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精创预测地理卷 全国甲卷(解析版)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78359005 上传时间:2022-04-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4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精创预测地理卷 全国甲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届精创预测地理卷 全国甲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届精创预测地理卷 全国甲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届精创预测地理卷 全国甲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届精创预测地理卷 全国甲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精创预测地理卷 全国甲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精创预测地理卷 全国甲卷(解析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届文科综合精创预测卷 全国甲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衰退产业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中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具备区位优势、缺乏竞争力的产业群。增长产业是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新产品推出及更优质的服务,从而使其经常呈现出增长形态的产业群。如图示意20082013年北京市增长产业、衰退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中所示增长产业主要可能是( )A.采矿业B.房地产业C.制造业D.金融服务业2.图a中增长产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主要区域可能是( )A.东郊B.南郊C.西郊D.北郊3.增长产业与衰退产

2、业呈现的空间演化特征是( )A.增长产业有进一步集聚的态势B.增长产业空间变动比衰退产业剧烈C.增长产业与衰退产业空间布局上无明显差异D.北京市南部地区不可能是产业结构需要重点关注和调整的区域我国第一个风电场建设于四川凉山德昌县的安宁河峡谷地区(下图所示)。预计年上网电量约3亿千瓦时。同时,凉山整体推进水电、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据此完成46题。4.风电场选址在河谷的主要原因是( )A.离风源地较近B.山谷风风力强C.狭管效应明显D.能源需求量大5.推测安宁河谷风电场发电量最大的时段是( )A.3月8月B.6月11月C.9月次年3月D.11月次年5月

3、6.德昌县同时推进水电建设与风力发电的关系特征是( )A.两者互补性强B.优化能源结构C.改善生态环境D.加快乡村振兴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某中学小明同学站在某湖岸旁通过观测绘制的从近地面到高空的风向图。据此完成78题。7.小明在湖边感受到的风是(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8.该地风向在海拔2000米附近发生陡变,主要是由于( )A.摩擦力消失B.地转偏向力变大C.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向D.重力作用减弱黄河石林风景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占地约10平方千米。景区将黄河、石林、戈壁等资源结合在了一起,山水相依,颇具神韵。黄

4、河石林是200多万年前在地壳运动与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其内部造型峰回路转,千姿百态,堪称中华自然奇观,让人叹为观止。下图为黄河石林风景区和石林景观图。据此完成911题。9.景区内黄河、石林、戈壁反映的环境总特征是( )A.干旱少雨B.地形复杂C.水源短缺D.土壤贫瘠10.黄河石林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A.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地壳下沉流水侵蚀B.地壳下沉风力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地壳下沉流水堆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D.地壳抬升风力堆积地壳下沉风力侵蚀11.推测未来黄河石林( )A.峰林密度增大B.沟谷深度加大C.峰林高度减小D.沟谷宽度不变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

5、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7题,共135分)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水稻好暖、喜湿,单位面积产量高。与耐旱的小麦、谷子相比,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来精耕细作。明清时期山西大部分地区都有关于水稻种植的记载。为直观地反映明清时期山西省水稻种植的变化情况,研究人员根据地方志等历史文献绘制出明清时期山西省水稻种植分布图(下图)。(1)说出明清时期山西省水稻分布的南北差异及影响该格局形成的自然因素。(6分)(2)与明代相比,清代山西水稻分布发生明显变化。试从人口角度对此进行合理解释。(10分)(3)有人认为,

6、受气候影响越向北山西稻米的品质越高。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口处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每年,黄河水将超过亿吨的泥沙从黄土高原搬运到入海口。但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的发育速度减慢。19732013年,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和愈发严峻的自然环境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造成巨大威胁。如图为19732013年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面积变化。(1)描述黄河三角洲不同湿地类型的演变趋势,并推测上述变化产生的可能原因。(12分)(2)试解释黄河三角洲发展速度减慢的可能原因。(6分)(3)分析从河道往海边,土地的年轻程度和人类活动痕迹的变

7、化。(6分)(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天目山国家森林步道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起浙江省德清县,西至江西省永修县。步道全长1130千米,其中浙江段274千米,安徽段324千米,江西段532千米,游客可根据自身爱好、年龄、身体等情况自由选择步行旅游的起点和终点。步道沿线串联了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镇古城和历史文化遗迹。说明天目山国家森林步道建设对沿线地区旅游开发的意义。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新加坡虽然地处热带,降雨充沛,但水资源严重缺乏。为有效收集雨水及调蓄水资

8、源,新加坡从英殖民时期就开始积极建立蓄水池,将全国约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打造成能有效收集雨水的集水区。如今,降落在新加坡三分之二地区的雨水可通过完善的渠道及排水道系统流到遍布全国各地的蓄水池。目前新加坡的地表蓄水池已达到17个。这些蓄水池被绿油油的草地、森林和沼泽包围着,除了给水源贫乏的新加坡提供水源外,还有不少人在这进行休闲活动。简述蓄水池对促进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答案解析1.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增长产业多数分布在市郊且位于主要道路附近,分布面积较大,应是制造业,C正确。2.D【解析】读图可知,增长产业在北郊的增长比例较大,面积较广,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D正确。3.A【

