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整本书共读实践性探究》课题设计论证及完成可行性分析

上传人:p**** 文档编号:278362179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整本书共读实践性探究》课题设计论证及完成可行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生整本书共读实践性探究》课题设计论证及完成可行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生整本书共读实践性探究》课题设计论证及完成可行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生整本书共读实践性探究》课题设计论证及完成可行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生整本书共读实践性探究》课题设计论证及完成可行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整本书共读实践性探究》课题设计论证及完成可行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整本书共读实践性探究》课题设计论证及完成可行性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初中生整本书共读实践性探究课题设计论证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不少于2000字)一、课题研究背景1.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整本书”是初中生成长时期一个彩色的阶梯,不同的年龄需要读不同色彩的书。”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一种活动。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单篇课文的阅读而言的。其所提供的阅读材料的长度、宽度与厚度,是单篇文章阅读所无法实现的。整本书阅读课程是以文学整

2、本书为阅读材料,通过有效的略读指导和班级读书会这一组织形态实施的一门课程。2.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新时代的产物,而是有着深久历史渊源的阅读方法与精神传承。中国古代的蒙学教学中,幼儿从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收获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又通过不同书的补充阅读,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百家姓三字经到论语中庸,民族文化的血脉在一本本具有独特价值书籍的阅读学习中得以代代传承;此外“朱子读书法”所强调的“循序渐进”“持志”都体现着整本书阅读精神的流露。古人读书求取功名,阅读的一般都是整本书。民国时期,语文单独分科以后 ,叶圣陶、胡适负责制定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曾经明确提出了“读整本书”的

3、语文教育思想,也有整本书阅读的考量,“纲要”明确规定了“毕业最低限度的四项标准”,其中第一条为“精读和略读,都要从指定的名著中选八种以上”。在语文课程实施的要求中,对整本书阅读做出具体、硬性的规定有着学科历史渊源,这一标准对今天语文阅读任务的落实颇具启发意义。20世纪上半叶的国语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大多数是归入“略读”一类的,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类型、方法、数量等有较为明确的要求,且有一定的考核要求,不仅注重课外阅读,也有专门的课时进行课内指导,整本书阅读在当时是具有课堂教学地位的。20世纪下半叶,在经过短暂的过渡之后,整本书阅读完全归入课外阅读之列,阅读要求流于笼统,并且取消了考核的要求。20

4、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出台,明确提出“读整本书”,但是仍旧属于“课外阅读”范畴,且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和考核要求。在教材建设领域,仍旧没有建立像叶老所说的以整本书为主体的教科书体系,整本书仍然属于课外读物。在语文教学领域,因为没有出现以整本书为主体的教科书,所以绝大多数老师并不注重“读整本书”。国内外许多学校也推出了“读整本书”活动,用丰富的活动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海口推出了新教育阅读节,新教育一直倡导整本书的阅读,并把它作为学校阅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让师生都能真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让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近几年来

5、,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在教材中加大了名著阅读的数量,倡导多读书,读好书。但是仍多停留在呼吁声中, “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只读课本上的文字,“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大了”。读整本书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难以把握。没有足够的阅读空间,也就没有自己学习尝试的机会。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可能自己学会阅读。那有什么办法吗?本课题旨在研究通过各种措施,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让书丰厚,使书鲜活。3.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通过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

6、读方法指导,讨论交流,延展活动等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提升境界。对整本书阅读效果和阅读过程进行质性评价,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进行,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修订稿)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把孩子引进书籍的世界,在孩子的心灵栽花种草,让我们的孩子内心世界是文化的沙漠,通过阅读引领孩子们追求精神上的高度,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教育人应尽的职责,也是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学生课

7、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而学校的图书根本不能满足师生阅读的需要。即使有的师生想读书,可是没有好书可读。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多方筹促书籍,首先解决无书可读的问题。我们还通过在学校开展师生共读、家庭开展亲子共读,以及“彩虹花”读书会面向大众的阅读引领,让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真正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也能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本课题研究是针对目前初中生阅读现状进行的实践性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拟在各个年级、分学段进行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探究,通过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科研意识、阅读指导能力,在实践中摸索出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指导方法,以激发中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提高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8、,利用星级制度从阅读数量、态度、速度、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把分阶段的多元评价和多主体参与的综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尝试进行不同类型、不同版本、不同学科的阅读资源整合,形成多角度、多层面的阅读观,从而激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大面积提高初中生阅读质量服务。促进本校书香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课题研究构思1.研究目标。(1)开展以整本书阅读为目标的推荐阅读型、阅读指导型、阶段交流型和汇报总结型等课型的研究。创建适合我校的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新模式,挖掘语文课程教学资源。(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着重探索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片段赏读与整本书泛

