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1课时(提升)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278359154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测试】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1课时(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同步测试】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1课时(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同步测试】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1课时(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同步测试】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1课时(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同步测试】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1课时(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步测试】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1课时(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测试】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1课时(提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营养物质(提升)第1课时1已知葡萄糖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在一个熟苹果切片上分别滴上一滴碘水和银氨溶液,颜色变化如图所示。根据这些实验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熟透的苹果中含有淀粉B熟透的苹果中不含淀粉C熟透的苹果中含有醇D熟透的苹果中不含还原性的糖2将淀粉水解,并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其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是()加热滴入稀硫酸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BCD3现有淀粉溶液、鸡蛋清、葡萄糖溶液,区分它们时,所用试剂和对应现象如下:试剂:银氨溶液碘水浓硝酸现象:a.变蓝色b产生银镜c变黄色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c、bBa、c、bCa、c

2、、bDc、a、b4(2019石家庄二模)根据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H10O5)n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二者均属于多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可以利用银镜反应证明反应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酸,将烧黑的铜丝趁热插入乙醇中也可得到乙酸D向反应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并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5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CuSO4溶液,其过程均是不可逆的B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分子变性,但是吞“钡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不会引起中毒C温度越高,酶对某些生化反应的催化效率就越高D医疗上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是

3、利用了酒精可以使蛋白质盐析的性质6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是()硫酸钾甲醛葡萄糖硝酸汞氯化铵氢氧化钠A BC D7(2018山东烟台三中高一月考)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紊乱而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长期摄入高热量的食品和缺乏运动都易导致糖尿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C6H12O6)。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A葡萄糖属于碳水化合物,可表示为C6(H2O)6,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6个H2O分子B糖尿病患者的尿糖含量很高,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测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C葡萄糖可用于制镜工业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2)木糖醇CH2OH(CHOH

4、)3CH2OH是一种甜味剂,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血糖不会升高。木糖醇与葡萄糖_(填“互为”或“不互为”)同系物。请预测木糖醇的一种化学性质:_。(3)糖尿病患者宜多吃蔬菜和豆类食品,因为蔬菜中富含纤维素,豆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A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可被人体直接吸收B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胃肠的蠕动C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D纤维素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但组成元素完全相同8(2019德州高一月考)为了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淀粉液水解液混合液砖红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1是_,作用是

5、_。(2)试剂2是_,作用是_。发生的离子反应为_;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2而直接加入试剂3,能否实现实验目的_,若不能,其原因是_。(3)如何检验第步实验已基本完成_。答案与解析1已知葡萄糖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在一个熟苹果切片上分别滴上一滴碘水和银氨溶液,颜色变化如图所示。根据这些实验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熟透的苹果中含有淀粉B熟透的苹果中不含淀粉C熟透的苹果中含有醇D熟透的苹果中不含还原性的糖答案A解析滴加碘水后变蓝色,说明熟透的苹果中含有淀粉,A项正确,B项错误;滴加银氨溶液变黑色,说明有单质银生成,说明熟透的苹果中含有还原性的糖,C、D项错误。2将淀粉水解,并用新制的

6、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其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是()加热滴入稀硫酸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BCD答案B解析淀粉水解的实验步骤:向淀粉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选;将混合液加热几分钟,选;检验其水解产物的实验步骤:因还原性糖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须在碱性条件下,而此时溶液中有硫酸呈酸性,所以,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前,应加碱中和至碱性,所以选;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选;加热,选;其实验结果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证明淀粉已经水解,所以该实验中操作步骤的排列正确顺序:。3现有淀粉溶液、鸡蛋清、葡萄糖溶液,区分它们时,所用试

7、剂和对应现象如下:试剂:银氨溶液碘水浓硝酸现象:a.变蓝色b产生银镜c变黄色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c、bBa、c、bCa、c、bDc、a、b答案C解析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共热出现银镜,故所用试剂和对应现象为b;淀粉遇碘变蓝,故所加试剂和对应现象为a;鸡蛋清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故所用试剂和对应现象为c,C项正确。4(2019石家庄二模)根据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H10O5)n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二者均属于多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可以利用银镜反应证明反应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酸,将烧黑的铜丝趁热插入乙醇中

8、也可得到乙酸D向反应得到的混合物中倒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并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答案B解析A项,淀粉和纤维素分子组成中n不同,不为同分异构体,错误;C项,将烧黑的铜丝趁热插入乙醇中得到乙醛,错误;D项,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反应,错误。5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CuSO4溶液,其过程均是不可逆的B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分子变性,但是吞“钡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不会引起中毒C温度越高,酶对某些生化反应的催化效率就越高D医疗上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是利用了酒精可以使蛋白质盐析的性质答案B解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发生盐析,再加水能恢复,加入CuS

9、O4溶液,发生变性,其过程不可逆,故A错误;BaSO4难溶于水,不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无毒,故B正确;温度太高,酶会失去活性,催化效率降低,C项错误;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故D错误。6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是()硫酸钾甲醛葡萄糖硝酸汞氯化铵氢氧化钠A BC D答案A解析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Hg(NO3)2为重金属盐,NaOH为强碱都能使蛋白质变性,故选A项。7(2018山东烟台三中高一月考)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紊乱而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长期摄入高热量的食品和缺乏运动都易导致糖尿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C6H12O6)。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

10、填字母)。A葡萄糖属于碳水化合物,可表示为C6(H2O)6,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6个H2O分子B糖尿病患者的尿糖含量很高,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测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C葡萄糖可用于制镜工业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2)木糖醇CH2OH(CHOH)3CH2OH是一种甜味剂,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血糖不会升高。木糖醇与葡萄糖_(填“互为”或“不互为”)同系物。请预测木糖醇的一种化学性质:_。(3)糖尿病患者宜多吃蔬菜和豆类食品,因为蔬菜中富含纤维素,豆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A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可被人体直接吸收B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

11、人体中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胃肠的蠕动C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D纤维素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但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答案(1)BCD(2)不互为与Na反应放出H2;与O2在Cu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任写一种即可)(3)B解析(1)葡萄糖分子中不含水分子,只是为了表达方便写成C6(H2O)6,A项错误;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来检测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B项正确;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可发生银镜反应,因此可用于制镜工业,C项正确;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D项正确。(2)木糖醇

12、分子中不含醛基,故不能与葡萄糖互称为同系物,由于木糖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可以与Na反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被酸性KMnO4溶液、K2Cr2O7溶液氧化,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等。(3)蛋白质需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纤维素与淀粉虽然化学式均为(C6H10O5)n,但二者结构不同,n值也不同,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蛋白质分子中除含有C、H、O元素外还含有N、S、P等元素而纤维素分子中只含有C、H、O元素,故二者组成元素不同。8(2019德州高一月考)为了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淀粉液水解液混合液砖红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1是_,作用是_。(2)试剂2是_,作用是_。发生的离子反应为_;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2而直接加入试剂3,能否实现实验目的_,若不能,其原因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