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的侦查讯问策略(powerpoint 119页)

上传人:ahu****ng3 文档编号:280655521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PPTX 页数:120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务犯罪的侦查讯问策略(powerpoint 11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职务犯罪的侦查讯问策略(powerpoint 11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职务犯罪的侦查讯问策略(powerpoint 11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职务犯罪的侦查讯问策略(powerpoint 11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职务犯罪的侦查讯问策略(powerpoint 11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务犯罪的侦查讯问策略(powerpoint 11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务犯罪的侦查讯问策略(powerpoint 119页)(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职务犯罪的侦查讯问策略n邱 睿 主要内容:一、侦查初期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二、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心理障碍三、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变化过程四、职务犯罪的侦查讯问策略 只有充分了解人只有充分了解人的心理的心理,才可能预测、控制人的,才可能预测、控制人的行为行为 一 侦查初期嫌疑人的心理n孤独n焦虑n恐惧n悲观n悔恨嫌疑人侦查人员交流沟通慰藉温暖 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的人际关系相容关系相容关系威慑下的和谐威慑下的和谐自然威信自觉威信相融关系相融关系 研究犯罪嫌疑人心理的方法n1、观察法n2、调查研究法 n3、寻迹法n4、心理分析法1、观察法n“五听断案法”,即:辞听、色听、气听、目听、耳听。n郑子产利用

2、“五听”法断案:n郑子产晨出,闻妇人之哭也,抚其御之手而听之。有间,遣吏执而问之,则手绞其夫者也。异日其御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子产曰:“其声惧。凡人于其亲爱也,始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夫哭已死不哀而惧,是以知其有奸也! n测试:n“看”的描述n“看、瞧、观、望、瞅、溜、扫、视、览、相、盼、顾、张、瞩、眺、瞟、瞪、盯、瞄、窥、睹、睁、眯、眨、眈” (1)目 听 A、观察嫌疑人外气质特征 B、观察嫌疑人的神态变化 (脸部、眼睛、体态)(2)耳 听nA、听的方法n仔细的听,努力的记,细心的分析nB、听出门道nC、听出嫌疑人的性格nD、听出嫌疑人心里话nE、听出嫌疑人供述的矛盾nF、听出嫌

3、疑人供述中的“半截话”nG、听攻击性的“刺激语”nH、听出嫌疑人的谎言nI、 听嫌疑人的辩解nJ、 听出趋向供述状态的语言特征2、调查研究法n访谈法n问卷法又称访问法,是带着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与研究对象直接进行交谈,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调查研究法n访谈法n问卷法设计一些问题,印制问卷,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发放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一些心理的研究方法。n3、寻迹法n左腿:登天难成人更难,黄连苦清贫更苦左腿:登天难成人更难,黄连苦清贫更苦n右腿:江湖险人心更险,春冰薄人情更薄右腿:江湖险人心更险,春冰薄人情更薄n4、心理分析法李玉军二 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心理障碍n奥地利犯罪

4、侦查学专家汉斯格罗斯在犯罪侦查学中指出“期望任何人(犯罪嫌疑人)都会勇敢直率地承认其罪行是十分残忍的,或者说是心理上的错误我们必须为坦白铺平道路,使之容易化。” 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心理障碍障碍障碍障碍障碍BBE EC CDDAA畏罪心理畏罪心理侥幸心理侥幸心理对抗心理对抗心理焦虑焦虑心理心理悲观心理悲观心理供述心理障碍,是指影响犯罪嫌疑人做出真实和完全供述的心理活动。1、畏罪心理因素(按序排列) 百分比百分比是是否否你认为监狱生活很苦,你害怕蹲监狱。你认为监狱生活很苦,你害怕蹲监狱。77.519.5你认为被抓、被判刑是没有面子的事,同时你认为被抓、被判刑是没有面子的事,同时也害怕家人为此受连累

5、。也害怕家人为此受连累。74.521.6你想念家人,害怕判刑后见不到他们。你想念家人,害怕判刑后见不到他们。74.222.9你特别怀念以前的生活,判刑后无法再过这你特别怀念以前的生活,判刑后无法再过这些日子。些日子。66.930你认为说得越多,对自己越不利。你认为说得越多,对自己越不利。47.450.2你以前坐过牢,因此尤其害怕再坐一次牢。你以前坐过牢,因此尤其害怕再坐一次牢。36.458.2畏罪是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处罚的一种心理状态畏罪是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处罚的一种心理状态畏罪心理 畏罪心理产生的原因:1、罪责感的压力2、法律的威慑力1、有强烈的逃避处罚或减轻处罚的欲

