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美术教育的重新认识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78365247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少儿美术教育的重新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少儿美术教育的重新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少儿美术教育的重新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少儿美术教育的重新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少儿美术教育的重新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少儿美术教育的重新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少儿美术教育的重新认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少儿美术教育的重新认识摘要:美术教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应走进生活,回归自我。“艺 术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美术教育的 理论探讨与欣赏,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注重培养 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 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关键词:回归理论想象 一:教法、学法探究。1、营造身心自由的学习环境。创造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是创新潜能得以开发的基本条

2、 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 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去营造一个民 主平等的、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比较宽容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 于启发、激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不要干扰和限制 学生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必要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 走出座位,走出教室;让学生自行其事,或自由组合。有 时候,这样的课堂会给人一种乱烘烘的感觉,这就更加需要教师 的理智、宽容和耐心。学生的动作与声音(或心声)是学生成长 的一部分,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 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应 适应学生的情感、态度,允

3、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与学生分享 这种情感和体验。课堂需要纪律,但课堂纪律必须要有助于营造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能容 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因为学习氛围更重要。2、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 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上需要 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 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 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2、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只有

4、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 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上需要 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 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 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1 )创设富有文化气息的情境。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 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 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 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

5、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这 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加深对 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 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2 )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当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就会 变得欢乐有趣。在三年级的课本中有设计小版报,我放在了“六一”前期给学生上,并让学生为六一节准备赠送同学 的礼物。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小组里、小组间互帮互助, 创造性地完成了学习任务。(3 )创设激发想像、创造的情境。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和学生谈话中设 境,在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或文学

6、作品欣赏中设境,让每个学生 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二美术理论的导入探究很多人说美术理论这么能拿进小学美术教学呢?太深奥了,学生 能懂吗?为此,很多一线的老师放弃了美术理论素养的培养。我 认为应该把美术理论中的文化知识作为一个点放进美术教学活 动中去。1.有点及面的教学观美术理论很多人往往以为是枯燥的,毫无兴趣可言的。但如果我 们把其中的一个点加入进去,把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与古典美术 文化结合的形式,引领学生走进全新的美术论理学习领域。比如: 在美术教材中第15课剪拉花中,我就把中国传统的剪纸文 化融入其中。可以开一节课先讲讲纸的文化,剪纸的主要材料是 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

7、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 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 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 帝时期(公元前73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 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 却在有纸之前。这样就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学生讲了讲,增加了 学生的民族荣誉感。然后让学生观看视屏,可以播放些中国的传 统剪纸艺术的图片。这样就会把学生的兴趣点引了出来,这样由 一个点深入进去,不但讲述了文化知识,又根据教材,给学生上 了丰富多彩的剪纸。2地方特色的的教学设计研究中华之大,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把这个

8、 作为一种美术教育的元素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家乡荣誉感。(1)从内容上,把当地方的文化特色与教材上的知识结合起 来教学。比如,在五年级雕塑之美中,我提前让学 生查看丹阳地区的六朝石刻的文化,对丹阳的六朝时期 的文化史有所了解,并对这一时期的石刻艺术有了形体 上的初步认识。领略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形体美,气势 美与此同时,我把雕塑史给高年级的学生又讲了讲, 观看了图片,(图文并茂),又讲解了雕塑的发展史,这 节欣赏课避免了只有老师一人教,学生只听的局面。把 原先认为是枯燥无味的文化史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2)从形式上,我把学生感兴趣的美术形式设计为多个点,可以加入剪纸、版画、泥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9、兴 趣点,绘制自己的作品。使“点”的活动更加赋予情趣 化。让学生自主去创造,避免了老师的强教下,每个作 品只是老师的翻版,没有自己的创新意识。比如,还是 五年级雕塑之美这课,之前我上过相关的文化史, 学生对此有了很深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发挥自己 的想象,可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表现物象。然后,把这 些物象做个小小的艺术沙龙展,为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 提供了园地,也真强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3. 不断激活的美术教育观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时不能长时间保持,可能今天 是喜欢美术的,明天又喜欢音乐了,那我们怎么才能让孩子总 是保持一种新鲜的兴趣爱好,能够坐得住,不像小猫钓鱼一样, 三天打渔两

10、天晒网似的呢?我们就得在其中不断加入新鲜的活 力了。有次我在要求我的学生画个主题创作时,他们一个个抱着脑 袋坐在那呆呆的想着这个情景到底怎么画,结果往往是想了两 个小时,纸还空空如也的。看的这个场景,我就临时决定让他们放下笔, 走出教室,带他们到市区的博物馆参观。在那里学生完全活开 来了,面对新奇的古代文物,唧唧咋咋的说个不停。还有些学 生拿出速写本把一些文物上的图案临摹了下来,不停的问我, 老师为什么这个锅有两个大耳朵这次参观后回来,学生把自己看到的通过自己的见解绘画了出 来。有了不同的素材,学生就会把自己喜闻乐见的“点”不断 激活自己对这门课的兴趣爱好。有人说,孩子是一朵花,需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她。也有人说, 孩子是一株小树苗,需要我们用阳关和雨露去滋润她。其实这 些还不够,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孩子在我们的引导下 回归自然,领略博大精深的美术文化知识,并且能够把自己所 看到的运用自己的想象绘制自己未来美好的蓝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