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及服务暑期实践报告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279608653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建设及服务暑期实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区建设及服务暑期实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区建设及服务暑期实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区建设及服务暑期实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区建设及服务暑期实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建设及服务暑期实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建设及服务暑期实践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暑期社会实践 报告 题 目 社区建立与社区效劳开展调查 系专业 通信工程 班 级 11通信 作 者_ 贺鑫 日期: 2013 年8月 18 日. z.- 社区建立与社区效劳开展调查 贺鑫摘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 的重要载体。社区建立是城市社区效劳深化开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开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立和社区效劳,是解决城市开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关键词: 社区效劳 建立 改革创新和谐社区社区社会工作正文:实现社会和谐

2、,建立美好社会,一直以来是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局部,也是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社区作为社会最根本的单位,是实现基层自治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 推进社会建立,重心在基层,社区建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和根底性工作。以城市社区作为研究对象,从论析社区及社区建立的涵入手,理清社区与社会的区别与联系;在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的根底上,着重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区建立之间的关系,社区建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在要求和根底性工作,并从加

3、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深入分析、说明和谐社会背景下社区建立的重要性。一、建立和效劳现状一硬件建立 硬件设施是影响社区建立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区委、区政府提出:上下齐心,加大投入,彻底改善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的办公和活动阵地,要把最好的房子倒给社区,要把一流 的效劳提供应居民,社区建立的硬件建立要管用,要用好等要求。协调市城建、规划等部门,通过置换、改建、新建、购置、社会联建等方式。社区部可以设老年公寓、婚姻系列效劳、社区学校、老年大学和军地两用人才学校等效劳容;各街道通过改建、置换和新建等方式,建起了多功能社区效劳中心。 二软件建立 社区效劳是社区建立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围绕强化效劳,

4、区通过网络建立、升级换代,使得全区社区办公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手段实现电子化,效劳方式实现人文化,运作模式实现市场化,走出了一条安康、持续、快速开展的社区效劳新思路。一是社区效劳网络不断完善。区政府加大投入,对社区效劳求助进展了改造,使和电脑网络更具完善,建立了区求助热线和社区效劳,实现了区、街、社区三级网络和信息平台。二是社区效劳手段日趋丰富。在社区效劳方式上,走出了一条由政府主办到企业加盟、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开展思路,由最初的政府单打独斗,力不从心,投入缺乏,到老家政、老阿 姨、社康集团等十大社会企业加盟,效劳力量开展壮大,到筹建街道武昌社区效劳一条街,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

5、式,使得社区效劳社会建,社区效劳市场化运作安康、可持续开展。三队伍建立 近几年来,随着居委会换届的进展,社区干部队伍建立不断得到加强,居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素质不断提高,军嫂、下派指导员和大学生的不断参加,使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构造、文化层次等不断得到优化。1.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便民利民效劳。 加大政策倾斜,出台了社区效劳认证制度及扶持社区效劳的优惠政策;区社区效劳中心开展了社会保障、婚姻系列效劳和养老托老等多项无偿或低偿效劳;各街道和社区都组建了专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效劳队伍,开展了房屋维修、家政效劳、清扫保洁、面食加工、食品配送、休闲导游等20多项低偿便民效劳。 2.开展了面向弱势群体的社区救

6、助效劳。坚持和完善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各项保障 政策,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障模式(最低生活保障、经常性捐、一户一册、对口帮扶),保障了弱势群体的根本生活。在此根底上,还通过社区志愿者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多方面的关爱。3. 开展社区再就业效劳。 完善了区、街道、社区居委会三级再就业管理效劳网络,做 出了不挑不拣保你48小时上岗的承诺,开展了争创无待业社区活动。采取鼓励下岗、失业 人员向社区便民效劳要岗位、兴办实业创造岗位、向社区单位拓展岗位等方法,走出了一条以效劳养效劳,以效劳促就业的新路。目前全区已创立了数十个无待业社区,而且街道还成 为全市首个无待业社区。4. 社区卫生不断开展。 制定了社

7、区卫生效劳中心设置标准社区效劳工作规 、 及效劳人员岗位职责、社区卫生工作程序,通过标准化、规化、科学化的管理,逐步完善了社区卫生工作的效劳方式,健全了工作网络。目前,区街社区卫生效劳中心总面积超万平,形成了以区医院综合卫生效劳为中心,街道卫生效劳中心(社区门诊)为主体,以数十个卫生所及千余家庭病床为补充的三级卫生效劳网络。中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行无双休日工作制,重点为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安康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效劳。5.社区文化活泼繁荣。 注重以社区文化为载体,营造安康文明的社区精神涵,提高社区凝聚力,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立。加强了文化阵地建立,初步形成了

