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冬病夏治”治疗肺系疾病(医学论文)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80KB
约5页
文档ID:278936245
“冬病夏治”治疗肺系疾病(医学论文)_第1页
1/5

冬病夏治”治疗肺系疾病【摘要】冬病夏治理论指导下的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配合 耳穴压豆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肺系疾病,且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关键词】冬病夏治三伏天天灸耳穴压豆肺系疾病冬病夏治是以《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湫 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治疗方法冬病夏治法其中包 括天灸,属古代冷灸法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的“穴位敷贴疗法”,每年 初、中、末伏第一天进行治疗,又称三伏天天灸穴位贴敷法采用特 制的中药膏贴敷在人体的相关穴位上,通过药物、俞穴及经络的综合 作用,达到预防与治疗疾病的目的,属于中医的外治范畴中医讲究 整体观念、天人合一、辨证论治,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系统具有沟通内 外,联络肢体,运行气血营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如 果经络不畅,气血不通,可致各种病症穴位贴敷中药有类似针灸的 效应,药物通过穴位渗透皮肤进入经络,导入脏腑,直达患病之处, 激发全身的经气,起到沟通表里、调和营卫、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可有效防治各种 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间质性肺炎、肺气肿、反 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支气管扩张等肺系 疾病。

诸病证属寒证,病机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肺脾肾三脏俱虚,肺 虚则肺气不足,宣降失司,气无所主;脾虚则水湿内停,湿聚成痰;肾虚 则摄纳无权,息短气促,肺虚及肾,肾虚及肺,肺肾同病,肺脾肾同 病其标为痰浊储肺,痰阻气道,气虚气滞气逆,日久痰气瘀互阻气 道、肺络,发为咳、痰、喘、憋、胸闷、气短、咽痒、鼻塞流涕等症状结合中药汤剂、耳穴压豆等综合治疗方法可显著增加防治效果善养生者,春夏培养内虚之阳,秋冬培养内虚之阴善治病者,亦当顺“圣人春夏养阳,其时令正如《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 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春夏顺其生长之气而养阳,秋冬顺其收 藏之气而养阴以阴阳虚盛来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 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阴根据五行学说,《素问 •六节脏象论》云:“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 春"胜就是克的意思,冬病夏治就是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由于夏 天乃一年中阳盛阴衰之季,而“三伏”天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 节,天上阳气与地下火邪相互交济,人体的阳气也随之生发,气血循环 旺盛、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此时为药物吸收、恢复人体阳气之最佳 时机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最旺,气血充 盈,气机条达,经络通畅,俞穴最为敏感,故善养人体之阳气。

阳气旺盛, 则肌滕固密,外邪不能侵入,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穴位贴敷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其理论基础为整体观念、经络学说以及腌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汇聚之处,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几 个方面通过药物的吸收作用、激发经气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明 代《普济方》有药敷涌泉治鼻渊法;《本草纲目》记有药敷神阙疗水 肿法;至清代吴师机所著《理渝骈文》系统阐述了以穴位贴敷法为主 干的熔针灸学与方药于一炉的外治理论指出“膏药能治病,无殊汤 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 o三伏药贴源于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最早提到“天灸” o清•张璐《张氏医通》采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 共为末,入麝香,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治冷哮三伏天天灸疗法 顺时就势摄取阳气,进行中药穴位帖敷治疗,以扶正固本,防治“冬 病”的目的药贴组成仿v《张氏医通》:炙白芥子20g,北细辛20g,延胡索10湛甘遂10g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另备好鲜生姜汁最好在每年的三伏 天各伏的第一天中午,药粉用姜汁调匀,贴敷可选肺俞、大椎、膻中、 天突、定喘、心俞、脾俞和肾俞,用胶布固定好,每次4—6小时,儿童2-3小时,此法连续贴敷3年,用来防治各种相关性肺病均可取得明显疗效。

从中药药理学分析白芥子味辛,性温,有温肺、豁痰利气、散 结通络止痛之功效细辛味辛,性温,有祛风解表、消肿止痛的功效延胡索味辛苦,性温,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甘遂味甘苦,性寒, 有逐水攻痰、利水消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含挥发油约3%,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据文献记载,细辛研粉外敷对革兰阳性菌有显著的抗菌作用;白芥子主要成分为芥昔外敷后局部皮肤充血(久敷 能使皮肤起泡),且白芥子辛散温通而利气,既能祛壅于肺络之寒饮,治 肺虚咳喘,又有豁痰通络之功;玄胡为常用理气止痛药,具有活血、利 气、止痛的功能,玄胡主要含有多种生物碱,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甘遂泻 水饮,逐顽痰;生姜味辛,性微温,前人经验中有“行阳分而发表散寒,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的记载另外,鲜姜汁有收缩气管、支气管平滑肌 的作用诸药相配,既能宣肺平喘,祛痰利气,散寒逐饮,又能温阳益气扶正,标本兼治又从贴敷穴位方面说,肺俞是肺脏经气输注于背部 的穴位,为治咳喘之要穴,能调理肺气,宣肺化痰,止咳定喘,配以风门可疏通卫气,散寒表,通利鼻窍;化痰平喘;定喘为治喘之奇穴,大椎属督脉经穴,为诸阳之会,“总督一身之阳气”,用之可振奋阳气,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具有宣阳解表,祛风散寒,理气降逆,宣肺平喘之功;膻中是八会穴中的气会,为宗气积聚之处,善调胸中之气,为治疗肺系 病证之要穴,《难经》曰:“气会膻中,气病治此”;天突为降气平喘之 效穴,属近部取穴。

肺俞、膻中、定喘、大椎、天突等穴能发挥平喘 补肺作用心俞有养血安神、脾俞有培土生金、肾俞有纳气固本的作 用,俞穴多集中在背部交感神经链所处的位置,在这些穴位上贴敷药物,可使上中下三焦相通,平衡阴阳,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防病治病效果诸穴合用起到温经散寒、益气表、止咳、化痰、定喘的作用三伏药贴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一是必须辨证论治,三伏药 贴只适应阳虚的寒性疾病;二是禁忌用于孕妇、2岁以下的儿童、皮 肤过敏者、对胶布过敏者、皮肤有疥疳疱和破损者、严重心肺功能疾 患者;三是贴敷当天避免吹电风扇、空调,禁食生冷、辛辣、韭菜、 香菜等刺激性食物和海鲜、虾、牛羊狗肉及油炸食品,贴敷当天不洗 澡;四是贴敷起疱的处理,贴敷药物后皮肤发热、充血,甚至起疱是 正常现象,有利于发挥作用疱小可涂龙胆紫预防皮肤感染,如果疱大,应用消毒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 染,严重者口服抗感染药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及经络都有着密切 的联系《杂病源流犀烛》说:“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 o《证治 准绳》说:“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灵枢•口问》 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丹溪心法》说:“盖十二经络,上 络于耳”、“耳为诸宗脉客所附”。

耳穴压豆是以王不留行籽贴压, 选压双侧肺、交感、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作为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冬病夏治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各类呼 吸系统疾病已经成熟应用多年,且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可显著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多种肺系疾病,应该得到广泛推广参考文献[1] 杨梅香•冬病夏治运用三伏药贴之体会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Vol.13.No.3 ・[2] 张艳红•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目前应用现状甘肃中医 2007VO1.1.20.N 0.2.[3] 吉训超•从冬病夏治探讨三伏天天灸的治病机理JIANGXI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