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政治意义

上传人:没有****飞上 文档编号:278359564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切尔诺贝利政治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切尔诺贝利政治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切尔诺贝利政治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切尔诺贝利政治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切尔诺贝利政治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切尔诺贝利政治意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切尔诺贝利的政治意义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0年后,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回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技术性灾难时仍认为,说苏联领导人有意隐瞒事实是不对的,“当时我们和其他人一样还不了解事件的全部真相”。不管戈尔巴乔夫如何为自己及其同僚当年的行为辩解,一个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是,最先遭到核辐射侵害的切尔诺贝利周围的当地人却是最后知道这个灾难性消息的人。四号核反应堆的爆炸发生在4月26日凌晨1时23分,随后不久,大规模的核泄漏就开始了。离切尔诺贝利最近的普里亚特镇居民当天下午两点开始撤离,但政府告诉他们只是发生了火灾,当天有16对新人还在小镇上举行婚礼,婚礼举办地离事故发生地的直线距离只有两公

2、里。克宫的自大和傲慢 4月28日晚9时,苏联发布了第一条关于此事的消息。但塔斯社的报道中只是称,“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不幸事件,核反应堆中的一个出现了事故。”报道没有提事故发生的时间,也没有提伤亡的数字,更重要的是对正在扩散的核灾难不置一词,仿佛它根本就不存在。当晚11时,丹麦一家核研究机构宣布,他们检测到离基辅约8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核泄漏事故。这一消息在欧洲一家电视台播放后,迅速在整个西方世界扩散,所有的人都知道苏联已发生了巨大的灾难。从4月29日起,瑞典、丹麦以及部分欧洲国家都已经检测到核尘埃的侵入,美国总统里根也宣布,美国通过卫星照片已确悉切尔诺贝利地区发生了大规模

3、的核泄漏。面对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苏联领导人决定对切尔诺贝利的有关信息采取分类区别对待的政策。苏联公民和其他“兄弟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将获知有关此事的最低程度的消息,而美国和西方国家则可以获知全部信息。10年后,这一举措被乌克兰著名记者雅罗申斯卡娅揭露,他称之为“86弥天大谎”,指责苏联领导人在危机到来后对西方的“先生们”说真话,却对自己的人民撒谎。5月2日,在整整两周的沉默后,乌克兰卫生部长拉马年科终于就切尔诺贝利事故作出了官方的医学声明,承认切尔诺贝利爆炸导致了严重的核泄漏。在这个声明发出3天后,戈尔巴乔夫第一次就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核泄漏造成污染最强烈的通常是头15天,戈

4、尔巴乔夫的讲话已经比这个期限晚了整整两天。但即便如此,这份讲话里所体现的也仍然是克里姆林宫一向的自大和傲慢,对苏联政府在事故之初掩盖真相没有作一个字的道歉,对政府救灾行动迟缓没有表示丝毫批评,对事故给苏联邻国所带来的损失也只字不提。除此之外,讲话里充斥着的就是国家对此事无能为力的宿命论调。戈尔巴乔夫强调这是现代技术力量失去了控制的结果,事故完全是客观原因所造成的,是利用核能必然会带来的风险。苏联核战略一直强调要打赢核战争,因此在官方的宣传中,苏联拥有足以在核战争中维护本国人民安全的核民防能力,但在现实面前,这样的论调不堪一击。在此之前,以改革和公开性口号登上苏联政治舞台的戈尔巴乔夫很受世界舆论

5、的好评,西方国家更是对他寄予希望,苏联的国际形象也大有改善。但这次事故使各国看到苏联离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还相差很远。苏联领导人的危机处理方式显示了他们仍把维护苏共和苏联政府的政治形象放在第一位。尽管是世界核技术大国,但在事故的处理中,苏联政府完全缺乏纯技术角度的诚意和经验,整个官僚机构的运作也只服从政治考虑,而且苏联境内还有大量的军用和民用核设施,这让国际社会、尤其是苏联的欧洲邻国担心,万一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世界还会面临更严重的灾难。戈尔巴乔夫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当天上午,苏共政治局就开会讨论局势,随后组织了一个政府委员会来处理事故后果。但在自己最新的未受惩罚的犯罪:切尔诺贝利

