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辛弃疾《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原文及赏析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9.25KB
约5页
文档ID:279759124
辛弃疾《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原文及赏析_第1页
1/5

鹏鹃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宋]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裤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娓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分类标签:壮志难酬作品赏析原题: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①约作于庆元六年(1200),时稼轩罢居瓢泉少年时事:指青年时 期的一段抗金经历稼轩生于北地,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 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时稼轩二十二岁聚众起义,后归耿京,为掌书 记次年春,奉表归宋,于北返海州途中,闻叛将张安国杀耿投金 遂率轻骑五十馀夜袭金营,捉叛张而兼程南渡,献俘朝廷(以上见《宋 史》本传)时人洪迈《稼轩记》评说:“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 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按:本词上片正是回忆这一段英雄往事 词 以“有客慨然谈功名”起兴,上片回忆“少年时事”,为稼轩生平最 雄壮之一幕,刻骨铭心,一触即发是以挥笔写来,境阔情豪下片 起二句抚今追昔,抒发现实感慨结韵写出南渡后的壮心抱负和落寞 处境,于诙谐幽默中见牢骚悲愤上片“追往事”,下片“叹今吾”, 今昔对照,讥刺时政和不甘终老田园之意甚明②“壮岁”两句:回忆当年率众起义、突骑渡江情景壮岁:少 壮之时。

拥万夫:率领上万名抗金义士锦裾(chdn掺):锦衣檐: 短上衣突骑:突击敌军的骑兵渡江:指南渡归宋③“燕兵”两句:描叙夜闯金营,活捉叛将的战斗场面燕兵: 北兵,即指义军银胡〈革录〉(心陆):饰银的箭袋,多用皮革制成 既用以盛箭,兼用于夜测远处声响唐人杜佑《通典•守拒法》:“令 人枕空胡〈革录〉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于胡〈革录〉 中,名曰’地听',那么先防范宋人《武经备要前集》也有类似之说 娓:通“捉”,把握,整顿金仆姑:箭名据《左传•庄公十一年》 载,鲁庄公曾用此箭射伤宋国大将南宫长万按:或谓上片仅写首次 南渡事言稼轩一行奉表至扬州,正值金主亮被部下射杀稼轩等乘 兵乱之际,冲过乱阵而渡江南去④春风不染白髭须:言春风染绿万物,却不能染黑我的白须欧 阳修《圣无忧》词:“春风不染髭须"髭(zi资)须:胡须⑤“却将”两句:谓空有壮志宏略,只落得种树田园万字平戎 策:指抗金复国的良策按:稼轩南归后,曾先后上《美芹十论》和 《九议》,力陈抗金战略,但都未得朝廷重视,故有此叹东家:东 邻家种树书:研究栽培树木的书籍《史记・秦始皇本纪》记始皇 焚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此喻归隐。

韩愈《送石 洪》诗:“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 大军南下,其后方比拟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 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 当时年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 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 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 见宋[Wj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辛弃疾等回到 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 州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 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宣扬民族大义,带 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到临安把张 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辛弃疾这种精忠报国、智勇过人的传奇般的英 雄行为,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中是独一无二、值得赞叹的这首词的上 片写的就是上述作者这段出色的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 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下句写擒获张安国 带义军南下锦檐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燕兵夜娓 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 斗燕兵,指金兵夜妮银胡革录”,夜里提着兵器追赶娓,通“捉”; 胡革录,箭袋一说,枕着银胡革录而细听之意妮,谨慎貌;胡 革录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 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汉箭”句,指义军用箭回射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 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 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 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宋高宗没有抗金的决心,又畏惧起义军辛弃疾南归之后,义军被解 散,安置在淮南各州县的流民中生活;他本人被任命为江阴佥判,一 个地方助理小吏,给他们当头一个严重的打击,使他们深感失望后 来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 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近二十年他处处受到 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 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下片,“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 一 “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 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 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 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 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 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 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 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 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 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现实?对于 作者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 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词:“生怕客谈 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 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 使人扼腕不已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

悲 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 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