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范本

1824****9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98KB
约20页
文档ID:279445654
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范本_第1页
1/20

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 ◆浴火凤凰◆投稿信箱:chinabyte@ ◆网址: /*************************************************************越过三八线: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 沈志华 朝鲜战争中敌对双方的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都是围绕三八线展开的:沿三八线开始的军事冲突引发了朝鲜内战;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击迫使中国出兵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过三八线而被联合国扣上了"侵略者"的罪名;麦克阿瑟也因再次主张越过三八线等战争叫嚣被杜鲁门总统所罢免;停战谈判是沿三八线的停火而开始的;战争的最后结局仍然是大体以三八线做为南的分界线周而复始,终点即是起点,这就是围绕三八线而进行的朝鲜战争的始末本文旨在分析美国军队在联合国军在名义下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的决策及实施过程,从而说明美国军队这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策,是美国政府精心策划的关于朝鲜战争战略意图重大改变的标志,是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中所犯的最严重的战略错误,也是导致战争升级和美国军队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而无法自拔的根本原因 越过三八线问题的提出和争论 关于美国的战争行为是否限制在三八线以南的问题,最早在6月29日,即战争爆发的第四天就已经提出来了,显然这与美国参与朝鲜战争的整个战略意图有关。

当时,陆军部长佩斯的意见是,目前美国的军事行动应限于三八线以南,"对于授权在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的问题上,应当特别慎重,而且我们应当对这种行动明确地加以限制"但是艾奇逊认为,空军在执行任务时不应受到这种限制,不应把三八线做为一道不可逾越的界线来严格遵守参谋长联席会议战略计划处副处长林塞在讨论这一问题时,转达了麦克阿瑟的意见,他要求美军的行动不受三八线的限制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詹姆斯·莱则认为,如果中共正规军进攻朝鲜,美军就可以在三八线以北行动凯南同意这一看法,并在他起草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73号文件中提出,如果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就意味着战争扩大,"应视情况发展考虑行动"杜鲁门从战略意图的角度发表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所希望的是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迫使人退回三八线以北去但是我希望我们能保证不致于过深地陷在朝鲜,以至我们照顾不了其他地方可能发生的类似情况"杜鲁门同意佩斯的意见,并指出,"凡是在三八线以北所进行的军事行动,应当仅限于破坏军需上的供应,因为我希望大家都明确地了解,我们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 ,是为了恢复那里的和平,恢复原来的疆界" 〖ZW(〗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考验和希望的年代(1946—1953)》,三联书店,1 974年(据1956年英文版译),第405页;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0, Vol.1,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GPO Washington DC, 1977. pp327—335.〖ZW)〗可以很明显地看出,6月29日美国决定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时的考虑是:(1)可以使用空军轰炸三八线以北的运输线,破坏军需供应。

但这不是我们所说的越过三八线的概念2) 如果中国出兵朝鲜,美国部队便可越过三八线与之作战这里,是以中国首先出兵参战作为前提条件的,而后来这种因果关系正好颠倒3)最重要的是,美国这时明确的战略目标是把的军队赶回三八线以北,恢复原来的分界线 然而,随着军事态势的变化,美国完全改变了最初的战略意图 越过三八线的问题在朝鲜战局大体稳定下来的时候再次提出7月中旬,杜鲁门派柯林斯和范登堡去东京会见麦克阿瑟,以便直接对战局形势做出判断参加会见的还有麦克阿瑟的参谋长阿尔蒙德少将和刚从朝鲜赶来的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中将柯林斯说,他必须把麦克阿瑟的要求同政府的总的军事计划结合起来,因此需要了解麦克阿瑟什么时候能够发动大规模反攻麦克阿瑟回答说,反攻日期目前还无法确定,但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把赶回三八线以北,而且是要消灭他们,并进而统一朝鲜麦克阿瑟强调说,他可能不得不攻占整个,为此还需要8个步兵师范登堡问,如果中国人参战怎么办?麦克阿瑟答道:把他们消灭在麦克阿瑟最后说:"我们要么在这个地方赢,要么在所有地方输如果我们在这儿赢了,我们就增加了在所有地方赢的机会" 〖ZW(〗 克莱·布莱尔整理:《将军百战归——布雷德利自传》,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年(据1983 年英文版译),第724页; 约翰·托兰:《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据1991年英文版译),第83页。

〖ZW)〗 这次谈话的时间是7月12日上午9时,也是第一次提出主动越过三八线的问题第二天李承晚就公开宣称,南韩军队将不停止在三八线上〖ZW(〗 迪安·艾奇逊:《艾奇逊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据1969年英文版译),第305 页〖ZW)〗 与此同时,在美国国内也有人提出越过三八线问题7月14日杜勒斯交给国务院政策设计司一份备忘录,声称三八线决非政治分界线,美国的目标是统一朝鲜,"如 果有机会去掉分界线,我们当然应该这样干",而且,让部队从容退回三八线,也是件"蠢事 "备忘录还写道:"如果我们有力量加以摧毁的话,必须摧毁部队,即使这样做需要越过三八线也在所不顾这是消除威胁的唯一途径" 〖ZW(〗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0, Vol.7, Korea. GPO Washington DC, 1 976., pp386—387.〖ZW)〗 杜鲁门这时的意见是,在战争局势比7月中旬大为明朗以前,应对这一问题保持沉默因此针对李承晚的公开宣言,美国军方发言人在电台广播中说,美军的任务只是把部队赶回三八线美军将停止那里,并将强制南韩军队也这样做。

