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有机粮食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278925377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生态有机粮食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效生态有机粮食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效生态有机粮食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效生态有机粮食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效生态有机粮食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生态有机粮食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生态有机粮食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生态有机粮食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摘要1、项目名称:某沿黄高效生态有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2、项目建设单位: 3、项目建设地点:以某市某市、新乡市原阳县、开封市兰考县、濮阳市范县、周口黄泛区农场等为核心示范区沿黄河两岸地区。4、项目建设年限: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 共5年时间。5、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在某黄河滩区18个县内选择生态环境达到国家生态环境标准100万亩农田,辐射300万亩,遵循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化的思路,按照有机产品标准,建设一批生态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建设优质有机小麦70万亩、辐射230万亩,优质有机大米30万亩,辐射70万亩,生态有机粮食

2、生产基地,每年可提供有机粮食20亿斤,其中有小麦15亿斤,水稻5亿斤,增加农民收入4亿元。6、项目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4.8亿元。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6500万元,四县市政府计划配套项目资金共计4000万元,黄泛区农场投资500万元、调动农民及相关投入10000万元,请求中央、省农业主管部门分批拨给扶持资金5000万元,申请贷款22000万元。7、项目运行费用:运行费用主要有:标准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18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650万元;优良品种体系建设2880万元;有机粮食产业化开发3370万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科技推广创新体系建设379万元;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196万元,各项投资

3、总计12275万元,需生产经营流动资金投入35725万元。8、项目效益分析:通过项目在五个县市区实施,可带动沿黄地区的数十个乡镇,100多万农民进行标准化有机粮食生产,使农业走上规模发展,产业化经营之路,预计有机粮食价格可提高20-150%,辐射带动综合增加经济效益20亿元。经过几年努力,争取在沿黄地区培育几个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提高基地有机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形成区域经济支柱。构建沿黄地区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显著提高有机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促进黄河流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建设背景以化肥、农药为代表的农业革命

4、以来,农业生产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使农业的劳动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大提高。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常规农业在给人类带来高度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使环境和食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土地生产能力持续下降。大量使用农药不但使农产品中有毒成分增多,危及人类身体健康,而且大大抑制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使原来充满生机的广阔田野变得毫无生气,直接导致了土地退化、沙化和温室效应的产生。同时,大量使用化肥,本来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产量,但消耗的能量和物质太多,以致消耗的能量远远超过了收获的

5、效益;增加的成本,大大超过了增加的收入;农药大量的使用本来是为了抑制病虫害和杂草,结果却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开始探索一条新的现代农业之路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是指在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产物,而且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有机农业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体系;而有机农业生态体系的建立需要有一个过渡或有机转换过程。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从根

6、本上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入WTO,对于我国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出口产品来说,从长远看利大于弊;但从近期看,压力大于张力。按照世贸组织和多边贸易协议的有关规定,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性成为各国的非关税(绿色)贸易壁垒,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受关税和配额的调控作用将愈来愈小。如果我们不作准备,加快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由国际机构认证的有机农业,那么在未来的国际农产品市场上,一方面,国外价廉物美的农产品和食品将畅通无阻地进入中国市场,极大地冲击中国的农业和食品行业;另一方面,外国将通过非关税贸易壁垒限制我国的农产品和食品进入他们的市场。由于有机产品是一种源自自然、高品质、

7、无污染、无公害的国际公认的环保产品,因此大力发展包括有机食品在内的有机产品产业,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打破非关税壁垒,提高我国有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2、充分发挥有机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土壤中有机质减少,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而有机农业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允许施用农药和化肥,就能有效地避免环境的污染,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问题的产生,为控制和减轻农村的土地水源污染,保护和恢复区域的生态环境,为科学、合理、循环、持续地利用资源起到促进作用。3、极大地促进和恢复生物的多样性有机农业生产要求人们在开展农事活动

