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教育理论论文_教育论文_60277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80388895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教育理论论文_教育论文_60277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教育理论论文_教育论文_60277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教育理论论文_教育论文_60277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教育理论论文_教育论文_60277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教育理论论文_教育论文_60277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教育理论论文_教育论文_6027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教育理论论文_教育论文_6027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范文题目:国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教育理论论文_教育论文编辑:小小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主要形式,各工程技术应用型院校都在努力探索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因此,总结与比较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发展历程,从中获得一些经验和启示,将有助于我国的高职教育更快更好地探索出一条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产学结合;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发达国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

2、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内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发达国家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德兰特技术学院(Sundland Technical College)在工程船舶与建筑系中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有一段时间到校外参加实际工作,然后再回校继续学习,比喻为“三明治”教育(Sandwich Program)。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Cincinnati University)同几家大企业合作培养了27名工程专业的学生,创造了产学合作教育的经典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其基本内容是把学生

3、分成两组,一组在学校学习,另一组到工厂工作,一周后两组交换。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的高度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加速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产学合作教育在形式、内容、层次、功能等方面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921年,美国安提亚克大学在所有专业中实施了合作教育,将产学合作教育的功能从单纯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合作教育的形式也不断创新。此后,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国家从英、美等国发展到亚洲、大洋洲等几十个国家。以下简单介绍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四国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特点。美国美国的校企合

4、作、工学结合教育贯穿于社区学院办学的全过程,以“工学交替式”模式为主。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大学生自入学起学习半年后,便将企业的实际训练和大学的教学以两个月左右为期限交替进行,到毕业前半年再集中于学校授课直至毕业。在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学校与工商企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主要特点是:(1)办学以学校为主,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的需要与有关企业取得联系,双方签订合作合同。由企业提供劳动岗位与一定的劳动报酬,并派管理人员辅导学生适应劳动岗位、安全操作,协助学校教师确定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一起评定学生的成绩、劳动态度、工作数量和质量等;学校派教师

5、到企业指导、监督学生劳动,沟通学校与企业合作双方的要求。(2)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大致为11,即一半在校学习,一半在企业劳动,学习与劳动更换的方式灵活多样。英国英国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主要有长期和短期两种。长期的工学交替制有“2+1+1”(4年制)和“1+3+1”(5年制)两种。“2+1+1”即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在企业工作,第四年再回到学校学习、考试、取得证书,在企业实践学习的时间为一年。“1+3+1”即第一年在企业工作,第二、三、四年在学校学习,第五年又回到企业,在企业实践学习的时间为两年。短期的工学交替制更为常见,通常为6个月。实行工学交替制的学生也分为两类,以企业为依托和以学

6、校为依托的。以企业为依托的学生,无论是在企业工作,还是在学校学习,都由企业付给酬金。以学校为依托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由学校提供资助,在企业工作期间领取企业付给的报酬。英国的企业在合作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参与合作教育:雇主在一些教育基金会等关键机构中任职;雇主直接加入学校领导班子;企业参与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参与学校的评估;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学校提供资助;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办学制度,提供实训设备、场地。学校则非常重视进行社会调查,总是根据社会、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并严格按照企业或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进行教学;把职业知识纳入到学校课程,开设“工作经验课程”;安排学生定期到企

7、业参观,学校教师经常深入企业,帮助学生熟悉工作环境。德国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即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教学活动在企业与高校交替进行,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是德国学制的特色,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法规定,80%的青年必须接受不同类型的职业技术教育。德国的学生多在完成基础教育后,成为师傅制度下的学徒,一方面在工厂做工,接受师傅的指导,另一方面进入职业高等学校,进行相关职业理论的学习,做工与理论学习交替进行。做工以企业为主,合作学校派出教师进驻企业给予理论指导;理论学习以学校为主,企业派出技术专家到学校协商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德国的高校与企业一旦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关系,将

