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的犯罪学分析 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的犯罪学分析 11019年中国高校开始扩招,到2006年我国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达2542万人,居世界第一扩招狂潮在缓解了就业压力,提升了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同时,也使高校校园由封闭向开放转化,校园已经不再是“象牙塔”,而大学生犯罪这一“怪”现象,则成为校园这片“净土”上最令人揪心的毒瘤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大学生犯罪数比11019年增长了54.5%,2001年又比2000年增长了97.5%,2003到2005年3年间,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平均每年上升120%进入21世纪,大学生刑事犯罪立案数和犯罪数仍在大幅度增长,其上升幅度超过了高校扩招和在校大学生增长幅度中国当前大学生犯罪成高比例的上升趋势,态势非常严峻 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的特点分析 1、当代大学生犯罪产生原因的多元化 从以前的调查数据和个案资料来看,很多大学生犯罪是因为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法律意识淡薄如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案而近些年来,各地中小学教育都重视法律常识的普及,法律基础也成为各高校的公共必修课普法力度加强,使得法律意识问题不再是大学生犯罪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且大学生罪犯中也不乏法律专业的学生。
当代大学生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更加复杂、多变 2、当代大学生犯罪具有明显的突发性,缺少组织性和预谋性 在大学生犯罪的案例中,也在有组织或有预谋的犯罪,如聚众斗殴但数量极少,多为由于情绪突变、一时兴起等导致犯罪行为的突发比较有影响的如马加爵杀人案、薛荣华杀人案、付成励弑师案等 3、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涉案范围逐渐扩大 以前的数据显示,大学生中侵财型犯罪尤其是盗窃犯罪多发,以武汉某名牌大学2005年的全年发案统计为例,治安案件215起,刑事案件205起,两种案件合起来盗窃案件占90%以上当前,大学生犯罪类型仍以侵财型犯罪为主,但是侵财型犯罪已不似以往的绝大多数其他类型的犯罪,如暴力犯罪、网络犯罪、毒品犯罪、性犯罪等已经比较多的出现在大学生中间 4、当代大学生犯罪方法的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近些年发生的大学生犯罪案件比以往表现出更高的智能性、技术性,显示出了一定的高科技含量,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社会危害性如大学生利用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篡改电脑程序等手段来欺诈钱财,在网上销售违法商品,建立网络赌场等案件时有发生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 (一)心理原因 大学生一般指处于18—25岁之间的青年。
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在认识发展水平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阶段,但仍不够成熟和稳定;在意志上具有极端性和弱控性的特点而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被称为“抱大的一代”,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在性格中形成了自私、任性、冷酷、贪婪的一面,使得极端性更为突出,极易产生消极、烦闷、愤怒的情绪,同时又缺乏自我调节能力,故而极可能因一时的偏激而用犯罪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同时,家庭、学校包办得过多过细,当代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思考,在道德失范和规范软化的当今社会,更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浸染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当代大学生这种心理上的特征,是大学生犯罪现象产生以及在本世纪高速增长的内在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人的一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