6、望。 2、部分犯罪嫌疑人产生记忆、思维及语言障碍。3、情绪低沉,思想包裹重,忧心忡忡,下意识的长吁短叹或试探进行反侦查。 畏罪心理的表现:畏罪心理n 矫正方法n “打拉结合”2、侥幸心理侥幸,是指自认为可以逃避罪责的一种盲目的自侥幸,是指自认为可以逃避罪责的一种盲目的自信感。信感。侥幸心理因素因素(按序排列按序排列)百分比是否你认为办案人员手中的证据有限,只要自己不承认,办案人员就无法查清。26.470.5你认为办案人员没有发现你的犯罪事实,而且也无法发现你的犯罪事实。23.871.6你认为自己干的很完满,不会有漏洞的。20.775.9你认为同伙讲哥们义气,不会把你交出去的,所以只要自己不说,

7、办案人员就发现不了你的犯罪事实。19.875.3侥幸心理 产生原因产生原因1.过去经验的影响。2.对侦查人员掌握证据情况的错误判断。侥幸心理 表现表现n使用各种方法试探摸底,花言巧语骗取信任;n在接受讯问时,狡辩抵赖、以攻为守、以守为攻、避重就轻。n分析性侥幸心理;自信性侥幸心理矫正方法:使用证据3、对抗心理 对抗,是犯罪嫌疑人对社会、对办案机关不满和敌视的一种心理状态。对抗心理1、反动的立场和观点。2、强烈的反社会意识。3、对被拘捕有强烈的对抗情绪。4、讯问方法不当,损害了其人格和自尊。产生原因对抗心理1、积极的对抗行为。 2、消极的对抗行为。 表现矫正方法“拆墙法” 兴趣点、刺激点、闪光点

8、4、悲观心理悲观,是犯罪嫌疑人面对法律的惩罚而对自己的前途、未来丧失信心的表现。 悲观心理1、对前途、未来彻底失去信心。2、一些曾有社会地位的犯罪嫌疑人无法面对巨大的反差现实。产生原因悲观心理n有的迟钝、冷漠、忧愁、沉默;n有的暴躁、烦闷,甚至歇斯底里;n有的怀疑一切,仇视一切,不听任何劝告和警告,固执地采取自暴自弃或顽抗到底的态度;n有的迎合侦讯人员的讯问随便乱供;有的还做出极端行为,进行暴力破坏或自寻短见。表现 悲观心理“心理影响”。要用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唤起他们对人生的留恋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四)矫正方法 5、焦虑心理、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未来指向的情绪状态,特点是因为不能预测和控制将要

9、发生的事情而感到担心。是个体预感危险来临或事物的不良后果时的紧张、担忧、急躁和不安的情绪状态。原因:任何人都难以接受法律的惩处,深层次的原因:任何人都难以接受法律的惩处,深层次的原因是这种结果可能导致群体排斥,使原来生活原因是这种结果可能导致群体排斥,使原来生活在正常人际环境中的个体因与群体归属断裂产生在正常人际环境中的个体因与群体归属断裂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恐惧则是一种对当前危险的即时性情绪翻译,特恐惧则是一种对当前危险的即时性情绪翻译,特点是强烈的逃避倾向和交感神经的急促反应点是强烈的逃避倾向和交感神经的急促反应。法律身份和法律身份和地位发生质的变化地位发生质的

10、变化被限制人身自由被限制人身自由被监管被监管 被剥夺被剥夺被否定被否定 被限制被限制 产生原因:情境因素产生原因:情境因素前途未知前途未知不安全不安全解决办法解决办法:揭露谎言、压力控制、趋利避害选择三 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变化过程试探摸底 1对抗相持 2动摇反复 3供认犯罪 4 试探摸底n1、试探有关案件情况、试探有关案件情况n2、试探侦查讯问人员的个体情况、试探侦查讯问人员的个体情况 对抗相持n1 1、思想认识上的对抗相持、思想认识上的对抗相持 n2 2、案情上的对抗相持、案情上的对抗相持 n3 3、意志精力的对抗相持、意志精力的对抗相持 动摇反复n1、态度由硬变软、态度由硬变软 n2、提出交

11、代问题的条件、提出交代问题的条件 n3、举止不安,无所适从、举止不安,无所适从 供认犯罪n1 1、受良心谴责,有悔罪感、受良心谴责,有悔罪感 n2 2、期望得到从宽处理、期望得到从宽处理 n3 3、摆脱激烈的思想斗争的煎熬、摆脱激烈的思想斗争的煎熬 n4 4、敢做敢当、敢做敢当 n5 5、感激侦讯人员对自己的公正对待、感激侦讯人员对自己的公正对待n6 6、亲属、朋友、领导、同事的宽容、亲属、朋友、领导、同事的宽容 n7 7、企图逃避追查其它罪行或同案人、企图逃避追查其它罪行或同案人 n8 8、难以忍受或避免肉体上的伤害、难以忍受或避免肉体上的伤害 n9 9、自知无法继续隐瞒罪行、自知无法继续隐

