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哲学期末笔记整理优质

1824****9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09KB
约12页
文档ID:278984363
教育哲学期末笔记整理优质_第1页
1/12

教育哲学期末笔记整理 教育哲学笔记 一、相关概念: 教育:狭义:学校根据社会要求,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循 序渐进的教育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 的活动都是教育 杜威:教育即哲学,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哲学包括:世界观→认识世界认识论 本体论 方法论 方法论→改造世界:唯物主义方法论&唯心主义方法论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心主义认识论:柏拉图 二元论:亚里士多德:感觉和理性 洛克:感觉 反思 康德:感性知性 悟性 理性信仰 本体论:探讨世界的本源 (二)哲学: 方法论→改造世界 唯物主义方法论发展的观点质变、量变 内因、外因 矛盾的观点 哲学层面联系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 唯心主义方法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者谓之道, 形而下学者谓之器 独立、静止、片面的看待问题 旧三论系统论 控制论 普适层面信息论→输入→加工→输出 突变论 新三论协同论(和谐社会) 耗散结构论 (三)适用不同领域的方法: 1、认识自然科学→说明:观察法 试验法 解剖法 2、认识精神科学→解释:视野融合→ 具体 抽象 主体间性 时间间距→标准可接纳性 理解循环共识性 效果历史 理解循环: ①在不同知识水平下,对不同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

知识经验之间的互动即知识促进新知识的认识) ②知识和能力的互动 (四)、学科层面的方法 包括:语文、英语、数学、教育学等 哲学在所有学科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学了教育哲学是为了能够宏观的高度的考虑教育的所有问题 (五)、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定义: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理解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a、教育哲学自身的问题---元教育哲学研究 b、教育哲学发展史(历程)、中外教育哲学 家及其思想 a、教育哲学自身的问题→元教育哲学研究; b、教育哲学发展史(历程),中外教育哲学家及其思想; C、从哲学的立场考察教育问题教育学自身的问题 教师问题 学生问题 课程问题 自由民主问题 教育哲学的内容目前还没有定论、发展方向,还没有普及学习教育哲学应该让我们更好的生活,但是哲学并没有改变我国的教育体制康德认为“上帝和内心的品德约束着我们的行为” 六、西方的教育哲学发展史 (一)、苏格拉底(唯心主义哲学家) “认识你自己,人是万物的尺度,理性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他提出“助产术”的思想,他把头脑看成知识的源泉,大脑即等于母体(母体孕育婴儿,大脑孕育知识)。

(二)、柏拉图 灵魂说:学习即回忆→唯心主义哲学家 理念说→理念世界:精神世界、观念、情感 现象世界:客观存在的东西是永恒的 人的分类说质料→物质的 形式→精神的哲学王(金) 武士(银) 奴隶(铜铁) 教育哲学的目的:使我们快乐、充实的生活 (三)亚里士多德 (1)、知识来源于感觉:哲学包括外感觉和内感觉 理性→思考 (2)、三育体育→植物的灵魂 德育→动物的灵魂 智育→理性的灵魂 依据人的三种灵魂进行教育——教育适应自然法则 三育的协调=和谐教育观 (四)、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五)、中世纪时期(公元476年---文艺复兴) 宗教运动→农民运动→文艺复兴 (六)夸美纽斯 1、泛智论:知识的广泛→课程 学习主体的广泛→班级授课制 2、教育适应自然法则→宏观层面→提高效率 (七)、洛克白板说 知识来源论:感觉(感觉、知觉、记忆) 反思(想象、思维) 绅士教育 (八)卢梭:自然教育思想→自然的教育: 利用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 来自自然的教育 (九)、赫尔巴特:1、统觉论 (传统教育的代表)2、四部教学法 3、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没有无教育性的教学,也没有不 通过教学的教育。

(十)、杜威1、教育的概念:教育即生活(内部冲动兴趣、外部环境影响),教 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 2、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教育观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陶行知) (十一)、皮亚杰:发生认知论 上位学习:用小概念学习大的 下位学习:用大的概念学习小的概念 (十二)、布鲁纳:强调教育起引导作用,要超越学生的认知方式和结构;结构 功能论 七、中国教育哲学思想史 1、教学思想 2、人性思想生而知之者上也 1、孔子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者再次也 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矣 仁→恻隐之心 义→羞恶之心→发扬扩充 2、孟子礼→辞让之心 智→是非之心 孟子提倡性善论 3、荀子(法家鼻祖)性伪之分 性伪之合 化性起伪 荀子提倡性恶论,他认为:“性”是先天的,“伪”是后天经验 4、老子无为思想(无为而治) 辩证法思想 相克的思想(阴阳相克) 演绎的思想(衍生的思想) 兼爱 非攻 尚贤 5、墨子量力 创造 圣人之性 6、董钟舒中人之性 斗渡之性 7、宋明理学 理1、自然的运行法则→理在心外 2、理性(道德法则)→理在心中 理→天地之性(天理) ↓教育的作用:存天理,灭人欲人性相结合气质之性(欲望、情爱的东西) 心道心(无欲望之心) 人心恢复道心 三、西方的哲学流派 1、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一)、现象学识物 识人 识事 (二)、现象学还原 现象还原:去除别人外加评价和判断,通过自己的探究去重新认识事物。

本质还原:自由想象、互有重叠、具有同一性 先验还原:→对事物的本质认识是否正确 事物的认识何以可能 代表人物:胡塞尔 (三)、存在主义 1、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萨特 2、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的存在,“在”和“在者” 存在先于本质→筹划,出场 操劳,烦心 2、建构主义学派的主要思想: (二)、建构主义:1、个体建构主义:皮亚杰为代表:知识是由个体建构而成, 与别人不同的 2、社会建构主义:公共知识→个体知识,社会变化、情境对 个体产生影响 3、激进建构主义:又称:后现代主义,即后来的解构主义三)、实用主义 (四)、结构主义:1、结构决定功能 2、学生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3、学生的认知结构受外在知识结构的影响 (五)、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 要素主义: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 永恒主义:亲情、爱情是永恒存在的 (六)、改造主义 改造主义主张:通过教育改造人的行为和思想,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标 四、教育哲学研究的内容: (一)、知识和理解 1、知识的分类:直接知识、间接知识 个人知识、公共知识 内隐知识、外显知识 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知识? (1)、功利主义学习观:功利教育 博雅教育 形式教育认为只有少数学科对智力发展有利。

博雅教育: 1、心智能力塑造论→布劳迪 2、心智塑造论 3、人性塑造论 (二)、民主与权威 1、教育方式、内容、有选择的权利 2、教师的权威:经济地位 老师对小孩好不好 权威:1、科学认可的权威也不一定有利于教育,认可权威观点,学科就会停滞不前 2、主体:把别人视作权威,视自己为权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不 能太视自己为权威,这样不利于个体的发展 3、群体: 教师权威 学生权威 (三)、人生境界与教育 1、人生境界的不同观点: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耳顺,七十古来希……; 尼采:骆驼阶段,狮子阶段,婴儿阶段; 王国维:三境界 和尚: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2、教育如何提升人生的境界: (1)、知识的层面:见多识广,理解; (2)人生经历: 思维高度:一生二、二生三……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