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心理学讲稿孔燕?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1 心理学是什么?每当提起心理学,人们往往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感到“新奇”,什么“心理,还有个学!”二是感到“神秘”,心理学可能就是街头的“相面术”、“唯心学” 显然, 这是一种误解1.1.1 概念的起源和演变?早期 : 灵魂 , 从精神出发 , 研究“心” , 早期的西方哲学家们将”心”的探讨作为主要的哲学命题 .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对“心”很看重凡与心有关的字多半都有竖心旁或心底如:“情”,“思”等1719世纪 :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生理的研究,尤其对大脑的研究,人们渐渐认识到脑对意识心理的作用,科学心理学萌芽,心理学从阐释心灵的学问转为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科学心理学的标志:1879年,德国人冯特( ,1832-1920)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被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20世纪 60年代: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是由观察所见的人类或动物的外显活动 70年代:心理学是对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概括一句话 :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1.1.2 心理学是科学?科学就是要查明事务之间的确定的因果关系,心理现象和任何其他现象一样,服从因果规律。
1.2 心理学史简介1.2.1 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源头?亚里士多德(,384-322 ,古希腊)人类本性,记忆功能?笛卡儿(e ,1596-1650,法国)心支配身?洛克( ,1632-1704,英国)经验主义1.2.2 科学心理学的生物学和生理学源头?达尔文( ,1809-1882,英国)遗传,环境和个体的关系,生物学缪勒( ,1801-1858,德国)大脑分区功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赫姆霍兹( ,1821-1894,德国)色觉,听觉理论?费希纳( ,1801-1887,德国)心理物理学1.2.3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 ,1832-1920,德国) 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被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2.4 学派林立?铁钦纳( ,1867-1927,美国)结构主义?詹姆斯( ,1842-1910,美国)功能主义?华生( B. ,1878-1958,美国)行为主义?韦特默( ,1880-1943,德国)完形心理学?弗洛伊德( ,1856-1939,奥地利)精神分析论?马斯洛( ,1908-1970,美国)人本心理学?西蒙( ,1916-,美国)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 ) 1.3 心理学的任务,目的,对象?一任务:探索心理规律?二 目的:探求原理原则,建立系统理论,以解决实际问题。
三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4 心理学分类与研究领域?五大理论?1,行为论?2,精神分析论?3,人本论?4,认知论?5,生理科学观八大主题?1,心理的生理基础?2,感觉和知觉?3,学习心理?4,身心发展?5,个别差异?6,动机与情绪?7,社会心理?8,异常行为与心理治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心理学的分类心理树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描述研究如何评价一项研究?罗森塔尔效应外部影响:文化、权威、媒体个人偏差:个人信念、个人特点观察者偏差:听、看自己所期望的东西期望偏差安慰剂效应2.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理论框架标准程序代表性样本客观测量2.2 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心理测验描述研究2.2.1 实验研究形成理论假设变量操作化程序标准化选择和安排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检验(1)形成理论假设自变量 ( ) 主试选择和操作的变量因变量 (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被试的反应变量可乐口感测试中的自变量、因变量饥饿的老鼠更容易学会走迷宫(2)变量操作化操作定义自陈报告行为测量生理测量如何衡量“喜欢喝”?老鼠怎样才算饥饿?学习效果如何测?(3)程序标准化控制变量控制组:实验研究的典型特征预防偏见: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有求必应效应(告诉学生:某组老鼠更聪明)单盲实验双盲实验(4)选择和安排研究对象随机分配(随机误差)对等匹配(系统误差)混淆变量对因变量能产生影响,与自变量作用相混淆(5)进行统计分析两大类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简介趋中测量平均数:一视同仁中数:中庸之道众数:少数服从多数变异性检验( 5)举例:趋中测量1,2,2,2,3,4、5,5,6,7, 8 平均数: 4.09 中数: 4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众数: 2 说明:描述某群体的总体属性有多种选择(5)举例:变异性A组: 60, 70, 80, 90, 100 80 B组: 70, 75, 80, 85, 90 80 A组变异性: 15.8 B组变异性: 7.9 资料 : 标准差 x2 距离平均数的差异() 样本的大小(6)得出结论举例:依恋的本质人工猴食物猴(温度、牛奶)软皮猴(温度、更好的触觉)社会从属需要是独立于对食物的需要之外的. 马斯洛在低级需要满足以后, 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他的高级需要. 应用 1: 实验方案的设计问题的提出 ( 假设 ) 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实施方法 -被试抽样、分组 -情境选择、设置 -拟定指导语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讨论结论应用 2: 实验报告的撰写题目引言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参考文献附录2.2.2 实验研究的局限性优点:明确因果关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缺点:无法研究复杂现象准实验研究 : 对变量控制相对较少。
