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长城的传说6篇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279598332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长城的传说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有关长城的传说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有关长城的传说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有关长城的传说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有关长城的传说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长城的传说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长城的传说6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有关长城的传说6篇 有关长城的传闻篇(1):民间故事 关于长城的民间故事 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公然哈哈大笑。幽王很欣喜,因而又屡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逐渐不来了。详文:周幽王三年(前779),幽王姬宫涅骄奢淫逸,自从得到褒国进献的美女褒姒后,封为宠妃,全日沉溺于佳丽之中,朝政荒废。褒姒生性不笑,面对宫中玉宇琼楼,锦衣玉食,她毫无悦色。褒姒美艳无比,但全日愁云密布成为一大憾事。幽王欲睹褒姒笑容,大臣们想尽千方百计始终不得效果。一天幽王出游骊山,佞臣虢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拙劣策略,幽王

2、决意一试,遂命点燃烽火。各路诸侯见烽火报警,以为京城展现敌情。急速整装带兵而至。见君臣安然无恙,且游兴正浓,感到莫名其妙。问其理由,对方笑而不答。“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史记周本纪)。看到这种场面,褒姒忍不住一笑。看到褒姒终究开了笑口,而且笑时容貌更美,昏君乐得忘乎所以。风尘仆仆的诸侯终究明白,烽火报警,调兵遣将,原本为博宠妃欢心。王命如山,无可奈何,只得怏怏离去。为讨褒姒再开笑颜,幽王故伎几度重演。后来褒姒生了儿子,幽王特别欣喜,取名伯服。公元前774年,幽王废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同时重用善谀好利的奸臣虢石父为卿,国人怨声载道。申王后和宜臼把这些处境报告

3、父亲申侯,申侯分外愤概,毅然联合两个诸侯攻打西周。兵临城下,宫涅慌乱命令点燃烽火报警。屡受戏谑的诸侯以为又是昏君在讨好美人,按兵不动,镐京陷落,幽王被杀,西周300年历史宣告终止。这就是“一笑失天下”典故的真像。定城砖的传闻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全体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特别切实和节省。监视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细致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假设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

4、。监事管察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假设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此后,这块砖就一向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留存在嘉峪关城楼之上。冰道运石开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延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猛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加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

5、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分外顺遂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邻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务必参拜的地方。山羊驮砖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分外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

6、,尽管派了大量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依旧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简便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击石燕鸣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伤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向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

7、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利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进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万年灰与燕京城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头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气力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害。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由于那时还没有石灰,他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用三块石头支起来,添柴烧开水。天长日久,铁锅被烧了个大窟窿,满

8、锅的水全漏光了;把锅下的火浇灭了。可民夫们也意外地察觉,水洒在支锅的石头上,热石头遇到水就炸开了,炸出大量白面面,民夫们瞅着、想着,好生古怪。有个人把这白面面用水和和,觉得比泥还滋润,还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条和砖缝里。其次天,民夫们察觉,用这白面面抹的石条和砖缝,要比用泥抹的坚固的多。燕国人得到了启发,此后,就烧石灰,来抹城墙缝。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保住他的皇上宝座,也仿照燕王的手段兴工修起了万里长城。出工时,他下了一道旨令,让原来的燕国人包揽烧石灰的活儿。因此,那时修长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国人烧的。长城修到哪儿,就在哪里山坡上烧灰,而且烧的灰质量分外好,被后人称为万年灰,意思是万年不

9、变质。长城修完后,别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国人烧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银,建了个城镇,专为燕园人居住,这城镇就是现在的北京。因此,那时北京叫燕京,燕国人烧灰用过石头的山统称为燕山山脉。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强壮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对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感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辛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成摧永存于世的

