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修5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同步检测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280395741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选修5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同步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教版选修5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同步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湘教版选修5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同步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湘教版选修5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同步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湘教版选修5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同步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教版选修5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同步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选修5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同步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选修5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 读“2009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东多西少 B . 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 . 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 . 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2. 读“2009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 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B . 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C . 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 . 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口下降 3. 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 )

2、A . 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B . 类型齐全的特点 C . 暴发频繁的特点 D . 规模巨大的特点 4.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结构的严重破坏季风区夏季暴雨集中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 A . B . C . D . 5. 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 A . 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 . 崇明岛的形成 C . 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 . 约旦地沟的形成 6. 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回答: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 A . 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 B

3、. 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 C . 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 D . 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少有关 7. 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省区中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 ) A . 广东省 B . 台湾省 C . 湖南省 D . 云南省 8.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 ) A . 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B . 地震、泥石流、滑坡 C . 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 D . 地震、火山、海水入侵 9. 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 A . 地震 B . 火山喷发 C . 滑坡 D . 泥石流 10. 关

4、于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 . 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没有任何的前兆 C . 滑坡是持续降雨导致岩体顺层滑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 D . 滑坡的形成完全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11.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影响最大的是地震灾害。据此完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震规模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 B . 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省是地震的多发区 C . 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与东、西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D . 地震是一种纯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 12. 我国主要

5、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影响最大的是地震灾害。据此完成:我国地震和灾情分布的特点分别是( ) A . 东多西少,东重西轻 B . 东少西多,东重西轻 C . 东多西少,东轻西重 D . 东少西多,东轻西重 13.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四个聚落的航空照片,框线内为居民密集区。读图回答:图中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的聚落是(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14.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四个聚落的航空照片,框线内为居民密集区。读图回答:应对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 在较陡山体凹坡处建临时躲避棚 B . 逃生时向沟岸两侧山坡跑 C . 顺沟谷方向上游或下游逃生 D .

6、加强泥石流沟谷下游的检测工作 15. 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下图,回答:据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 . 滑坡 B . 地震 C . 火山喷发 D . 洪涝灾害 16. 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下图,回答: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 A . 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 . 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 . 加强对堰

7、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 D . 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 17. 泥石流是在一定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由大量土石和水构成的固液两相流体。读表完成:下列人类经济活动中,可能促使泥石流发生的是( )表1我国泥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关系统计表年降水量(mm)1001004004016006018008011000100114001400泥石流数量百分比281618242210表2我国泥石流爆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泥石流爆发频率0002918342410210 A . 在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 B . 在锡林郭勒地区过度放牧 C . 将废弃矿石随意丢弃在斜坡上 D . 将

8、大量污水排入长江上游地区 18. 泥石流是在一定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由大量土石和水构成的固液两相流体。读表完成:下列关于泥石流的正确说法是( )表1我国泥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关系统计表年降水量(mm)1001004004016006018008011000100114001400泥石流数量百分比281618242210表2我国泥石流爆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泥石流爆发频率0002918342410210 A . 我国有60%的泥石流发生在夏季 B . 泥石流灾害频繁是制约贺兰山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原因 C . 妥善解决泥石流灾害是修建青藏铁路的技术难题之一 D . 我国

9、7月份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降水丰富 19. 读表及“震中分布示意图”,回答:据表可以看出,烈度与表中深度和震级的关系是( )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表 A . 烈度与深度呈负相关,与震级呈正相关 B . 烈度与深度呈正相关,与震级呈负相关 C . 烈度与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 D . 烈度与深度、震级都呈负相关 20. 读表及“震中分布示意图”,回答:图中A地位于震中,震源深度为100千米,当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纵波)以8千米秒的速度向外传播,那么位于图中B处的某海轮将于地震发生后约多少时间有震感( )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表 A . 30秒 B . 40秒 C . 50秒 D . 60秒 22. 读“中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是泥石流分布多发地区,其气候原因是_,地质原因是_,人为原因是_。 (2)根据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_。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震带和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原因。 (2)说明该地区滑坡发生次数与坡度的关系,并从滑坡危险性的外在因素分析,怎样避免和降低坡度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 (2)A,B两地中,地质灾害严重的是哪个?试分析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 (3)A,B两地中,自然灾害较少的是哪个?其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英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