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相生律的产生和基本概念 五度相生律的产生和基本概念 五度相生律又叫“三分损益律”,它是按纯五度的关系向上或向下推算的办法,来找出整个各个音级的精确高度在国外,五度相生律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是由毕达哥拉斯所发现的,所以在国外一直称五度相生律为“毕达哥拉斯律” 按西洋七声音阶五度法生律,各律音名与唱名如下: 降C-降G-降D—降A-降E-降B-F-C—G-D-A-E-B-#F-#C 降1-降5-降2-降6-降3-降7-4-1-5-2-6-3-7-#4-#1 从降C起五度相生至#C止无升降号的音从C起每隔一个音即组成音阶“CDEFGAB” 五度相生与简谱的对应关系(1964年初学和声学时为记住纯五度关系所编口诀) 纯律,是用泛音原理定律的一种律制,其生律的要素是用泛音列表中的第二谐音(八度)、第三谐音(五度)和第五谐音(大三度),将大三度插入五度之中,构成三和弦形式将和弦音依次排列,构成纯律音节 产生 在西方,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就提出了“五度相生律”,因此,五度相生律又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律”。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存在类似认为弦长比分别为2:1、3:2、4:3时发出相隔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的音程定为完美的协和音程他们将纯五度作为生律要素,由此产生“五度相生律” 基本内容 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基音,然后将频率比为3:2的纯五度音程作为生律要素,分别向基音两侧同时生音下面以C为例,来阐述五度相生律的生律原理假如C为基音,按照五度相生原理向上可生出G、D、A、E、B,向下可生出F、降B、降E、降A、降D、降G,将连同基音在内的十二个音写在一个八度之内 更多阐释 在论述五度相生律的同时,不禁将其与曾侯乙编钟联系在一起,曾钟横列各音的排列体现了五度相生律的生律结构以曾钟基列为例来说明此问题首先从曾钟基列C音下方的F、降B两音入手,根据测音得知F、降B两音距C音分别为4101音分、1016音分,这绝非由三分损益法而来,因为按照三分损益法无法得到此音,此两音只能通过C音连续向下纯五度生律才能得到,通过上面对五度相生律的介绍,得知五度相生律获得此两音的方法亦是如此;而曾钟基列C右边的音(如G、D、A、E)与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中心向右侧生律的原理基本相同。
因此根据两者的时间先后,大胆推测曾钟所体现的生律原理早已孕育有五度相生律的雏形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