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范例

上传人:1824****985 文档编号:278361773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范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范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范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范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范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范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范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课题:封二画页和小朋友的画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昂蒂布的夜渔,使学生了解画家的简单情况,并对其作品有个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2.通过对小朋友的画的欣赏,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培养学生记忆、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课业类别:欣赏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创作热情。课前准备:挂图、幻灯片、学生作业。教学过程:第一节一、 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二、 讲授新课:1. 介绍画家毕加索: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世界知名画家,是立体主义绘画

2、的创始人,他一生都在不停的追求绘画艺术的创新,主张把一切物体形象破坏或解体,然后进行新的组合。他能在一个平面上同时表现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今天我们欣赏他的另一幅作品昂蒂布的夜渔。2. 欣赏昂蒂布的夜渔昂蒂布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滨城市,1939年毕加索居住在那里,通过对当地生活的体验,创作出了这部著名的作品。教师提问:我们看画中表现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象?学生回答:是在夜间渔港中的捕鱼情景。教师:昂蒂布渔港笼罩在夜幕中,一轮明月和闪闪发光的星星给这里带来了光亮。一条小船漂游在五光十色的水面上。船上的两个少年在弯腰捕鱼,其中一个手持渔叉刚好刺中一条大鱼,在灯光照耀下闪着亮光。岸边的几个姑娘为他的成功而手

3、舞足蹈,好象还在为他喝彩。可是船上的另一个人,手握着船舵,俯下身看逃跑的一条大鱼真是惋惜。毕加索根据所见到的场景,加上他丰富的想象力把多种情节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又用特有的描绘形式表现在画面上真是别有一番情趣,似梦境,似童话,可又是现实的场景。这与我们所见的写实画面是不同的风格。毕加索把自然的形体还原为基本的几何形,分解自然界中的真实形状,特别是改变人体的自然面貌,借用几种几何形(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概括的进行组合,使自然界与固有的结构经过画家的重新构成,组成了他创造的主体形象。毕加索的这类绘画还有著名的格尔尼卡、三个音乐师等。3欣赏小朋友的画欣赏王磊的毛毛雨初春时节细雨襟漾,整个画面是一派江

4、南景色.王磊小朋友用中国画层层渲染的方法,在宣纸上制造了迷梦湿润的效果,那几点红色的屋顶,显得那样清新漂亮,更突出了雨景之美.画幅中也描绘了一家人的生活,妈妈在岸上收凉晒的衣服,爸爸在拉船靠岸,还 有那些小鸟正在归巢,真是景中有情.教师提问:欣赏这幅画的感受?学生回答:湿漉漉的雨景,清新舒畅,我国江南真美,王磊运用技法很好,画出了迷蒙的感觉.以后画雨景我们可以学习这种方法.欣赏阿西的桂林山水桂林在我国广西,那里的风景秀美之及,有“甲天下”的美誉.阿西小朋友从小生长在桂林,热爱那里的山和水,这幅桂林山水就是一幅成功的佳作.进出红花盛开,远处那些突起的山峰浓郁滋润,更远处是迷蒙的山峦,都笼罩在夕阳

5、之中,桂林的山美,水更美,画幅中那清澈的倒影犹如清镜,来往的船只划破了这平静的碧水,更显出静中有动的生机.可贵的是阿西小朋友那种大胆泼辣的精神,浓淡相间的墨色,粗中有细虚实相映的手法,使桂林山水的美景跃然眼前。教师提问:看了这幅画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桂林山水很美,有象盆景一样的山和水;阿西的画很好看,前后分明,近实远虚教师小结:阿西居住在桂林他善于观察,把最能表达桂林特色的景色集中反映在画面里,他又掌握一定的中国画技法,所以画得如此成功。欣赏李琦琦的海上捕鱼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渔网中的鱼是红色的吗?学生回答:因为海上一片漆黑教师给与肯定后提问:这幅画有什么特色,构图上有什么特点?学生

