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铃至金竹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一标段)总体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279602520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铃至金竹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一标段)总体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铃至金竹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一标段)总体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铃至金竹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一标段)总体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铃至金竹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一标段)总体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铃至金竹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一标段)总体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铃至金竹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一标段)总体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铃至金竹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一标段)总体设计说明(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铃至金竹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一标段) S-2总 体 设 计 说 明 第 1 页 共 11 页金铃至金竹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一标段) S1-2一、项目概述金铃至金竹公路作为金竹乡通往金铃乡重要通道之一,为沿线居民提供了交通便利,但此路目前为碎石路面,且道路存在一部分的道路病害,为了更好地服务两乡人民,该段路面宜进行硬化改造。金铃至金竹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大大改善了金竹乡至金铃乡的通行条件,提高了乡镇间的通行能力。其中金铃至金竹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全长17.814公里(起点为金竹乡:K0+000;终点为金铃乡:K17+814.263),其中一标段为K0+000K8+900;二标段为K8+900K17+814

2、.263。 图1 项目区位图二、任务依据及主要采用的相关设计规范文件(一)设计依据本项目的任务依据为与业主签订的相关合同。(二)设计规范文件及标准1、设计规范文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TF30-20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 D40-20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2、标准路基宽度6.5m=0.5m(硬化路肩)+5.5m(行车道)+0.5

3、m(硬化路肩)(三)主要设计原则本项目道路现状为碎石路面,且道路现状存在较多的车辙、坑槽等道路病害,不满足沿线的出行需求,对沿线居民的出行造成困扰。为更好的方便两乡之间的往来以及为沿线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特进行此处路面改造设计。为有效指导施工图的设计,我公司设计项目组在综合业主方、沿线群众的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沿线资源状况,环境影响,综合本工程的地形地貌,经过研究并提出了以下的路面改造设计原则:(1)现有道路平、纵线形不作调整,路面标高由现道路标高决定。(2)路基保持原有道路路基宽度不变。(3)对原道路现状路面病害进行处理。(4)对原道路路面进行硬化处理。(5)修整沿线路基排水。(6)完善道

4、路的安全防护设施。三、现有道路路面现状本项目道路是作为金竹乡通往金铃乡重要通道之一,道路现状为碎石路面,但道路沿线的道路宽度不均(原有路基宽度5.57.0米之间,局部回头段路基宽度7.59.5米),且道路现状存在较多的车辙、坑槽等道路病害,不满足沿线的出行需求,对沿线居民的出行造成困扰。为更好的方便两乡之间的往来以及为沿线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特进行此处路面改造设计。1路基原有路基宽度5.57.0米之间(局部较窄),局部回头段路基宽度7.59.5米。现场部分道路边坡垮塌,垮塌土石堆积在行车道,本次设计仅考虑对垮塌土石进行清理。2路面金铃至金竹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一标段)全长8.900公里,原路

5、均为碎石路面。部分路面出现了坑槽、路基沉降等常见病害。3桥涵及边沟道路现状原有合理设置道路边沟及沿线合理布设涵洞利于排水,原路有涵洞共计43道、及钢筋混凝土小桥1座,因此本次路面硬化改造仅对桥涵及边沟部分进行修整。4安全防护现状道路为碎石路面,在道路现状中,道路沿线未设置交通标志、波形护栏以及广角镜等交安设施。为提高道路沿线的交通安全出行,此次改造设计将对该道路进行合理布设交通标志、波形护栏以及广角镜等交安设施,保障出行安全。该道路沿线多为越岭线,在局部道路路段的路堤一侧高差较大且坡度较陡,因此在局部路段将布设的波形护栏等级提升,以提高道路行车安全,在此类临深谷区段(如下图)的路侧护栏防护等级

6、选用为二(B)级。临深谷段 临深谷段四、测设概况在外业准备阶段,项目组编制了工作大纲、技术指导书、技术指导卡及外业测设规定。2020年11月下旬在项目所在地,开始外业勘测工作。(1)项目组人员组成及设备本项目组人员组成包括工程设计调查组。工程设计调查组由路线组、路基路面组、桥涵组、交叉口组、其它工程组、预算经济组组成。(2)外业工作方法简述项目组首先结合原路线走向,进行平面控制、高程测量,进行现场踏勘,对控制路线布设的重要地段逐段进行核查。在此期间,桥涵、路基路面、预算经济各专业组进行相关工程资料收集、横断面调查等。在此期间项目组征求了沿线地方政府、业主单位等多方面的意见。五、新技术采用及计算

7、机应用情况测量新技术本路段工程量大,地形复杂,路线、涵洞等设计和计算均采用计算机进行,采用纬地道路等软件,运用CAD软件绘图,计算机出图率达100,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文件质量。六、路线设计1、设计原则(1)现有道路平、纵线形不作调整,路面标高由现道路标高确定;(2)对原路的平面、纵断面进行完全拟合;2、平面设计根据业主要求及专家审查意见,本次道路平面线形是对原老路线形进行拟合,不改变原有道路的平面线形指标。通过拟合发现老路局部路段的曲线半径R15m,如:K2+475K2+500段曲线半径为8.02m等多个小半径曲线段,对于小半径曲线段在现有路基宽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其