外部效度难以确定只看现象未见本质2.2.3 心理测验定义:心理测验是在标准情况下取出个人行为样本来进行分析和描述的方法关键词:行为样本标准化类别:目的 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性向测验,人格测验,职业测验对象 个别测验,团体测验材料 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功能 成就与预测测验,难度与速度测验,普通与诊断测验经典心理测验举例智力: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韦氏智力测验() 瑞文推理测验人格:卡氏 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 艾森克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罗夏墨迹测验施测注意事项施测前主试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测验时应有良好的环境主试和被试要保持和谐的关系主试要详细记录被试的各种反映2.2.3 描述研究描述研究,尝试描述业已存在的现象而非操作变量去检验效果包括:案例研究自然观察调查研究相关研究2.2.3.1 案例研究法深入地研究一个被试或一小组被试的精神分析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临床个案的分析(割裂脑、失语症)优点:探索性;解释意义缺点:样本偏差、主试偏差滤色镜)不完全归纳2.2.3.2 自然观察法深入地观察自然情境中的现象社会现象:游行、灾荒等样例:进化论的观察法用观察法研究儿童发展优点:自然、真实、前期探索。
缺点:代表性差;主试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2.3.3 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指对大样本被试询问态度或行为方面的问题具体分类:问卷法和面谈法关键技术:确定样本;问卷(访谈)设计优点:快捷、数据量大缺点:诚实;自陈偏差2.2.3.4 相关研究法相关研究,决定两个或更多变量的关联程度优点:探索性;建立预测模型缺点:非明确的因果关系2.4 如何评价一项研究?理论框架是否成立(假设、变量等)?样本是否选取得当?测量和程序是否合适?结论是否合适(有无其他说法)?结论的普遍性如何?研究有何意义?研究是否符合伦理道德?结语:方法比较实 验 法表 现 因 果 关 系通 用 性、复 杂 现 象、洞 悉 意 义案 例 法:揭 示 心 理 动 力概 括 性、重 复 性、复 杂 现 象研 究 者 偏 见理 论 探 索不 能 明 确 因 果 关 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自 然 观 察:自 然 现 象概 括 性、重 复 性、研 究 者 偏 见理 论 探 索不 能 明 确 因 果 关 系调 查 研 究:大 样 本态 度 和 行 为自 陈 偏 见不 能 明 确 因 果 关 系相 关 研 究:变 量间 的 相 关不 能 明 确 因 果 关 系基本术语主试被试信度效度自变量因变量混淆变量单盲实验双盲实验复习题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实验研究一般包括哪些步骤?什么是单盲或双盲实验设计?为什么要这么做?第3章 心理学的生理基础本章概要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内分泌系统生理和心理的相互作用(举例)心理遗传学的研究选择性交配孪生子研究 同卵 异卵3 身心关系外伤导致心理障碍心理活动是否导致脑结构或功能改变?第4章感觉和知觉本章概要感知觉的性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感觉的度量视觉、听觉及其他感觉知觉1 感知觉的性质1.1 基本原理物理世界 心理世界物理和心理现象不一定一一对应错觉和幻觉感知觉是主动的过程选择性、意识监控(缩小或放大)感觉适应生存发展青蛙:兔子:人类婴儿:面部表情识别专家两眼的位置:前方. 边侧?感觉有多种渠道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机体觉第六感觉?1.2 感觉的定义感觉:感官收集环境信息的过程知觉: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1.3 各种感觉道的共同特点物理刺激 感觉信号低于某个刺激强度,即使有外部刺激,也感觉不到任何事物。
感觉似乎不费力,但要求决策和选择低调处理富余或持续不变的信息2 感觉的度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信号侦察论特殊感觉现象无意识感觉:阈下刺激2.1 绝对阈限阈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绝对阈限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阈限受体:神经系统中的专门细胞,对不同的能量形式作出反应,并在邻近的神经元上产生动作电位传感器低于某个刺激强度,即使有外部刺激,也感觉不到任何事物绝对阈限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物理能量)绝对阈限不“绝对”个体差异(期望、动机、疲劳)情境操作定义:多次呈现不同强度的刺激,有一半时间能觉察到的刺激强度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视觉:晴朗夜空30英里以外的烛光听觉:安静房间20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声味觉:两加仑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颊温冷觉:觉察出皮肤表面摄氏1度的差异2.2 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刚 刚( 50)能觉察到刺激变化时的刺激强度变化最小量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绝对阈限是差别阈限的一个特例韦伯定律费希纳(对数)定律斯蒂文思幂定律韦伯定律 ( ) 差别阈限与刺激量呈正比关系(I21)1 适合中等强度的刺激不能在连续意义上比较不同的心理量不同感觉的韦伯系数视觉(亮度)1/60 动觉(重量)1/60 痛觉(皮肤灼痛)1/30 听觉(音调)1/10 触觉(皮肤压力)1/7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嗅觉(天然橡胶气味)1/4 味觉(盐咸味)1/3 费希纳(对数)定律斯蒂文思幂定律b1 心理量增长快于物理量2.3 信号侦察论信号侦察论绝对阈限绝对吗?判断的必要 : . 信号侦察论的基本假设感觉能力短时间不会有多大变化,但判断标准却可以随时变化(愿望、奖惩等)2.4 特殊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积累和融合感觉对比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感觉敏锐程度的变化感觉的迟钝(通常)或敏锐(暗适应)进化的意义静止对象钝痛与剧痛眼动克服适应感觉后像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会暂留一段时间,此为感觉后像。
后像有正负两类感觉积累和融合感觉积累感受器不同部位同时受到不同刺激,感受性因此而发生整体上的变化感觉融合感受器将同时作用于它的不同刺激联合起来而产生单一感觉印象(红绿光黄光)感觉对比马赫带现象明暗交界处使人感到明处更明,暗处更暗2.5 无意识感觉:阈下刺激阈下刺激对人没有影响?(1979) :双听实验广告中是否有阈下刺激的感觉效应?作用不如想象的那么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 视觉视觉系统视觉刺激色觉理论主要视觉现象3.1 视觉系统眼睛的构造与功能视觉中枢神经机制眼睛的构造与功能角膜、虹膜、瞳孔、水晶体、视网膜视杆细胞、视锥细胞的区别形 状连 接方式功 能(看显示屏)分 布中央窝、视凹、盲点个体差异、年龄差异眼睛的盲点为什么不觉有盲点?3.2 视觉刺激电磁波()光波:波长 400700 波长(频率)与颜色光波强度与亮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