6、回答:红与蓝对比突出主题,近实远虚捕鱼占画面的三分之二,渔网的几条斜线与平稳的渔船形成对比,也是构图上的特色。教师小结:这是一幅不常见的景象我们通过李琦琦小朋友的画面,欣赏到捕鱼这一壮观的景色:几艘灯火辉煌的渔轮,在夜幕下显得格外夺目,捕鱼的网中金灿灿的:鳞灯光下更是分外耀眼,小画家能用冷深与浅的对比手法表现这一壮观景色真是了不起。三、这节课欣赏内容小结 板书设计:课后小结:通过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昂蒂布的夜渔,学生了解画家的简单情况,并对其作品有初步认识, 通过对小朋友的画的欣赏,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培养学生记忆、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第二节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二、

7、导入新课:教师对上一节课中欣赏的内容进行简述三、讲授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欣赏小朋友的画板书:小朋友的画欣赏:日本小朋友的渔船这是日本小朋友的一幅写生作品。这条自在岸边的渔船,被这位小朋友发现了,他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描绘,他不但画了这条船,而且,还将码头画下来了,同学们能描述一下画面中的内容吗?学生回答:码头边上停着一艘渔船,船上放满了各种物件,码头的远处还有一艘大船近.教师提问:你对这幅画有什么体 会吗?学生回答:这艘渔船刻划非常认真,每件物体都画得真实、具体,特别是船的形状、结构描绘得细致,我以后画什么东西时一定认真观察,仔细描绘。学生又回答:画面上远近分明,前面的刻画细致,远处的简单,重点突出

8、。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是正确的,补充-点就是色彩,这幅画的颜色运用既丰富协调,有一种清新而明,快的感觉。欣赏亚妮的小猴和妈妈教师导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块宝.,世上的人都充满着爱。可爱的动物在幼小时也同样离不开妈妈,你们看亚妮小朋友画的这幅画小猴和妈妈。教师提问:哪位同学把画幅上的内容谈一谈呀?同学回答:几只小猴子在妈妈身边玩耍,有的抢果子,有的相互打逗。只有猴妈妈高兴地看着这些孩子们。教师提问:画中猴子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小猴子动作显得活泼可爱,猴妈妈显得稳重安详。教师提问:亚妮小朋友在塑造形象时运用笔墨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亚妮小朋友运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猴子的动态

9、,也表现了猴子的结构。只有脸部和嘴部用了精石色,猴子的小圆眼睛点得又浓又圆,显出猴子更机灵。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再补充一点就是在构图上也有特色,亚妮小朋友将一群小猴子画在四周,将猴妈妈画在中心,这就突出了猴妈妈,也表现了小猴子们的活泼可爱。再有就是一群猴子的动态很多,如果没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是很难画出来的。今后我们要从中认真吸取经验,多动脑,勤观察,用画笔表现出大家喜爱的画幅来。欣赏徐京文的快乐的冬天教师叙述:外面下雪了,大地一片洁白,纷纷扬扬的雪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欢乐,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的小朋友们带着惊喜、愉快的心情.欣赏着大自然的奇观,小画家也许就在其中,她想着堆雪人

10、、打雪仗,尽情地欢跳在雪地上.。小画家用水粉色在高丽纸上描绘出了人物的形与神,使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外面的大雪。画面中的小朋友和小玩具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有很强的装饰美感。欣赏这幅画同学们应有这样的启示:画的内容与画题要巧妙地结合,而且画题要能引起联想,使其更有意味。欣赏刘泽曼的构成教师解释构成并引入欣赏:长江.,这位西德小朋友描绘的是他们见构成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通俗地到的缆车。讲就是将很多的小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律重新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成为一个新的画面。构成又可分成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 后我们会见到这类绘画的。今天我们欣赏的是刘泽曼的构成。将画面分割成不同面积的长方形、正方形,每个方形中又