8、以国办文化事业机构为主体,以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居委会活动室为中心的区、街、委三级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网络。6.社区环境整洁优美。 结合实施城区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建立了社区城建卫生管理体系及队伍网络,建立健全了卫生管理责任制,定期检查评比,通报情况,通过实施垃圾不落地、环卫三班倒扫保及清理无证商贩扰民等工作,使社区整体环境整洁优美。为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与家园意识,在全区叫响了创文明社区家家有责,建温馨家园户户受益的口号,开展了营建市民林和三认养活动。克制多重困难,加大对弃管楼院整治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社区建立带来的新变化 经过改革实践,我市新的社区体制框架已根本形成,开场发挥

9、出明显的作用,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一) 体制框架形成,作用开场显现。这次社区体制改革,理顺了原有居委会的组织模式,在社区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办公机构的执行层。这几个组织框架的建立,使社区组织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制约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将有效地保证社区功能的发挥,保证社区的自治方向,防止行政化和自身的官僚化。这是原有居委会体制所无法比较的。尽管体制改革和社区的管辖 围、工作对象、工作职能同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拓展,但新社区体制的优越性已有了明显的表达,社区组织的作用正在得到较好的发挥。二规模趋于合理,功能得到扩展。 经过街道撤

10、并和几次社区整合,社区的布局更加合理,社区资源更加丰富,社区的功能更加完备,许多在过去的居委会难以做到的事情,如警务室、方案生育安康指导站等,在如今的社区成为了平常事。 同时,由于社区规模的调整,广阔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了,社区的管理本钱下降了。所有这些都为今后社区建立的可持续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底。三关系开场理顺,职能得到强化。 新的社区组建后,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建立了各类小组和委员会等组织架构,并吸纳了民警和物业公司负责人参与进来,使党的领导、群众监视、专 业管理融为一体。从而加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基层,强化了监视和制约机制,理顺了社区部各个组织的关系,初步形成了责权明确、互相促进

11、、共同参与、相互制约的新型运行机制。 四队伍构造改善,素质明显提高。 社区组建后,某县社区干部队伍构造和人员素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文化程度大大提高,年龄不断优化。基层普遍反映,在这次换届之后,新中选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员政治素质高,开拓意识强,承受新生事物快,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都较强。在日前全市开展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和稳定工作中都发挥了十分要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三、 社区建立和效劳的建议和总结一进一步加强社区队伍建立。 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加强社区队伍建立的培训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全面提升社区居委会成员的整体素质。第二,完善社区居委会成员考核鼓励机制,建立一整套社区

12、居委会成员的选聘、上岗、培训、工作考 核、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在现有根底上逐步提高社区居委会 成员的生活待遇,稳定社区居委会成员队伍。第三,继续推进社区居务公开,加强人、财、物的监视和管理,使社区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化。 二全面落实社区准入制度。 从社区建立的工作实践看,社全面落实社区准入制度。区行政化倾向日益严重,这种倾向将导致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得不到居民的认同,是与自治方向背道而驰的。因此,必须明确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身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得硬性 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任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方法解决,属于搞形式主义、乱摊派、乱评比的容应该予以取

13、消。要全面落实社区准入制度,职能部门组织机构、工作任务、评比考核进社区实行申报准入制度,所有要进入社区的机构应该向党委、政府以及主管社区建立工作的职能部门申请。 三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社区条件。 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努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社区条件。条件力解决社区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有钱办事 的问题。一是多方筹措,稳步解决社区办公及活动用房问题。对于自有办公用房的,要力争到达150平方米的要求,对于长期租房的,可采取一定方式予以解决。 四搭建平台,创新载体。 探索建立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搭建平台,创新载体。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为骨干,以群众需求为主导的三社联动机制,完善相关机制,支持浔阳

14、区义工联合会建立,吸引社会成功人士、离退休干部、相关企业家和社区居民自觉主动参加到社区自我管理的行列中来,发挥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上的优势,扩大社区建立的社会根底、经济根底。 五深入推进社区信息化。通过自建或合建模式,在近期拟深入推进社区信息化。 建以社区居村委会为平台,形成区、街、社区三级网络信 息全覆盖格局。努力建成社区居民效劳的窗口、宣传教育的阵地、社情民意的基地、居民交流的平台。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投入缺乏、信息化建立开展不平衡、社区信息重复采集、增加基 层负担、社区居委会成员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薄弱等问题。社区信息化建成后可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可以展现浔阳社区效劳的风采;二是可以方便居民

15、,建立起社区效劳的双向沟通联系渠道,实现效劳手段的现代化。使这个平台既能为需要效劳的居民提供信息,又能为可以向居民效劳的社区效劳组织提供阵地;三是可以强化管理,实现社区管理信息化。社区建立也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和需求。总之,城市社区建立在城市四个文明建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立是城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社区建立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社区建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市的社区建立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开展、渐进深化的过程。经过多年来的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合理调整社区规模,重建社区组织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优化社区干部构造,理顺部工作关系,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市实际情况的社区运行机制。以上就是我对我们社区建立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参考文献1 东霞.中国城市社区建立的理性思考J.理论界.2007年10期2 丽君.从社区效劳谈如何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