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专业****件教... 文档编号:278359817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导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导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导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导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导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导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导学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了解苏联的几次改革造成的影响;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了解苏联解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改革失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的挫折【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1: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

2、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导语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2010年12月31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改革的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导语3: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中,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

3、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许?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归纳总结:(1)赫鲁晓夫改革措施政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3)赫鲁晓夫改革评价:取得过一些成效,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

4、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2阅读教材,对比赫鲁晓夫改革举措,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有何影响?材料展示: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会上勃列日涅夫提到,美国军费一年达到1500亿美元,并说这是庞大的天文数字。然而,从1973年起苏联的军费就超过了美国。1971年,苏联军费支出为740亿美元,1973年增至860亿美元,1975年又增至1023亿美元。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军费开支都超过了2000亿美元,但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50%60%,而这种畸形的军事投入在苏联却是一种常态。归纳总结:(1)改革经济上:“新政策”。

5、军事上: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2)评价: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图解改革】苏联模式的形成与改革图解目标导学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材料展示:在1985年4月23日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谈到“加速战略”时说:“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的,不是市场,也不是自发力量,而首先应当是计划。同时,应当对计划工作采取新的态度,积极采用经济杠杆,为发挥劳动集体的主动性提供广阔天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1986199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与以往的计划相似,目标

6、仍很宏伟,核心仍是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设问: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戈尔巴乔夫为什么从经济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措施是什么?有什么影响?提示:坚持计划经济,坚信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没有加大对居民消费品工业的投资力度,没有促进民用工业的发展,日用消费品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不佳,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2阅读教材和材料,分析理解东欧剧变的原因与剧变的实质。材料展示: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

7、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起了推动作用。设问1:结合教材和材料,从多个方面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提示:历史原因: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同时,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苏联影响:

8、受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设问2: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归纳总结:(1)剧变的原因。(2)剧变的表现。(3)剧变的实质。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8.19”事件和苏联解体的过程。材料展示:伴随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状况日趋严重,无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年的历史,反对马列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内部进一步分化,400多万党员退党。1991年,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3个加盟共和国决定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

9、识回答: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提示: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影响;政治思想改革错误,反对马列主义和共产党执政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加强党对自身建设的领导,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归纳总结:(1)苏联解体: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2)解体原因:究其根源在于僵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直接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错误路线。具体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偏差;苏联共产党自身的原因;经济方面的错误;民族

10、方面的因素;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等。【图解演变】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图解三、课堂总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遭受的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不切实际地倡导“政治多元化”,使改革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实际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立足国情的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苏联改革与解体涉及的方面很多,从学生的感觉来说比较遥远,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这样的情绪体验和讲解不会引发学生更深、更积极的思考。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生对苏联解体的认识,老师

11、要适当地给学生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同时期的中国也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这是因为什么?通过启发讨论,学生比较容易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更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标导航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思维导图自主导学知识点一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2.经互会(1)成立: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2)影响:苏联通过经互会帮

12、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3.中苏缔结同盟(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2)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知识点二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主要内容: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2)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

13、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1)主要内容: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2)结果: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知识点三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仍然不佳后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

14、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2.东欧剧变(1)原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2)概况:东欧政局剧烈动荡,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3.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结果失败。事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

15、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4.苏联解体: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释疑解难1.苏联(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2.苏联解体有哪些方面的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2)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3)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人们思想发生混乱,加剧了社会危机,引发政局动荡和分裂。3.正确评价苏联模式。对于苏联模式,我们应该结合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苏联模式,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苏联的国民经济快速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前列,而且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我们也应看到苏联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政治上官僚腐败、教条主义盛行;经济上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落后;等等。总的来说,苏联模式在苏联的建设之初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其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这些弊端由于长期得不到纠正,最终导致了苏联的毁灭。易混易错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僵化模式的失败,表明社会主义受到严重挫折,并非整个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