8、是长期、稳固和紧密的,其合作非常注重实效。加拿大加拿大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始于1957年的滑铁卢大学。1970年以后,合作教育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加拿大的高校大多设有合作教育部,主要负责校企合作教育的宏观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由各院(系)教师负责。学校的校企合作教育专门机构为实施合作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加拿大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集中体现为高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合作。加拿大产校企作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在课堂上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是加拿大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一大特点,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校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出发点是适应社会经济发

9、展需要,培养符合雇主需求的人才,使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能够直接进入工作市场。加拿大的高校每年分三个学期,不同专业的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形式也不同。一些专业采取“11循环”的方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一学期,到企业工作实习一学期;或在学校学习一年,到企业工作实习一年,如此循环。一些专业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或三年,然后集中到企业工作实习一年;另一些专业则要求学生每年至少有一个学期在企业工作实习,等等。采用何种形式则是根据专业教学需要、企业工作岗位及学生的自愿情况而定。学生的实习工作单位由学校负责联系,实习单位付给学生工作报酬。学校跟踪检查学生的实习业绩,用人单位负责对学生的工作实习进行

10、指导和鉴定。学生可以在与本专业有关的实习工作中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为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同时可以获得用以支付学习费用的报酬;用人单位可以发现优秀学生,并在实际工作中考核、录用未来员工,减少为职员支付的培训费用,有机会雇用随时可得的临时工作人员;高校则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策略,吸引优秀生源,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加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和效益。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共性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方面具有以下共性:第一,工学结合学制灵活,在校理论学习与在企业工作实习分配合理,在企业工作实习的时间

11、有保证;第二,企业积极参与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还相应地给予一定的报酬,可以提高学生在企业工作实习的热情;第三,学校教育紧贴企业需要,真正做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第四,高等院校与企业在合作教育过程中,既可以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做出贡献,又可以在许多方面实现“双赢”。几点启示我国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和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在努力探索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更有效地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创新人才的途径。结合国外的经验和我校多年来校企合作教育开展的实际,笔者认为,政府、企业、高校应该各负其责,共同承担起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的责任,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校

12、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对校企合作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立法、政府补贴等形式,积极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搭建平台。各级政府对校企合作教育的倡导和支持应落实到具体的法规、政策和措施中,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院校应给与政策、基金等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促进高等院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企业应实行包括实际利益(如减免税额、政府补贴)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主动承担校企合作教育的任务,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全过程。对于企业而言,不应仅仅追求利润,看到眼前利益,而应切实采取实际行动,承担起共同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对于高校而言,应充分发挥在校企合作、

13、工学结合教育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探索与本校、本地区发展需要相结合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在这方面,我校的做法是:(1)校企联手,实施“零距离”订单式教育。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我校教师深入各类企业进行研究,探讨出一种“30订单式”培养模式,即企业按其发展要求,预测人才需求,在学生三年级时向学校下“订单”。学校根据订单,与企业共同组织面试,挑选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编制教材;企业参与到教学活动与实习环节中,毕业时企业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并按一定比例择优录用为企业正式员工。目前,我校已与贝尔阿尔卡特、通用汽车、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农工商超市、斯米克集团、小糸车灯等企业合作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

14、2)联办二级学院。为了密切校企关系,建立各类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我校还积极与各类企业共同办学,联办二级学院,如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签署的合作协议,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相关专业为基础,建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中外运国际物流学院,由企业投资100万元设立奖助学基金、建设专业实验室;与香港蒙妮坦国际集团合作,建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蒙妮坦学院,等等。(3)共建实验实训中心。由我校通过提供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与各类企业共同建设实验实训中心。如我校与实达电脑共建了实训平台,与创先泰克实行合作开展研发,等等。企业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员工,既可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又能解决师资缺乏的难题;学校则可以充分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实现校企双赢互利的目标。参考资料:冯晋祥.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王敏勤.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J.教育研究,2002,(5).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建之思考J.教育研究,2002,(6).4金柏芹.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2,(12).5霍汉平,等.依靠校企合作,促进高职教育J.现代电子技术,2004,(17).6巴世光.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4,(31).转贴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