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教师用 高考温习:诗歌鉴赏专题讲练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80396179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长教师用 高考温习:诗歌鉴赏专题讲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师长教师用 高考温习:诗歌鉴赏专题讲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师长教师用 高考温习:诗歌鉴赏专题讲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师长教师用 高考温习:诗歌鉴赏专题讲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师长教师用 高考温习:诗歌鉴赏专题讲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长教师用 高考温习:诗歌鉴赏专题讲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长教师用 高考温习:诗歌鉴赏专题讲练(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讲练考点探究复习指津【考纲阐释】,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09年语文科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的鉴赏评价仍然包括两点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历年高考都是以古代诗歌为命题材料来考查这两点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考情分析】,对近几年全国和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分析综合,不难发现诗歌鉴赏命题有以下几个共同点:,第一,诗、词、曲都有涉及。以诗、词为主,曲只是偶尔点缀。诗以唐、宋诗为主,词以宋词较多。随着自主命题省市的增多,选材范围在进一步扩大,早已从大名家的作品逐渐转移到关注程度不高的名家作品,可谓百花齐放了。从时间跨度

2、来看,上至诗经,下至清代以至近代诗词,都有选用。分省命制的高考试题比全国试题在这方面的特点更明显。,第二,这些诗、词、曲的题材遍及田园、山水、咏怀、送别、边塞、风物、咏史、羁旅行役等多个侧面。、,第三,从方式上看,近几年比较阅读是一个亮点。如2007年就有五个省市的高考试题采用了比较阅读的形式:重庆唐诗、宋诗比较阅读,湖北两首唐诗比较阅读,江西两首唐诗比较阅读,辽宁唐诗、宋诗比较阅读,浙江更是唐诗、金词、元曲三首比较阅读。,第四,题目采取多题(一般两小题,有的三小题)、多问(一般一到两问,多的有三问)的方式对诗词进行多角度的综合考查。有的题目不容易分清考查的是形象、语言、思想内容还是表达技巧。

3、所以在复习训练时,也不可截然分开。,第五,在诗歌鉴赏的五个考点中,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的最少,因为评价的难度太大。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涉题最多,因为形象、语言是表层的东西,对语言、形象的分析,最终要归结到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方面来。【考点方阵】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1、自我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2、他人形象(诗中主人公形象)长干

4、曲(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解析寥落:寂寞冷落。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首诗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

5、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结尾写箭入石中,写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2)美人: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

6、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如屈原的离骚中就有这样的名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乎先路也。(离骚)”中的美人就是自喻之词。(3)羁人、游子: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4)

7、宫女: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5)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属于第一种情况,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伤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忽”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6)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饮酒(7)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

8、慨激昂,也有写得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如卢纶的塞下曲(其三)(8)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写出了一位渴望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但又不被赏识的悲士形象。【常见人物形象类别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寄

9、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

10、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作答】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有时要指出人物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时可省去)(3

11、)指出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人物形象鉴赏技法解密1、要关注背景、知人论世。2、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分析。3、注意意境分析,把握环境(景物)描写鉴赏人物形象。4、注意常规艺术手法,鉴赏人物形象。5、关注关键词对把握人物形象的作用。【示例】,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试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常规答题:第一步,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概括形象特征)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有时要简单些)词中以“万里”

12、“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第三步,指出形象的意义、,表达了什么感情。,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提示1:要关注背景、知人论世。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答案: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

13、孩的聪明(机灵)。提示2: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分析。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清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提示3:把握环境(景物)描写和常规艺术手法,鉴赏人物形象。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

14、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首句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澈的雨后月色图,接着主人公出场: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的坚韧。联系第三句诗对道路坎坷的交代以及作者的不幸遭遇,可看出抒情主人公被贬后不避坎坷、,超脱旷达的形象。提示4:关注关键词对把握人物形象的作用。【试一试】(2009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玉瀣(xi):美酒。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_(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