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说文解字》口部字及其文化内涵浅析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89KB
约2页
文档ID:280170892
《说文解字》口部字及其文化内涵浅析_第1页
1/2

《说文解字》口部字及其文化内涵浅析 《说文解字》口部字及其文化内涵浅析 摘要:许慎历时二十二年作《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本文对口部字进行分类研究,并对其中承载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字进行剖析,分析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说文解字》;口部字;文化内涵 一、有关“口”部字的研究现状综述 对《说文》进行分部研究的学者很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对“口”部字进行研究的文章也有一些傅华辰发表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的《偏旁“口”字的构形功能》从特殊和一般两方面分析了口部字的构形功能;刘炯炯发表于文教资料的《《〈说文〉同文》口部字辨析》,文章对黄侃先生的《〈说文〉同文》进行研究,分析了口部字同文现象;马瑞在发表于青年文学家上的《《说文解字?口部》字字形及义类分析》中对口部字进行字形和义类上的分析;杨丹发表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的《《说文解字?口部》小议》对口部字进行了意义归类,分析了其列字规律,还与言部字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其联系;陈辉发表于安康学院学报的《《说文解字》口部饮食动作词语认知研究》以义界的方式描写口部饮食动作词语。

纵观这些研究,发现对口部字文化内涵探析的暂时空缺,所以本文对口部字的文化内涵进行浅析,具有开创性意义,可以进一步丰富《说文解字》的研究 二、口部字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说文》作为文字的一块瑰宝,每一个汉字多少都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现从部分口部字分析其主要文化内涵 ⑴从进食动作类口部字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烹调的方式、烹调的食材以及进食的方式十分多样中国人对吃特别讲究,“名以食为天”一句反映了“吃”对华夏儿女的重大意义 ①从“?、哜、啐、啜、?”看中国酒文化 《说文?口部》:“?,口有所衔也①?指用嘴取物《晏子春秋?外篇上一》②:“?酒尝膳,再拜,告餍而出这句讲的是晏子论礼,“品酒尝菜,再次行礼,告诉饱了再离开”我国是礼仪之邦,古代更是如此,喝酒前需要拜,酒后同样需要拜《礼记?杂记下》:“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哜之;众宾兄弟,则皆啐之郑玄注曰:“哜、啐、皆尝也哜,至齿;啐,入口酢指客人用酒回敬主人,这种情况主人只需“哜”,即浅尝,不用喝下去;客人则要“啐”,即喝下去古代饮酒的礼仪有四部:拜、祭、啐、卒爵就是先做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到处一点儿在地上,感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赏令主人高兴;最后一饮而尽。

韩愈在《送穷文》中说道“子饭一盂,子啜一觞啜”字此处指饮酒的动作,也可用于食用液体或带汁的食物如《史记?张仪列传》③:“进热啜司马贞索隐:“谓热而啜之,是羹也羹指带汁的肉至于酒的味道,古人用“甘而不?,酸而不?”(出自《酉阳杂俎?酒食》)?形容,“?”表味美,《说文》不收;“?”表味道?烈 ②从“咀、叽、味”看先民对五味的探索 先民喜欢不断尝试食物以获得味觉的享受《管子?水地》:“三月如咀,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