艾奇逊也急忙打电报告诉穆乔大使,尽最大努力制止公开讨论这个问题 〖ZW(〗F.R.U.S., 1950, Vol.7, p373 ;《艾奇逊回忆录》,第305页〖ZW)〗然而,美国政府内部,特别是国务院内部却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国务院的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和查尔斯·波伦以及受到他们观点影响的政策设计司司长保罗·尼采极力主张要进行最大限度的克制,他们认为应该命令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宣布,倘使军队撤到三八线以北,他的军队将不跨过三八线追击 〖ZW(〗《艾奇逊回忆录》,第305页;克莱·布莱尔前引书,第724页〖ZW)〗尼采还在接到杜勒斯的备忘录后,召集政策设计司进行紧张讨论,并于7月22日草拟了一份 "关于美军越过三八线的美国政策问题"报告报告首先提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联合国部队把部队赶回三八线附近时,美国和支持安理会决议的其他联合国成员国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以及克里姆林宫的决定和行动,将决定这场冲突是限于朝鲜境内,还是冲突扩大,导致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报告分析了与此有关的几种情况:如果中苏不介入,可能自动撤回,可能被迫然而有秩序地撤回,也可能溃不成军地逃回,也很可能在三八线顽抗。

但是报告倾向于认为,"美国应考虑这种可能性,即在美军尚未到达三八线时,中苏部队已进入三八线以北,进而支持在三八线以南作战的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共和苏联军队冲突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因为"克里姆林宫决不会接受在建立一个它无法统治和控制的政权"报告认为,发生这类冲突所冒的风险" 似乎远远大于政治上可能得到的好处",因而强调在军事上取得一定进展后应该立即转入政治解决,即"尽快在可以接受的条件基础上,停止冲突",在美军占领朝鲜南部的条件下,施加政治压力,提出 朝鲜统一问题报告还提醒必须考虑盟国的态度,当被迫撤回三八线后,大多数盟国,尤其是亚洲和中东国家恐怕不会支持联合国军用武力统一朝鲜的做法报告同时又警告说,南韩当然要求美军一鼓作气拿下北方,美国舆论也希望问题得到"最终解决",但这样一种情绪倘若蔓延开来,美国政策的执行也许将面临严重问题 〖ZW(〗F.R.U.S., 1950, Vol.7, pp449—454.〖ZW)〗布雷德利后来回忆说,三十多年后重温这份文件,可以发现这里充满了远见卓识,可惜当时未得到广泛的赏识 〖ZW(〗克莱·布莱尔前引书,第724页〖ZW)〗然而,可惜的还不止这一点,问题在于这个似乎论证有力、考虑全面的报告,最后还是留了一个尾巴:"倘若军方有把握在三八线以北取得胜利,就应该设法使美军北进并取得联合国相应决议的支持。

" 〖ZW(〗F.R.U.S., 1950, Vol.7, pp453—454.〖ZW)〗 这就是说,如果能确保军事上的胜利,再有联合国的招牌,美军还是应当越过三八线,占领正是这最后一笔,把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留给军人去解决了以后我们就会看到麦克阿瑟是怎样以军事必胜的许诺牵着白宫政客们的鼻子走的 政策设计司的报告在政府内部遭到猛烈的攻击首先是主管朝鲜事务的东北亚处处长艾利森表示强烈反对,7月23日艾利森即给尼采写了备忘录,明确表示对尼采的报告"从观点到结论"都不同意,"整个报告的基调无非是暗示政权是合法的,三八线以北地区事实上是个独立国家这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道义政权是苏联一手炮制的,它违背朝鲜人民意志,并蓄意与联大三次决议为敌……按这个报告办事,我们将回到冲突前的状态"艾利森说,南韩不承认三八线,并且认为现在是统一的绝好机会,"对此,美国在朝鲜的外交官都表示赞同,如不这样做,朝鲜人民将对美国的勇敢、明智和富有正义的传统失去信心"谈到与中苏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时,艾利森认为确实存在,但不应像报告那样企图通过绥靖政策避免"刺激苏联"因为不管美国怎么小心谨慎,与中苏冲突的危险性并不因此而不存在。

艾利森坚决主张越过三八线,"也许这意味着一次全球战争",但"应该让美国人民知道这一点,应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既然一切法律上和道义上的正当性都在我们这一边,我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ZW(〗F.R.U.S., 1950, Vol.7, pp458—461.〖ZW)〗 艾奇逊没有艾利森这么冲动,但他的基本观点同艾利森是一致的艾奇逊认为,"不 应强行下达不许越过三八线的武断的禁令作为一条分界线,它不具备任何政治合法性"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认为应彻底摧毁军队,以防止其再度进攻南韩"我们希望能将军队消灭在南朝鲜,但我们认为不应将麦克阿瑟限制在三八线我们强烈要求占领整个朝鲜,从而保证自由选举的进行"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为了将苏联或中共进行干涉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认为应由韩国部队在三八线以北实施地面作战,而美国则继续提供空军和海军支援" 〖ZW(〗克莱·布莱尔前引书,第724页〖ZW)〗 7月31日,国防部也拿出了他们的意见,即"对朝行动方针备忘录"备忘录确立了三个假设的前提:(1)美国将动员足够的力量来达到占领整个朝鲜这个目的,并增强在所有战略重要地区的军事地位。

2)苏联将不在朝鲜或其他地区进行干涉3)将由总统宣告,国会同意,并由联合国采取行动,以建立一个统一、自由和独立的朝鲜为美国的作战目标实际上,这里面只有一个苏联干涉的问题,因为第一点从军事上,第三点从政治上,美国本身都可以做到这就是说,只要苏联不出兵干涉,联合国军队就可以跨过三八线占领整个朝鲜国防部还从军事的角度提出另一种具体方案:即只占领北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