获金质奖。在搜集、整理传统民族舞的根底上创作而成的舞台精品的确不少。政府为沟通阅历、富强创作,定期举办文艺会演。饱经忧患的各族人民都以能在舞台上展演自己的舞蹈而骄傲。由于历史缘由,有些地区或民族,生活中自然传衍的舞蹈濒临绝境。面对新的时代,他们也渴望以舞蹈来表达心声,树立自己民族的形象。他们甚至向专业舞人提出:“为我们设计一个舞蹈吧!”欢乐的罗嗦、 草笠舞正是在这样的“召唤”声中,应运而生。上述的各民族舞蹈,代表着这一时期数量的“心情舞”短小 民族舞 精炼,无简

10、单情节,以比、兴手法状物抒情。无论是在传统民间舞蹈根底上加工、创作的,亦或是专业舞人细心设计的,都突出民族风格力求表达不同民族的审美特质。生活的丰富多彩,造就了舞蹈题材、体裁、风格、式样的多样化,这一时期,从生活中提炼舞蹈语汇不强调特定风格,更直接地反映生活的作品也不少。如军事题材的舞蹈作品中,双人舞艰难岁月,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个作品首演于1961年,编导:周醒(19341988)、彭尔立(1936);作曲彦克、周方,首演者: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朱国琳、廖骏翔。编导者从同名雕塑中获得了灵感,或者说,舞蹈是这座雕塑的“动态化”呈现:长征路上的老战士与小战士,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在饥寒交

11、迫中困难跋涉。小战士几尽昏厥,老战士吹起竹笛,激扬、美丽的音乐唤起了战士对将来的憧憬,他们相互鼓舞、相互搀扶着,向着既定的目标不屈不挠地前进。艰难岁月以它独特的创意,凝炼的构造,感人的细节,鲜亮的舞蹈形象,呈现出战斗中的浪漫情怀。它注意的不是解释大事,而是表现人物感情的升华。从戏曲中提炼语汇的古典舞春江花月夜颇具代表性。女子独舞春江花月夜首演于1959年,编导:栗承廉(19321993);首演者:北京舞蹈学校,陈爱莲。该舞采纳了同名古曲为舞蹈音乐,借助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意境,适当借鉴了戏曲舞蹈中的一些程式和美丽身材,以婀娜优美的舞姿,细腻含蓄的情韵

12、,表现了月夜下的少女对幸福的向往。以上列举的都是50-60年月中期的代表性舞目,经受了长期的社会的选择,得以流传至今。这些作品的编导和领衔首演者,是新中国第一代舞人中的佼佼者,他(她)们承受严格的专业训练的同时,特殊注意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自觉地追求艺术共性与民族气派、时代精神的交融。经过“文化*”(19661976)的10年浩劫,倍受摧残的舞蹈艺术得到了复苏,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进入了新时期。在这历史性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 民族舞 观念、心理状态、审美意识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反映在文艺思潮上,比拟集中的表达于围围着对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反思,探讨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

13、价值评估。不同观点在各个领域里的公开论争,反映出文化人思想的空前活泼,表达了在邓小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号召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进一步弘扬。这种进步是深刻的、全面的,对新时期的舞蹈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前的舞蹈,根本上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总体模式时代印迹。宥于当时的思想观念,创好像很怕自己的作品,距离生活原型或原生形态的民间舞蹈太“远”,对题材、体裁的选择以及舞蹈动作的加工,一般持慎重态度并偏于趋同性。因此在制造辉煌的同时也存在着某种雷同化、模式化的倾向。文艺复苏后的广阔舞人,跃跃欲试,尽管在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方面相互存在着各种差异,却无例外地反映出剧烈的创新意识渴

14、望对过去惯用的手法和固有模式哪怕是“胜利阅历”,予以突破。在回忆、反思中,经受了困惑、探究甚至是孕育的阵痛后,先后涌现出一批新意盎然,令人瞩目的作品。编辑本段代表人物 成长于50年月的舞蹈编导,再创佳绩,其中黄少淑(女,1938)、房进激(1931)伉俪合作的小溪、江河、大海,则更具突破性。这个女子群舞,首演于1986年,作曲:焦爽 ,首演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张晓庆、李茵茵等。一群着水色长裙,身披透亮薄纱的少女,似滴滴晶莹的“水珠”,以细碎、流畅的舞步逶迤连绵地运动着,舞姿幻化成江河泛起的波涛,细浪起伏不断。少女挥舞着裙、纱,以大幅度的奔腾跳动,形象地呈现了奔流不息的浩荡江河滚滚向

15、前舞蹈营造出山涧小溪流聚成河,汇入大海的壮丽景象,提醒着人类亘古不变的规律。 像这样表达出浓重的生命意识的舞蹈,新生代的编导也佳作迭出。如:奔腾(男子群舞),1986年首演,编导:马跃(回族,1945)作曲:季承、晓藕等,首演者:中心民族学院舞蹈系,姜铁红领衔。舞蹈以领舞、群舞的相互衬托,呈现出一马领先,万马奔腾的宏伟气概。其中,“人”的“信马由缰”与“马”的“奔腾疾驰”交相挥映,迸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这个舞蹈是对蒙古族舞蹈创作的重要突破。它不满意于一般意义的民族风格呈现,而是通过表达蒙古民族须臾难离的马的“灵魂”搏击,提醒这个民族对生命的感悟。黄河大合唱是宏大的爱国主义作曲家冼星海的不朽之作,这部作品和以它为根底创作的的同名黄河钢琴协奏曲,都被确认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舞蹈编导选用经典乐曲编舞,是极富挑战性的新尝试。苏时进(19)、尉迟建明(1935)80年创作的男子群舞黄河魂(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首演)领先向此目标进击,他们的胜利实践对于舞蹈创作题材、表现手法的开掘均具有开拓意义。1990年首演的黄土黄(群舞)具有动人心魄的震撼力。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