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80394613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枣庄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9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的最佳解释是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主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10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11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我国农

2、业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该表能够反映的准确信息是A农业领域近代化有所拓展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C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 D自然经济主导地位逐渐丧失12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又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A罗斯福时任世界反法西斯盟军最高总司令 B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C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美两国在抗战时期一直合作抗日1320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都很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予1904年、1912年、193

3、6年、1956年。颁布于1904年的是A“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C“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宣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14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的一份报告提出:“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的出发点是:指令性计划是主要的和有决定意义的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来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段材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A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 B未能突破原有体制C遵循了经济

4、发展规律 D被迫转向政治领域15“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一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162012年3月13日,美国、欧盟和日本计划就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向世贸组织提交正式诉讼,控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试图为其本土制造

5、商降低成本。中国正在准备积极回应。针对这一贸易纠纷,根据世贸组织的宗旨与原则A中国应取消针对稀土出口的种种限制B中国应运用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经济利益C美、欧、日应在国际市场上另寻稀土资源 D世贸组织应协调与缓和贸易双方的矛盾28(26分)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历史上城市发展体现了文明的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

6、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1)“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请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这一观点。(8分)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了伦敦、纽约、上海三她的城市化进程。三地城市化的进程、程度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影响英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10分)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迭,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

7、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措施。(4分)(4)影响城市化有诸多的因素,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些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4分)2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东化”,报纸上没有这个词凡,是我发明的。我们知道,汉唐的时候,是“东化”的。因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当时在中国。在明末清初以前确实有过东学西渐。不能只重视“西学东渐”而忽视“东学西渐”。根据历史事实,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

8、西渐”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西方传教士、外籍华人、留学生、商人等的注意,并通过他们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在19世纪中叶,发生了中国和西洋的大规模接触,西洋近代文明以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大举进入封闭的中国,这段历史,人人皆知,不须细说。这里特意要指出的是,中国文明史的“自然进程”至此被打乱了;从此,中国必须加入世界历史的总进程,不可能再独自地在原来的轨道上运行。事实上,历史地看,中国从那时起已经开始提出了与外界“接轨”的问题了。不论当时提出怎样的改良主张,吸收西方的经验乃是势之所趋。 -陈乐民欧洲与中国评价材料中关于“东学”和“西学”的论述。(10分)(

9、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者日: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

10、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1)材料一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个奇特现象”的理解。(4分)36(10分)【历史-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5。分

11、)(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些“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5分)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战后世界历史长编材料二 我们的经济由于多年沉重和不适宜的战争支出受到了严重损害,我们社会的政治统一遭到破坏,几十年都不会恢复。根据我的判断,事后证明我们错了。我们高估了失去越南对西方安全的影响。-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2分)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目的。(2分)(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及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参考答案BDACC B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