8、的同时,重新认识和友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定义杂草和害虫,在田间管理中强化生态平衡和注重物种的多样性的保护。在农业生产系统中,一些所谓的有害生物,如杂草,也并非有百害而无一益的,若将其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促进农田养分循环、改善田间小气候等有着重要作用。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食物链的多样性,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的自然福利。国外有机农业实践表明,在石油农业生产区域向有机农业转换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农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天敌数量和生物的多样性也会迅速增加。4、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机农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机农业可以实现完全的产业化,可以形成一个严密的产业体系。在有机农

9、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专业分工上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有机农业生产环节中所需的劳动力也比非有机农业生产领域高出6倍左右,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从根本上减轻社会就业的压力。5、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农业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效益比较低下的弱质产业,有些农民因种田无利可图而在牌桌上虚度光阴。有机农业由于它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和有关基因技术产品,所以外部投入趋向零,农业的边际效益极高,加上市场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国际市场有机产品的价格要高出60%,甚至几倍以上),又由于有机产品供不应求。如果实行适度规模生产,可以得到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的效益,从真正意义上利用农业自身的发展来增加农民收

10、入,真正使农民种田有利可图。6、有效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证明,开发有机产品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高效途径。有机农业可以通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循环持续开发利用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按照种植和养殖相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要求,实行有机农业产业经济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设计和组合。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相互依托的“龙”型产业链。通过多种形式和一定的利益分配关系,形成完善的有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7、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健康安全的食物近几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农药化肥在其降解过程中,会形成各种中间体,其中某些中间体分子结构与动物

11、体内的雌性激素十分相似,是很有可能导致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雄性退化的重要原因。另外,基因工程食物潜伏的有害作用也很令人担忧。在日本,已发现儿童普遍皮肤过敏,这可能与基因食物有关。而有机农业是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化学合成的物质和基因工程的产物及衍生物的,所以最具健康安全性。在发达国家,儿童食品大多使用有机食物,他们愿出高价购买有机食品,是出于自身健康的考虑。8、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问题是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而有机农业生产无论是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上都能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越是在贫困地区效益越明显,可以这样说:在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有机农

12、业生产是我国农村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的必由之路和最佳选择、有机农业的发展必将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日益增长的健康食品意识,促进有机食品的巨大需求,国际有识之士预言:有机农业产业是一座巨大的潜在金矿,因此可以说,有机农业是一项新兴产业亟待发展。9、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1)我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悠久农业文明的国家,积累了许多优良的农业传统技术,世界有机农业的思想正是从中国数千年长盛不衰的农业文明和我国优秀的古典哲学家思想中启迪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有很多的传统技术被几十年的石油化学农业淹没了。将这些传统的技术挖掘出来,与现代的可持续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有机农业的大国。

13、(2)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受工业化污染程度相对发达国家较轻,发展有机农业的环境基础较好,尤其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上,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很少使用或从未使用过化肥和农药,这些地方比较容易、并能较快地转换成有机粮食生产基地,转换成本较低。(3)我国不但地广,而且物博。不仅生物品种繁多,生物多样性显著,而且绝大多数生物物种未受到基因重组,很多物种通过有机转换就能成为优良的有机品种。(4)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适应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使长期被捆绑土地上的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但这种离土不离乡的人口转移,缺乏稳定性

14、,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新一轮调整,乡镇企业的改制和撤并,最近几年已出现了大量务工农民的回流。(5)我国生态农业、生态示范园和绿色食品基地的开发建设,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遍的推广,全国已经建立了数千个生态农业基地,积累了丰富的生态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其中大多数适用于有机农业的生产经营。(6)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有机产品消费市场之一。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健康等问题的关注,人们购买有机产品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为了后代的健康,对婴幼儿食品和直接提供人们食用的有机粮食、有机瓜果、蔬菜等购买力更强劲。(7)各级政府的重视将为我国推

15、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政府将更加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200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世界看重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因而国外政府及民间组织对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极为支持。如中德技术合作项目“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经中、德两国政府的批准,现已实施。国内外民间基金会(如,中国爱德基金会、德国琥珀基金会)也非常支持我国的有机农业产品的开发和发展。(8)胡锦涛指出,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16、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只有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才能加快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才能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经营水平,才能完善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我国有机农业将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说的那样“我国发展有机食品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指明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制定了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进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