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考试复习题_范本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279551551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考试复习题_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原考试复习题_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原考试复习题_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马原考试复习题_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马原考试复习题_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考试复习题_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考试复习题_范本(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 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

2、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由自

3、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 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

4、余价值论的发现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 D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

5、绘 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第一章: 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B 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是机械唯物主义 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C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6、 C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4.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6.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B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7. 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 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7、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8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9.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C A 主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B 主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1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围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围是指 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

8、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D 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1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B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9、一元论和二元论 15.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 A 主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B 主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16.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C 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主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7.“我思故我在”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8.“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是 D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可知论

10、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19.下面关于唯物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 B.承认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提和 基础 C.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D.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人的感官之欲的逐利活动 20.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C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2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D A 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D变是绝对的,不变是

11、相对的 2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是B A.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唯物主义 2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低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 B 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4.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运动

12、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5主“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B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26.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 A相对性 B. 有限性 C. 客观性 D. 一维性 27.一般认为,“真空”即表示其中什么都没有,然而与常识相反,量子论研究表明,真空物质是以量子场的形式存在的一种能量最低的运动状态。这说明 A A.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根本不存在 B.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C.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D.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2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