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比较分析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280285936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比较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比较分析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比较分析刘志强(江苏大学交通工程系, 212022) 摘要 本文在分析比较中美日等国道路交通现状、交通安全的发展情况、采取的相应对策以及其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我国现阶段交通特点、 交通安全的状况、交通安全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在交通安全管理的总体框架下,交通安全技术手段的提高是我国交通安全管理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实施分阶段的、递进的安全管理对策和开展长效管理,提高交通安全技术,建立“点线面”的立体控制系统和道路交通 安全保障体系,才能提高我国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和国际红十字会的联合研究报告预测,未

2、来的交通事故将与严重疾病一样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 原因之一。但目前各国政府却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放在这些疾病的治疗而不是放在解决道路安全问题上。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出现而产生。要消灭交通事故,做到“零伤亡”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建立 一个相对安全的交通环境,给交通参与者提供宽恕的交通氛围,使交通真正实现快速、舒适,成为一件爽心悦目的事。 本文在分析比较中美日等国道路交通现状、交通安全的发展情况、采取的相应对策以及其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开展 了对我国现阶段交通特点、交通安全的状况、交通安全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在交通安全管理的总体框架 下,交通安全技术手段的提高是我国交通安全管

3、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实施分阶段的、递进的安全管理对策 和开展长效管理,提高交通安全技术,建立“点线面”的立体控制系统和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才能提高我国交 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 1中外交通安全情况 11019 年,全球约有 75 万人死于交通事故。TRL(Transportation Research Labs )的一项研究表明,11019 年道路交通 事故的全球分布如表 1 所示,其中,近一半的死亡事故(约 44%)发生在亚太地区。 比较中、美、日、印的交通事故的走势有较现实的意义。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和日本,具有较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和 道路密度(表 2),在国内通过实施“3E”工程

4、,交通安全的形势大为改观,车辆事故率及里程事故率均持续下降,多 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并趋于稳定,一些主要西方国家的交通事故率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1101511019 年日本则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 1 万人左右的水平上(图 1)。从 1101511019 年中、印两国交通事故的 对比可以看出,同为人口大国、发展中国家的中印两国交通事故均呈上升趋势(图 1),随着两国机动化水平(中国机 动化水平增长率高达 16%)的提高,如果不对道路安全项目进行改进,这种趋势将一直继续下去。 2中国交通事故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1 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 1

5、0 万人。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 保有量的增加,道路里程的延伸,道路交通愈趋复杂,交通事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02 年,我国公安交通部门共受 理交通事故1案件 773137 起,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 109381 人死亡,562074 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3.24 亿元。因 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10 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近年来持续攀高。 交通事故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自 70 年代以来,我国交通事 故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0 万人口死亡率一直攀升,图 1 为中印日等国部分年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统计情况。 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31 现阶段我国

6、交通的特点 道路交通安全受到人-车-路以及交通环境这四位一体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交通安全环境则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混合交通状态严重 对交通事故产生的交通特点分析可知,混合交通条件下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 55.9%,同时还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占 67.2%);当混合交通且缺少交通控制时,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 50.8%,死亡人数占 62.4%(11018)。 车辆性能差;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车况的好坏、车辆的性能等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的安全。与发达国家 相比,我国交通运输中的车辆总体特征表现为:耐用好修,适应炎热、严寒的气候,无装饰,车辆只具备基本性能。 目前国内车辆普遍

7、不适应持续高速行驶的工况,因此在高速公路上表现不佳;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 件损坏,均可成为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 机动车辆组成结构畸形 国内机动化水平低(表 2),但交通事故率高。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还表明,发达国家 (这里指 OECD 成员国)的交通事故和机动化水平与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亚洲国家的机动化水平最低,但 交通事故率最高。 2002 年,全国在用机动车保有量为 79,756,763 辆,其中,汽车 21,417,279 辆,占机动车保有量的 26.85%,而农用 运输车、拖拉机、挂车等则占 73.15%,因此车辆整体性能较差。而由这些车辆组成的混合交通流将对交通安全构成致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