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我的暑假生活游戏“我的暑假生活”主题征文蜀中行之乐山大佛 “我的暑假生活”主题征文:蜀中行之乐山大佛 今天是要去参观乐山大佛的,所以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打定我们报了一个旅游团,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了凌云山 这个我得更加注明,乐山大佛并不是在“乐山”上,而是依凌云山而建也就是说,乐山大佛名字叫“乐山大佛”,但它不是建在“乐山”上的,而是建在凌云山上所以,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凌云山海拔562.6米,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独特地貌,山势连绵,林木参天,具有“雄、奇、险、幽”四大特色山上的凌云寺是汉末时期建立凌云寺”三字是宋朝皇帝赵熙亲笔所题弥足贵重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大佛脚下是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长啥样,毕竟有多大呢?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均匀,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如此巨佛,在古代科技尚未兴隆时,没有钢筋混凝土,俨然能造出如此巨大的佛像,且能够挺立千年不倒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一个宏伟的奇迹 那这尊大佛为什么会建立的呢?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集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船只至此经常导致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此尊大佛 佛像于唐玄宗时期开头出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圆寂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持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急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持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这项浩大工程才完工此后,有了大佛的镇压,水患停滞,三江交汇处少有船只倾覆了 我以前一向在不解一个问题:佛像有大量种,为何建立乐山大佛却选择了弥勒佛呢?听导游讲解后,我才明白原来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那么天时期,女皇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扶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
由于武那么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那么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年海通大师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停滞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真没想到啊! 凌云山不是太高,我们一步一步逐渐向上爬,并不算吃力在凌云山山岩上,有大量大小不一的佛像大片面直接被削去了脑袋断手断脚的也不在少数导游说,“文革”时期,红卫兵到过这里,看到这些佛像,用刀砍下脑袋这番话彻底把我对红卫兵的好形象给毁了我们还看到龙潭和虎穴尤其是那龙,俨然是条困山龙我奇怪地问导游:“为什么要造一条困山龙?”导游笑着说:“由于相传是这条龙引起了三江水患,所以特地把它镇压在这导游还特地交代我们不要拍龙,算是给龙留点面子这令我不禁咋舌这么多人都目睹了它的尊容,按理这面子早该丢尽了呀!这想法是不是大不敬啊,嘻嘻…… 不一会儿,我们已经到山顶了山顶平台上人山人海但我还是一眼瞄见了大佛的尊容一个个螺旋形发髻整齐的排列着目光祥和,鼻梁隆起,长长的耳垂,宁静的端详着前方我不由得开头百米冲刺,冲上观景台,霸占了一个最正确位置好一尊乐山大佛,真够大的脚下是那三江水,头与山头齐平。
双手放于膝上,端详着脚下那三江之水低吟浅唱,在大佛眼皮底下乖乖地流着不敢恣肆多年的风雨侵蚀,大佛面上有了一道道黑色的痕迹突然,我察觉,大佛的胸口上有一块色调不合适,明显是一个缺口,后期补上去的导游貌似看出了我的不解,娓娓道来:“由于大佛的肚子里曾经藏有13尊水晶佛像后来被蒙古人得知,就来到这里盗取了水晶佛像,至今下落不明唉,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有多少这样的宝物惨遭厄运啊啧啧啧……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凌云寺,感受了佛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大佛明天,要向黄龙冲刺了,哈哈哈哈哈哈……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