10、意志和气力,是中华民族的高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高傲。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卫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卫系统,用以抗争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持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跑马长城界秦始皇把胡人打跑以后,为了阻挡胡人兴兵报仇,提出在与胡人交界的地方,修一座坚忍的长城。他的建议,博得了大量大臣的赞美。并一致认为,应先从东北的辽中开头,由于那里一面临海,还是一个战略要地。从那儿开头,在胡人恢复往日的气势以前,完全可以把长城修完。那么,毕竟

11、修到哪呢?秦始皇看法将统一的六国全部用长城围上。大量大臣表示:假设把六国全部围上,长城总长可达几万里,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修完。这样一来,人力物力消耗太大,有可能造成人亡国空。所以,大臣们建议,还是短一点好。但是,不管大臣怎样反对,秦始皇还是全力看法用长城围住六国。他越是全力看法,大臣们就越是全力反对。秦始皇扬头想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不易觉察的冷笑。他提议,跑马划长城界。让一个将官,骑一匹快马,人马饱食之后,人不下马,马不停蹄,由山海关起跑,经由六国边界,能跑几天算几天,跑出多远修多远。众大臣一想,这还可以。纵然是追风赶月的千里马,跑上两三天,也就是两三千里。所以,他们点头允许谁想到,秦始皇又提

12、出一个条件:沿全国边界,不管山峰还是平地,每三百里修一行营,跑马者从行营中跑过,以壮人马之威。众大臣不知其中用意,也都同意了。文武百官退下以后,秦始皇把心腹之人找来,如此这般地差遣几句,他们便分头行事去了。跑马这天,只见一员将官,顶白盔,骑白马,穿白袍,挂白甲。他从第一座行营中飞出,走平地,越高山,半天多时间,冲到其次座行营。冲出二座行营,直奔三座行营。四座、五座六天多时间,冲过十座行营。秦始皇接到探马的传报:跑马者已冲过十座行营。这些大臣很纳闷,这马怎么这样能跑啊,六天多了,还跑啊。又有五六天功夫,探马又报,跑马者已冲过二十座行营。大臣更古怪了,怎么,这马还跑哪?这是什么人?骑的是什么马?十

13、多天了,俄不死也该累死了。想必是仙人骑神马?又过六天多,探马又报,跑马者再次冲过十座行营。这回大臣都明白了,就是神仙也不行吗。你瞅我,我瞅你,是不是秦始皇从中搞鬼了?探马接连传报,跑马者冲过四十座行营。秦始皇这个欣喜呀,就甭说了,可是,有的大臣鼻子都气歪了。白袍将还在骑马飞跑着。战马跑到嘉峪关的时候,只见白袍将猛抽白马几鞭,白马口鼻流水,一个大翻个倒在地上。白袍将也从连忙掉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一匹马怎么一气跑了一万多里?原来,这是秦始皇用的计。为了达成长城围六国的目的,他提出每三百里设一行营,他派心腹之八,每座行营都备一匹白马,一员白袍将。第一座行营的白袍将到其次座,其次座的预备人马接着跑出

14、,看上去宛如一个人一样。就这样,一共传了四十多座行营。那为什么到嘉峪关人落马倒呢?原来,驻嘉峪关行营有个姓赵的将官,对秦始皇这种做法极为不满。他认为,长城修到嘉峪关,就可以阻挡胡人的进犯,何必要修那么长呢?太劳民伤财了。所以,他见前营快马一到,让饿了几天的战马一个劲的喝水。他上马以后,猛打战马两鞭,战马一聪慧,紧跑几步,呛水倒在地上。秦始皇听说马倒嘉峪关,很不欣喜。但是,按照他事先的话,长城只得修到嘉峪关了。孟姜女哭长城秦朝时候,有个良善美观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察觉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刚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乞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

15、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四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倾慕之情,而范喜良也热爱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打定结为夫妻。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客人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逐渐散了,新郎新娘刚要入洞房,猛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慌张,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马上拾掇拾掇行装

16、,上路了。一路上,也不知体验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究,靠着顽强的毅力,靠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结果,她鼓起士气,向一队刚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迅速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类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究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由于他已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