8、小半径曲线段进行弯道加宽处理从而改善曲线小半径情况(宽度值结合各小半径处的现有路基宽度条件进行改造设计)。为保障沿线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和道路行车安全,在以上路段设置了相应的警告标志标牌或波形护栏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全路段采取限速设计。3、纵断面设计根据业主要求及专家审查意见,本次道路纵断面线形是对原老路纵断面线形进行拟合,不改变原有道路的纵坡,路面标高由现道路标高确定。通过拟合发现老路局部路段的纵坡值接近或大于14%,如:K0+320K0+370段为-16.61%等多个超纵坡路段。为保障沿线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和道路行车安全,在以上路段设置了相应的警告标志标牌或波形护栏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全路段采取

9、了限速设计。七、安保工程设施设计安全设施是公路不可缺少的基本设施,它对发挥公路的效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公路修建后的便捷畅通和良好运营,同时提高公路的行车安全性,设置标志、标线、护栏等交通工程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除应满足基本功能需要以外,还应使其布置和结构形式醒目、美观,与公路及周围环境协调,形成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达到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统一。7.1标志(1)基本规定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布局合理,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信息应连续,重要的信息宜重复显示。交通标志一般情况下应设置在道路行进方向右侧或车行道上方;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左侧

10、,或左右两侧同时设置。为保证视认性,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标志时,可安装在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个;分开设置的标志,应先满足禁令、指示和警告标志的设置空间。原则上要避免不同种类的标志并设。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路口优先通行标志、会车先行标志、会车让行标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应单独设置;如条件受限制无法单独设置时,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最多不应超过两种标志。标志板在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警告标志不宜多设。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警告标志时,原则上只设置其中最需要的一个。 (2)设计原则根据现场

11、调查及交通组成情况,对沿线增设标志,以不熟悉本路线以及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为使用对象,通过交通标志信息的引导,结合路面标线的使用,合理组织交通流,有效提高公路行车安全,使司机顺利、快捷抵达目的地。交通标志的结构、版面设计考虑其视认效果和美学要求,外形力求庄重、大方和美观。本路段标志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在标志的布设上重点考虑:及时地给司机提供准确的信息;有效结合路面标线、其他公路设施及路况布置;全线各种类型标志统一布局,形成整体系统;综合考虑路网中道路的分级与功能,对道路信息进行分级,对交叉口设置指路标志;针对“单个急弯”、“连续急弯路段”、“陡坡路段”、“连续下坡路段”、“急弯陡坡

12、路段”、“视距不良路段”、“路侧险要路段”、“平交路口”、其他(如穿越学校、集镇、村庄,路基宽度变化,事故多发路段等)等设置必要的警告、禁令和指示标志。(3)技术要求版面上字符:标志版面上的字符信息采用中文方式,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并结合公路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设计。根据设计行车速度确定板面尺寸,警告标志采用边长70cm的板面;禁令、指示标志采用外径60cm的板面;指路标志字体汉字高度为35cm,字宽与字高相等,字体采用标准黑体(简体)。指路标志颜色为蓝底、白字、白图案;警告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禁令标志颜色白底、红圈、黑图案。高速公路编号用绿字,国道编号用红

13、字。标志反光材料,考虑其反光性能、老化性能、耐用年限及造价几项指标,结合本工程特点,标志版面的汉字采用类反光膜。(4)结构设计及施工要求支撑形式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009)规定,按重庆市50年一遇风速计算,交通标志结构设计以21.91m/s风速作为设计风速。交通标志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识认性好的柱式支撑形式,并采用了多柱式结构的创新标志型式。a.本工程标志设置采用了单柱式及单悬臂式支撑方式。b.标志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施工应控制好混凝土标号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材料a.标志立柱和横梁:凡钢管外径152mm以下(含152mm)的立柱、地脚螺栓(包括相应的螺

14、母、垫圈)和横梁,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A3)焊接钢管,应符合GB700-2006的要求;凡钢管外径在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采用一般常用热轧无缝钢管,并符合GB8167-2008、GB8163-2008的规定。b.标志立柱柱帽和横梁帽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板。c.交通标志的标志板、滑动槽钢 采用2024,T4(或其他符合GB5768-2009标准)铝合金板材,并符合GB3194-1998“铝及铝合金板材的尺寸及允许偏差”的规定。d.高强螺栓高强连接螺栓,应采用40B或45号钢,并符合GB1231-2006的规定。e.基础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30Mpa,并符合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f.反光标识膜采用类反光膜,反光膜颜色的角点坐标和标识色泽耐用期应满足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JT/T 279-2004的要求。制作a.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颜色应严格按照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标准或设计图的规定执行。为了确保指路标志的视认性,指路标志汉字、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