12、瞒罪行 供述动机 因素因素( (按序排列按序排列) ) 百分比百分比 是是 否否 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敢于承认。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敢于承认。 82.713.9政策的感召,想争取宽大处理。政策的感召,想争取宽大处理。 81.3 15.7 受良心的谴责有悔罪感。受良心的谴责有悔罪感。 75.7 21.6 问题已经暴露,审讯人员已掌握证据,无法再隐瞒了。问题已经暴露,审讯人员已掌握证据,无法再隐瞒了。 69.026.4 亲属、朋友、领导、同事的规劝。亲属、朋友、领导、同事的规劝。 65.0 31.4 审讯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被说服了。审讯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被说

13、服了。 64.6 31.9 害怕不交代受到法律的严惩。害怕不交代受到法律的严惩。 64.2 32.8 同伙已交代,无法再隐瞒下去。同伙已交代,无法再隐瞒下去。 45.7 50.6 审讯人员搞刑讯逼供所致。审讯人员搞刑讯逼供所致。 45.5 50.6 四 职务犯罪的侦查讯问策略n (一)侦查讯问策略的概念与特征n n (二)制定侦查讯问策略的要求n n (三)常用的讯问策略 (一)(一) 侦查讯问策略的特征侦查讯问策略的特征 讯问策略,是指侦讯人员为了实现一定的讯问目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具体的讯问条件,运用有关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所制定的最有效的讯问方式。 讯问策略的基本特征n合法性合法性

14、n科学性科学性n隐蔽性隐蔽性n整体性整体性n灵活性灵活性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虚实篇虚实篇中中说:说:“故善攻者,敌不知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其所守; 善守者,敌不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知其所攻。”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势篇势篇提出了提出了“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穹如天地,故善出奇者,无穹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不竭如江河。” 合法性n程序合法n过程合法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n不得刑讯逼供、不得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获得口供n同步录音录像n言词非法证据排除整体性整体性讯问语言讯问方法讯问策略战略性、抽象的战略性、抽象的战术性、具体的战术性、具体的 载体载体侦查讯问

15、的准侦查讯问的准备工作备工作 犯罪嫌疑人心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的分析理活动的分析 突破口的选择突破口的选择 外围外围因素因素(二)(二) 制定侦查讯问策略的要求制定侦查讯问策略的要求要求要有明确的讯问目标要遵守侦查讯问的法律规定要正确估量讯问条件(三) 常用的讯问策略讯讯 问问 目目 的的讯 问 过 程心理接触心理接触心理接触心理接触策略策略策略策略心理影响心理影响心理影响心理影响策略策略策略策略利用矛盾利用矛盾利用矛盾利用矛盾策略策略策略策略证据使用证据使用证据使用证据使用策略策略策略策略 1、心理接触讯问策略n心理接触简单的说就是讯问人员通过言语或非言语行为与嫌疑人进行交流,促使嫌疑人对讯问

16、人员产生信任、依赖心理的一种讯问方式。 n非言语行为是身势学的研究范畴,是指与说话者言语行为相伴而产生的身体姿势、手和腿的动作、目光接触、脸部表情以及副言语行为。n副言语行为是指说话者言语内容之外的语言特征,如反应的快慢、声音的大小、说话间隔的长短等。n在特定的讯问情境中,讯问人员一个细微、亲昵的动作、一个关切的眼神,都能在嫌疑人心理上产生深刻的影响。 心理接触策略目的n消除讯问过程中的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讯问氛围,以达到获得真实供述。(1)心理接触讯问技巧n言语类心理接触技巧nA关心嫌疑人当下的生活 nB闲聊一些当前社会话题 nC方音的运用 nD激发嫌疑人的兴趣点 nE对犯罪原因表现出理解和同情 nF攫取嫌疑人的注意 nG法律政策解读 nH树立权威 n非言语类心理接触技巧nA讯问人员体态语的运用 n手势 、眼神 、表情 、身体姿势 nB非体态语讯问技巧 n营造讯问气氛 、把握讯问距离 nC副语言行为讯问技巧 n声音、语调、流畅度 (二)心理影响讯问策略n心理影响是指讯问人员针对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和个性(人格)特点,通过改变认知、转变情感、打磨意志、影响人格等方式,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