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题比赛演讲范文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79653955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国主题比赛演讲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爱国主题比赛演讲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爱国主题比赛演讲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国主题比赛演讲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国主题比赛演讲范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国主题最新比赛演讲范文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 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 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 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 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 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 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 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

2、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列宁说 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 最深厚的感情”。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 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 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 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 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 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 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事业,献身

3、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 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 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 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 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一个人没有精 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 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地面临着世界 列

4、强的欺辱,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抗争,并最终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回顾近现代 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 阻,能自信地挺起我们的脊梁,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民族精 神的坚强支撑。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许 多大风大浪,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正是凭着对国家和民族 的深厚感情,依靠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熔铸而成的凝聚力和向 心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象的 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 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 育,继承和发扬爱国

5、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 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 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 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 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俞 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贾谊的“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 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 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 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 在。从历史中看爱国主义是永恒主题。历史本身就是爱国主 义的源泉,历史知识本身就充满爱国主义的内容。懂得了中 华民族的历史,就会由衷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翻开中华 民族的历史,每一个时期都涌现出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