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创新班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80395833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创新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创新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创新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创新班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创新班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创新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创新班(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创新班一、选择题1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中发现了一组壁画,下图是其中的一幅。这反映了当时A.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B.西北在魏晋时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革新C.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 D.西北地区已普遍使用先进的农耕技术2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战国11729西汉238541347东汉467954113829(单位:件)A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C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3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

2、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之一是A.划分田地 B.因地制宜 C.精耕细 D.优选种子4有气候学者研究气候变迁与朝代兴衰的关系,指出明代大多时间气候温暖潮湿,适合农耕民族发展。崇祯年间则是大降温,大顺、顺治这类年号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风调雨顺的渴望这一研究表明A气候变迁是朝代兴衰的根源 B小农经济经营方式应对天灾能力脆弱C研究结果充满迷信荒诞不经 D作者用生态史观准确还原了当时历史5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个体农耕 B奴隶制经济 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6唐末后晋天福二年(937年)

3、的诏令中明文规定,“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与此同时,官营手工业作坊所生产的纸张、雕版印刷品(如日历等)也成为民间市场上的比较常见的商品,这种情况在唐代及其以前是很少见于记载。这反映了A官府赋税来源多样化 B民营手工业趋于衰落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7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8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9“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

4、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分工过细 B利益内耗 C管理僵化 D外部竞争10“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11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

5、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12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说明当时A景德镇制瓷行业开始兴起 B民营手工业产品占领整个市场C景德镇全员参与陶瓷生产 D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13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历代税赋构成A.工商税是主要财源 B.农业完全停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14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

6、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不够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15在古代招牌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湖南沅陵出土的元代油漆颜料包上印有“潭洲,升平坊内白塔街,大尼寺相对住,危家,自烧洗无比鲜红紫艳上等银朱,水朱,雌黄,坚实匙筋。买者请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的字样和“父业子传”的印号。据材料可知A.中国最早的商标命名受传统思想影响 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C.工商业者

7、重视产品质量和信用的宣传 D.商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16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20里,南北15里。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根据所学判断正确的是A.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B.城市管理为唐宋所仿效C.有利于城市商业有序发展 D.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17“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材料说明古代“丝绸之路”A更重要的作

8、用是加强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与沟通B商贸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促使商人改变了初衷C商贸活动承载了风俗习惯,所以推动文化相互融合D商贸活动加快民族融合,到元朝新的民族回族形成18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C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19汉武帝时设置盐铁官专职管理盐、铁生产销售征税事宜。宋行引法,商人向政府购引(即取得贩运销售盐专利的凭证)后,即可凭引支盐运往指定区域,独占区内食盐销售。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

9、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封建政府与民争利的出发点没有改变B不放弃专营是为了抑制富商大贾势力C政策虽有变化但是指导思想仍为法家的集权思想D从长远来看会增加成本,不利于商品的自由流通20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B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C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 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21“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

10、,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22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23迪亚士说,他们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材料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的主要含义是A.传播基督教教义

11、B.传播近代自然科学C.传播人文主义 D.传播先进生产方式24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与这条航线开通有关键联系的航海家是A.达伽马 B.迪亚士 C.哥伦布 D.麦哲伦25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D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26“

12、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这里的“竞争技巧”主要指A.积极开展黑奴贸易 B.造船技术和航运业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D.进行“海盗式劫掠”27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28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

13、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29“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30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

14、、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