9、读相结合,形成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基本策略和课堂组织程序,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需要,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对学生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阅读、能阅读,从而拓宽视野,增加知识信息量,亲近母语,陶冶情操,引导学生将“读书”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化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培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读书,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形成。(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发挥主动性、自觉性、恒久性和创造性,提高学

10、生个人素质。 2.研究内容。(一)开展读书活动,精选阅读书目,让学生学会阅读。(二)研究学生课外阅读形式,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养成阅读习惯。(三)研究不同书籍的阅读指导策略。(四)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五)研究读书对作文素养的提升。(六)研究读书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3.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一)可以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量深入阅读,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语文素养。(二)通过读写结合,快速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拟创新点(一) 可操作性方面通过探讨,制定整本共读具体方案、运用模式和管理策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让整本共读不流于形式。(二)可应用性方面通过实践,拓展阅读教

11、学面。使整本共读的阅读教学真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个人素质。三、课题研究设计1.研究思路。(一) 确定共读书目。开设甲,乙两个实验班。秋季共读我与地坛,水浒传。春季共读目送西游记。(二) 撰写整本共读阅读课教案。读书指导课教案读书交流课教案读书欣赏课教案读书汇报课教案。每本书撰写三节。教案共十二节,由课题组组长带领讨论通过后实施。(三)家校互动,要求学生人人购书,动员家长参与督促学生填写“每日必读计划表”;做摘抄;教师开展读书活动,营造班级读书氛围。(四) 每本书在老师引导下分为初读,细读,精读共三遍阅读。每周作文课要结合所读书籍确定作文训练重点,撰写作文教案。前后对比分析学生进步情况。(五

12、) 每本书读后即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是否对书产生兴趣,愿意读什么书,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六) 学生填写调查表,调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全面分析学生语文素养是否得到提升。2.研究方法。(一)是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通过随堂听课等多种形式,观察收集关于整本共读所存在的问题,集体筹划对策,制定计划在教学中实践。周而复始。(二)问卷调查法。课题组成员针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结合学生意愿。制成调查表掌握一手资料进行摸底,以便更好进行研究。(三)文献资料法。课题组成员从多角度开展对有关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避免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四)个

13、案研究法。确定课题组要个案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等项目。把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资料进行精心整理分析,进一步提出改进个案的建议。(五)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组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实践经验进行提炼修改和完善。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成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规律。3.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期限为一年,分三个阶段完成。(一) 准备阶段(2018年7月-9月)成立课题组,收集资料,确立研究对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方法。申报立项。(二)研究实施阶段(2018年10月-2017年5月)。制定各阶段研究工作计划,按课题方案的要点目标等开展研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在阶段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研究。

14、收集查找下载相关资料。举办讲座。相关问卷调查。整理典型的教学设计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撰写个人小组。课题组阶段小结报告。(三)总结阶段(2019年5月-2019年7月)。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四、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左右)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21.3.李卫东.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J.语文建设,2016,(25):12-15. 4.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

1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76. 5.张小兵、倪峰.走进操作层面的“整本书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6. 6.郑桂华.整本书阅读:应为和可为J.语文学习,2016(7). 7.余党绪.“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J.语文学习,2016(7). (作者介绍:杨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8.郑桂华.整本书阅读:应为何可为【J】.语文学习,2016(7) 9.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当作语文学习头等大事【J】.语文建设,2016(9).完成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1.发表论文 对教师职业的再认识获得市级二等奖。研究课题对培养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 获市一等奖。2.所研究的课题贫困山区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质量调查研究获得南阳市二等奖,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所写论文如何从课堂上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获市一等奖。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情况1.课题负责人;.38岁,班主任,中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开题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