6、20周年祭一书中,雅罗申斯卡娅利用他获得的苏共档案指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有关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第一次会议是在4月29日才举行的。从5月4日起,执行委员会开始陆续收到有关疏散当地居民的报告,这些报告中对灾区的核污染程度作了详细的说明。因此,当时的苏共领导人决不可能如戈尔巴乔夫所说,“受到了拉帮结派的技术官僚的蒙蔽”。书中还称,在获悉核泄漏造成巨大污染的实情后,苏联政府一方面通过官方媒体向全国和全世界发布事故并不严重的消息,称污染已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则通过行政指令要求所有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和其他知情者严守秘密。在1986年6月27日的一份名为关于加强在消除切尔诺贝利事故工作中的保密制度的命令的文件

7、中,对保密的范围作了详细的规定。文件中强调,“对此次事故的所有信息要予以保密(第4条),对治疗的结果要予以保密(第8条),对参与救援工作的人员所受的放射性污染的程度要予以保密(第9条)。”文件的签署人是苏联卫生部第三局局长舒里任克,并呈送给全体政治局成员。苏联的解体由于一切都要听从莫斯科的指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甚至没有权力向受害的本地人民公布事故的真相。在中央报刊和电台发表统一口径的新闻之前,事故发生地的媒体不能发布任何消息,结果造成了事故邻近地区人民疏散工作的严重滞后。基辅市在“五一”举行了传统的大游行,数万儿童高喊着口号从市中心的克里下吉克广场走过,当日,市内空气中的核风速度从每小时50单

8、位骤增到每小时3万,吸入他们身体内的,是核污染程度超过标准数百倍的空气。几天之后,基辅市政府才发布通知,要求严关门窗,每小时清洗一次地板。从灾难发生后的那一刻起,苏联的政治体制缺乏公开性、欺骗人民、歪曲事实就不再是西方媒体的宣传攻势,而成为苏联普通人切切实实能感觉到的东西。许多人没有经过详细的医疗检查就被宣布为健康,大批不明真相的人又重新回到被严重核污染的地区生活,那些遭污染的食品继续向人们出售。这与欧洲国家对受到核污染地区居民的态度形成强烈对比,这些地区的居民排队接受放射性尘埃的检查,政府挨家挨户劝告居民不要利用可能携带核辐射物质的雨水,并从外地调运新鲜的食品。当苏联人通过国外媒体了解到这些

9、事实后,他们震惊了。许多普通的苏联人就是在这时失去了对苏共的信仰,对苏联政治体制产生了幻灭和厌恶,甚至不再把苏联看成是他们要效忠的国家。白俄罗斯政治活动家格鲁舍夫认为,正是切尔诺贝利解放了白俄罗斯人民。1989年2月,首次全苏人民议员普选开始前,莫斯科才取消对切尔诺贝利的信息封锁,媒体被首次允许刊登受核污染侵害的具体地图。直到这时,人们才知道,在事故发生3年之后,仅在白俄罗斯就有200万人仍生活在遭到核污染的地域里。当年的受害者、亲身参与救援工作的见证者,以及那些仍旧生活在离切尔诺贝利不远地区的居民们一起聚集到明斯克举行游行,并成立了“切尔诺贝利法庭”,要求和当局作出清算。格鲁舍夫称,在戈尔巴

10、乔夫刚执政时,包括白俄罗斯人在内的苏联人都对他充满了希望,就在事故前不久,他还公开称,人民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知道真相。但现在,戈尔巴乔夫让人们记住最多的却是他在切尔诺贝利后的懦弱表现。对于这些游行者和他们的同情者来说,戈尔巴乔夫和他所代表的苏共中央已经在他们的政治信仰中死亡。乌克兰是切尔诺贝利的最直接受害国。事故发生后,乌克兰人也自发组织了“人民阵线”运动,要求获得加盟共和国在宪法上所应该享有的自主权和新闻自由。基辅大学教授卡扎里琴科指出,莫斯科对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人民生命的漠视,最终使这两个国家的政治力量从简单的环境保护运动走上了寻求政治平等、并最终建立独立主权国家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切尔