11、有许多有趣的形象, 同学们看每个 方形中有什么形象呢? 学生回答:有向日葵、小鸟、脸谱、房屋,还有些奇奇怪怪的不知是什么。教师:看清形象的可以说是具象的, 些就是抽象的了。这些大小不同的方形中的形象,是一幅小的画面,可以独立成幅,它们在这整体中又是一个小单元。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又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完整的画幅,多么有趣而耐人寻味。欣赏西德小朋友的画天车“天车,是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游览车,不仅可以使游人节省体力.而且可领略空中行走俯视高山美景的乐趣。我国的很多风景点都有这种电缆车,北京、黄山、泰山、教师提问:怎么能看出这是缆车呢?学生回答:湛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自以云,缆车在空中行走才有这样的景象。教

12、师提问:缆车中的旅游者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回答:不同皮肤颜色的旅游者是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兴高采烈又惊奇地望着车窗外的美景。教师小结:西德小朋友创作的画幅天车是很有情趣的画,它色彩鲜艳主体突出,有在描绘细节上,将小鸟也画在了缆车上,使生动有趣的景象增加了幽默的美感。也使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教师展示本校学生的儿童画创作作品,诱导启发学生进行欣赏。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创作草图。草图的画题可以参考已经欣赏过的儿童画作品。如表现家乡风景的,表现某个故事情节的,但是应以风景为主。四、教师总结:教师根据欣赏课的实际内容进行总结.板书设计:课后小结:通过对小朋友

13、的画的欣赏,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培养学生记忆、想象能力,教育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课题: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讲课与观察实物,使学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使学生懂得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课业类别:绘画知识课教学重点:观察实物,认识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难点:对近大远小现象,从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与认识。教师教具准备:几幅表现景物远近关系的绘画作品,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教学过程:1.铃声响过,在学校*场集合,体育课队形站好。告诉学生今天要上一节绘画知识课。整队,组织教学2.解题:景物都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大至楼房

14、、大街,小至一本书、一个火柴盒,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今天我们要从这常见的现象之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同学们今后画画,就可以更真实地表现景物。引导学生在*场上选择一些景物观察: 校教学楼体育器械,(看两根立柱长短)校门口两墙4.整队,回到教室5.打开课本 ,教师分析课本照片及透视图,结合室外观察对照片透视现象的认识。6. 教师将自己绘制的景物作品分别粘贴在黑板上。这些作品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要学生分辨,并讲出一定道理。实际上是一次智力测验情况的反馈. 课题:一条小巷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对一条小巷的写生,使学生学会以近大远小的原理观察实际的景物,并正确地运用这一原理,表现一

15、条小巷的透视现象。作业要求:把你观察到的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画出来。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教学重点:分析课本上和实地的透视现象。复习前节学习的透视现象。教学难点:实地的景物结构和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学生学习用具准备:写生用的画板或纸夹子、铅笔或彩色水教师教具准备:若干幅学生表现一条小巷或街道的线描作品。教学过程第一节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2.复习前课讲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提问:一条大衔的近大远小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近处房子与远处的房子是怎样体现出近大远小的?3.出示新课题,解题,告诉同学今天是一节写生课。4.分析课本上的照片与学生作品,通过分析作品,教师总结出前面分析的三个要点,并

16、做板书:地面-近宽远窄建筑-近高远低天空-近宽远窄5.介绍外出写生的要求:注意整体观察,先以简单的轮廓线勾出地面、建筑、天空的轮廓,初步体现出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只要做到了这一点,第一节课的目的达到了。对第二节课的内容及要求,不要提及,否则容易使学生感到紧张。6.进行外出写生前的准备工作,提出纪律上的要求:整队到达小巷,组长负责。按小组到指定地点。先进行观察三分钟。作画。7.外出作画作画中的辅导工作,贯彻教师刚才的几项要求,特别强调要多观察。作画结束时,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或者把同学集合好带回教室,或者原地解散回教室,可考虑多给同学一些作画时间,不必急于小结。第二节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2.小结上次外出写生的情况,包括绘画与纪律两个方面。3.展示同学有关的线描作品。提出今天外出写生要完成的目标:1勾出建筑的细节。2把小巷中的人电线杆画完。3在近大远小的透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