9、解析】读图可知,增长产业地区分布集中,在集聚效应的推动下,推测会有进一步集聚的态势,A正确;衰退产业空间变动比较剧烈,相对来说增长产业的空间变动更加稳定,B错误;增长产业份额显著提升而衰退产业份额显著下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北部,相反衰退产业份额显著提升而增长产业份额显著下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南部,在空间布局上呈现明显的差异化,C错误;衰退产业份额显著提升而增长产业份额显著下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南部,因此南部地区应该是产业结构需要重点关注和调整的区域,D错误。4.C【解析】风电场适宜建设在风力较强、大风日数多的地区。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与该地冬季风风向基本一致

10、,具有较强的狭管效应,风力强、大风日数较多,因此适宜建设风电场,C正确。5.D【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峡谷南高北低,由于远离海洋,冬季风是其主要的风源,冬季风强盛的时间是在冬春季节,D正确。6.A【解析】由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为我国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季,因此较大在夏秋季节水电的发电量,冬春季节风电的发电量较大,两者在季节上具有互补性特征;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与加快乡村振兴都属于水电和风电发展的影响,并不是二者之间的关系。A正确,B、C、D错误。7.B【解析】由材料可知,小明站在湖岸上,其感受到的是近地面的风,图示近地面的风为西南风。B正确。8.C【解析】读图可知,该地风向在

11、海拔2000米以下为西南风,在海拔2000米以上为东北风和东南风,风向发生陡变。2000米高空摩擦力不会消失,而且即使摩擦力消失,也只会使风向发生偏转,而不会使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变化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影响风向和风速,其变向会直接改变风向;重力不影响风向。C正确。9.A【解析】戈壁形成于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的环境。黄河石林风景区位于甘肃省,该地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符合其反映的环境总特征,A正确;地形和土壤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不是环境总特征,B、D错误;该区域有黄河流经,可以提供水源,C错误。10.B【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既有流水作用,也有风力作

12、用,由石林的下切深度和剖面可知,流水侵蚀占主导地位,该地目前的形态是由地壳抬升过程中,以流水侵蚀搬运为主形成的,C、D错误;从石林的剖面可以看出,原生岩层有层状构造,为沉积岩,可推知曾经有沉积作用发生,只有地壳下沉才能形成沉积,A错误,整理可知,该地地壳先下沉,再经风力堆积形成沉积岩,后地壳抬升,受流水侵蚀影响,最终形成石林景观,B正确。11.C【解析】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地未来可能降水减少,大陆性增强,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加强,对石林的破坏增强,峰林密度会减小,A错误;风化和风蚀削高填低,风化沉积物增加导致相对高度减小,沟谷变浅,B错误;风力侵蚀对石林的破坏作用增强,崩塌使峰林高度减小,C正

13、确;沟谷宽度会因地质作用的影响有一定的变化,D错误。36.【答案】(1)差异:南多北少。(2分)影响因素:热量;(2分)降水。(2分)(2)水稻分布区明显扩大;(2分)清代山西人口增多;(2分)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可以满足水稻精耕细作的要求;(3分)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增多使粮食需求增加,客观上需要增加对单产量高的水稻作物的种植。(3分)(3)赞同。(2分)理由:向北,随纬度升高,夏季白昼时间变长,光照充足;(2分)向北,晴天增多,昼夜温差大,利于水稻有机质积累,提高水稻品质。(2分)不赞同。(2分)理由:向北,随纬度升高,热量条件变差,春、秋易受低温冷害影响;(2分)向北,受夏季风影

14、响变小,降水少,易发生旱灾,影响稻米品质。(2分)【解析】(1)读图可知,明清时期山西水稻分布南多北少;与北部相比,山西南部纬度低,距夏季风源地较近,所以热量条件较好且降水量较多,利于好暖喜湿的水稻生长。(2)读图可知,清代山西水稻分布区增多。由材料可知,水稻单产量高且种植需大量劳动力,可推知清代山西人口剧增;一方面人口增多加大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因此需增加水稻分布区,提高产量,满足需求;另一方面人口增多可提供充足劳动力,为发展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的作物创造有利条件。(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先表明态度,再从影响水稻品质的气候角度作答。赞同的原因可从向北纬度升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利于

15、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向北距离夏季风源地变远,阴雨天气相对减少,晴天增多,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等方面分析作答。不赞同的原因可从向北热量条件变差,春秋易受低温冷害影响;向北降水减少,易受旱灾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37.【答案】(1)趋势:自然湿地面积不断萎缩;(2分)人工湿地面积增加;(2分)湿地总面积减小。(2分)原因:人类活动增强,旱地增加,湿地面积总体减少;(2分)部分自然湿地演变为坑塘、虾蟹田等人为湿地;(2分)上游水土保持能力加强,黄河泥沙减少。(2分)(2)黄土高原加强水土保持,减少了泥沙来源;(2分)修建水库,部分泥沙沉积在水库;(2分)沿途引水灌溉,水量减少,携带泥沙能力下降。(2分)(3)沿河道往海边走,土地越来越年轻;(3分)人类活动的痕迹越来越少。(3分)【解析】(1)据图可知,该地区湿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自然湿地面积的减少,人工湿地面积的增加和湿地总面积的减少。湿地面积变化的原因主要分为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自然原因包括黄河水沙输送量的减少;人为原因包括人类活动将一部分的自然湿地演变为非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