11、诺贝利已经成了一个政治符号,它是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寻求民族和国家独立的体现和象征。1990年,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阵线”签署了生态独立宣言,未征得莫斯科同意,宣布这两个共和国部分受到核污染的地区为隔离区,基辅和明斯克还颁布了新的核电站建设和放射性检查标准,这些措施是两个共和国在政治上脱离莫斯科中央集权的开始。波罗的海三国是间接受灾国,三个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事故后进一步发展,最终发展到要求脱离苏联独立。在高加索地区,很多加盟共和国的人民也要求了解苏联在自己境内建立核设施的情况,反对为了苏联的利益而冒巨大的生态危险。由基辅和明斯克引发的这种失望和愤怒情绪,最终凝聚成为全苏联境内要求彻底推翻苏

12、联制度的强大力量。事故同样强化了苏联东欧盟国的离心倾向。波兰、匈牙利和捷克这些苏联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无法理解为什么莫斯科在事故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让他们知道真相,他们只能从西方的电台和电视中了解有关情况,而此时携带核辐射物质的云层已经漂流到他们国家的领空。德国Frankfurter Allgemeine指出,切尔诺贝利事件,既是一起震撼国际社会的生态灾难,也是一起震垮苏联共产政权的政治灾难。作为苏联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其前后的两个时代迥然不同。莫斯科最初试图把责任推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领导者身上。然而,随着事实的逐渐公开,就像当初西方媒体预测的一样,切尔诺贝利一步步揭开了苏联这个建立

13、在掩盖真相和屈从于克里姆林宫小集团利益的封闭体系的全部真相,从而确确实实地为苏联体制的崩溃敲响了第一声丧钟。它成为了推动苏联体制解体的第一座纪念碑。在自己纪念切尔诺贝利20周年的文章中,戈尔巴乔夫也承认,“20年前这个月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能成为5年之后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过我所开启的改革事业。”遗留的问题事故的真正原因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前苏联专家在总结这起核电站事故的教训时指出:有关人员玩忽职守、粗暴违反工艺规程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但专家们至今没能找出在事故中个人到底要负多大责任。3名与此有关的直接责任人,核能工业部长阿季莫夫、核反应堆设计局局长别列沃兹琴科、以及发

14、生爆炸的四号核反应堆的总工程师托普杜洛夫事故发生后就被撤职,但他们没有活到调查结束。核电站副总工程师贾特洛夫被当作主要责任者处以10年徒刑。1990年在著名物理学家萨哈诺夫等人的帮助下,贾特洛夫提前获释。在出狱后出版的回忆录中,他坚持认为,核电站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严格按照规章工作的,他相信他们没有一个人违章操作,他们无须对此次事故负任何责任。分析家认为,如果真的要追究原因的话,不能排除由于苏联高层领导人在事故发生之初的沉默而导致数百万人由于不知情而遭受核污染的责任,这恐怕也是对核电站责任人的审判无法进行下去,很快就不了了之的重要原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50年代的产物,当初建立四号反应堆时就是缩

15、短了规定的工期匆忙上马的,因而技术非常落后,安全制度有重大隐患。一些了解苏联核工业内情的专家都认为像这样的灾难不是会不会发生,而是什么时候发生。另一个仍在争论中的议题是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事故释放的辐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200多倍,污染程度和规模则是广岛核爆的600倍。2005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专家委员会提交的报告认为,核泄漏事故直接导致死亡的共有56人,因为放射性物质污染而患癌死亡的有大约40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预计还将有4000人因为同样的原因死亡。这一数字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世卫组织认为,当年的核污染涉及在切尔诺贝利周围生活的15万平方公里的将近7

16、00万人。在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残疾。在事故发生地的邻近地区有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绿色和平组织也认为,这场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的危害程度要比当时的评估高出10倍,泄漏物已经造成10多万人死亡,在未来还将造成约10万人死亡。该组织俄罗斯分部负责人丘普罗夫说:“我们怎么能相信官方得出的调查结果?”“1957年乌拉尔灯塔核燃料工厂爆炸;1975年列宁格勒核电站爆炸;1986年切尔诺贝利;1997年季米特罗福格勒核中心核原料外泄。所有这些事件我们都是在事发好久才得知消息,而且永远无法得到具体情况。”丘普罗夫称:“肯定还存在着其他的事故而我们不知道,这些教训让我们再也无法相信官方的数字。”绿色和平组织认为,联合国在切尔诺贝利20周年纪念前公布这个调查报告绝非偶然,国际原子能机构希望使人们相信,“核阴影”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严重。这是他们及各国政府建立新的核电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